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是每个同听法的人,所听到之内容不决定。
「不定」是每个同听法的人,所得到之利益不决定。
「五时」是佛陀说法时期前后的次第,佛陀说法一般来说;先讲华严大教,
5 再讲阿含,再讲方等、般若、法华涅盘。此中五时可分成三个部分,「华严」
古德都把祂视为「根本法轮」或者是「顿」教法门。佛出世演大教说华严,尘剎海现宝莲。佛直接将祂内心状态表达出来,度化根熟的菩萨,这叫「顿」,又叫「根本法轮」。这样的说法,当然有很多人得到利益,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得到利益,于是佛必须要讲「渐」教法门,就是阿含、方等、般若,叫「渐」,或者叫「枝末法门」,经过渐初、渐中、渐后三个时期以后,众10 生根器慢慢成熟了,佛陀再说法华涅盘,这叫「摄末归本」法门,或「会渐归顿」法门。因此「五时」即是顿教法门、渐教法门、会渐归顿法门三种法门。
总结:智者大师把佛陀一代时教,从生起次等分成「五时」,从内涵列出藏、通、别、圆,从说法的轨则列出顿、渐、秘密、不定。称之为「五时八教」。 15以下回到讲义p.7
教纲万殊,大纲唯八;
——而化仪无体,全揽化法为体。
——则藏通别圆四教,乃教之纲也。
从「教」这方面来说,教法无量无边,但是大纲只有八个,亦即「化仪四20 教」与「化法四教」。但是「化仪」只是说法的仪式,它本身并无「体」——全揽化法为体。
以譬喻释「化法」与「化仪」之差别:
读大学有四个年级,四个年级有四个年级的课程,就好比「化法四教」。有四个年级来摄受四类众生,每一个年级在授课时,老师有时候用「顿」,有25 时用「渐」,有时用「秘密」,有时候用「不定」。老师在授课时,有四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