净界法师讲经_教观纲宗讲记(8)

2025-05-18

「心」,是所观的境,它是一种「了别」的功能;明了分别的功能叫作「心」。 「能观」的是「空、假、中三观」的智慧;能、所双举称为「观心」。(以下请看p.6图表)

我们的所观照是现前一念心性,此「现前一念心性」它具足了三种真理:5

一、真谛理。二、俗谛理。三、中谛理。

一、真谛——因缘所生,无有自性——「即空」。

从真谛理的角度,这「现前一念心性」,它是因缘所生,无有自性,当体「即空」,发明了真谛理。

二、俗谛——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即假」。

从俗谛理的角度,它理具事造,两重的三千,是「即假」。我们的「现前一念心性」,能变现十法界、十如是的因缘果报,这就是「俗谛理」——「即假」。

三、中谛——体用同时,空有无碍——「即中」。

当我们在观察「真谛」和「俗谛」的时候,不管它的「空体」,不管它的「作15用」,能够同时显现而不互相障碍,这时我们的内心就进入了「中观」,观「中谛理」——「即中」。

以下请看补充讲表:

附表一 —— 释「观心法门」

一、释名显胜 20 10 《法华玄义》云:「心即实相,初观为因,观成为果。以观心故,恶觉不起,心数尘劳,若同若异,皆被化而转,是为观心。」

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说;心即实相。「实相」,智者大师主要是根据《法华经》的意思,列入了有三谛理,诸法的真实相就是真谛、俗谛、中谛,满足了这圆三谛理,就是诸法实相。如此说来,就一切法都是诸法实25 相。不过这时是「观心」,「心」是所观的境界,所以把「心」强调出来,


净界法师讲经_教观纲宗讲记(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高考政治精刷单元测试卷(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