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讲经_教观纲宗讲记(15)

2025-05-18

从头到尾是互相随顺的。这些道理就是「假观」,观察我们这一念心的假名、假相、假用。

※ 「假观」是以「空观」作基础,在「空观」时已经了解,诸法因缘所生无有自性。诸法的「体性」是毕竟空,表示「体性」是可以改变的,是不决定的。从善的一方面来说,我们可以从打坐的止观当中,栽培信愿5 持名的善根,从这当中不断去表现名号,表现信愿的相貌,成就「信愿持名」的习性,使令有如是的本质,进而产生强大的功能作用,使令成就「信愿持名」的因、缘、果、报。这就是「信愿持名」的「如是本、末、究竟等」。

※ 对于「恶」的一方面来说;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如是缘」,就是恶法生起10 活动时,要赶快切断它,断其相续性,恶念起,有它的相、性、体、力、作、因,一定有它过去的「因」,这时你可以随顺它去爱、取,也可以在这里消灭它,比如转念念佛,改变这个因缘,然后前面的力、作、体、性、相也都跟着会改变。因此生命的改变就是加强善念,断除恶念。 生命的本质,自己的快乐、痛苦,跟所有的人都没关系,跟境界也都没有15关系,完全是你这一念心的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所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不改变这一念心,到哪里去都是一样的。

以上所说,一念心,具足十法界、十如是,也就是「世俗谛」——假观——照俗谛。

(三)中观——照中谛。

中——空有同时,空有无碍——当体即中。

把「空观」和「假观」同时操作,使令空、有无碍。不着于「空」,也不着于「有」,不落两边。这样的观察就是合于「中道」的正观,称之照中谛理。 《金刚经》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25 三菩提。」意思是;我们若想成就无上菩提,一开始要以「空观」作基础, 20


净界法师讲经_教观纲宗讲记(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高考政治精刷单元测试卷(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