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讲经_教观纲宗讲记(10)

2025-07-07

佛陀在《法句经》中也提到:「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一切法(不论善恶)要表现出来,一定是先动念头的。先动个恶念或善念,才会驱动你的身、口去造业的。

念头不动,就无法表现业性——诸法意先导。

整个造业过程,仍是「心」在主宰,在决定。善、恶业;身、口只是工具,5 真正的主宰者、造作者是我们这一念心。因此智者大师主张,你能够观照这一念心,「心调伏故,一切法调伏。」所谓「观」者,调伏之意。

二、正示观法

「心」是我们所观的境界,我们面对我们的这一念心,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观察它呢?这当中有三种角度:

(一)空观——照真谛。

空观,用「空」的角度来观这一念心,照这一念心的真谛理。把「这一念心」的真谛理发明出来。什么是空?

空——因缘所生,无有自性。当体即空。

我们面对我们内心的活动,有时起善、有时起恶,我们在面对我们的善念、15恶念时,我们应该要知道,不管是善念、恶念,它都是假藉因缘而生起的。一定有内在的种子,一定有所面对的境界,有它依止的根,假藉各式各样的因缘,善念、恶念才能够活动的。既是假藉因缘所生,就是其性本「空」,因为它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体性。

龙树菩萨于《大智度论》再把「缘生性空」的观念,又开出三个角度:(一)20 无真实性:我们「这一念心」没有真实性。(二)无不变性:没有不变异性。

(三)无独立性:没有独立自主性。以这三种角度去观察「这一念心」也可以的。

无真实性,意思就是「这一念心」是虚妄的。有生灭性就是虚妄,因为它有欺诳性。(我们这一念心,有时候起贪烦恼,但是这个贪烦恼也不是永久25 存在的,它有时不知不觉就消失了,到哪里去了呢?觅之了不可得。有时 10


净界法师讲经_教观纲宗讲记(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高考政治精刷单元测试卷(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