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诸佛所弘传的国土里,事实上,十方诸佛只有一乘法,究竟来说就只有「成佛」一个法门,没有所谓的二乘或三乘,除非众生有绝对的根性,绝对的小乘根性或人天乘根性,那么佛陀不得不施设方便,以假名字来暂时引导众生,但是每一个法门都是趣向于一佛乘的。
解释:
《法华经》在前面的十四品,主要就是把佛陀的法门分成两个部分:一、权。二、实。就是你要掌握权实之间的关系。举八关斋戒为例:受持八关斋戒,透过八个戒法来关闭我们身、口、意的烦恼和罪业,这是一个「权」,但是透过道宣律祖,以《法华经》的思想开权显实,受戒时,面对十法界的有情、无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经过受戒的仪10 轨,功德就不一样了,因发了无上菩提心之后,透过无上菩提心的引导,这八个戒法的力量,就不是带你到人天去了,愿力会引导你直趣无上菩提。因此《法华经》非常强调;不管你修什么法门,要发无上菩提心来摄持。亦即:从「实」的角度来说,你在「因地」有发无上菩提心,对你有绝对的利益。
虽然我现在能作的,只有受持八关斋戒,这个「权」法是随缘成德,但是因为体性周遍,本体一定要跟无上菩提相应,如此说来,那么所有的法门都是「一佛乘」。只要你发了菩提心,所有的法门都是一佛乘。
《法华经》本身,基本上没有什么特殊的修行方法,除了「四安乐行」品以外,但是它不断强调佛陀的教法,权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一定20 要依止「实」,但是下手处,不妨随顺你的因缘去随缘修习功德——就是「权」。使令权实的关系同时具足。这就是《法华经》前面十四品所要发明的道理,也就是教法上的权实。
(二)开 显本——明如来本 之广远
前面是约「法」,这里是约能说法的「人」(佛身)。在《法华经》讲佛身分25 为「 门」和「本门」。「 」者,佛陀一期教化的事 。亦即佛陀自出生 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