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切法无我、无我所的毕竟空作基础,增长善念修一切善法,这就是合乎「中观」的,也合乎无上菩提,合乎佛的智慧。因此智者大师释义:修观时,所观境是「现前一念心性」,能观的心则是「空、假、中三观」。经过这三观的观察,我们这一念心就能够反妄归真,叫作「观心」。
以上就是智者大师所安排的天台的「观」的部分,主要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
------ 释竟。------ 分二
分二
教、观 纲宗 教的纲宗,观的纲宗。
「纲」,大的绳子称为「纲」。喻:条目、内容。「宗」,宗要旨趣。「纲」把15教的条目内容列出来,「宗」是进一步去发明教与观当中的宗要和旨趣。 (根据蕅益大师之《教观纲宗释要》)
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
观者——禀教修行之法也。
「教」的定义:佛陀(包括祖师)、已经成就圣道的人,加被九界众生的语20 言文字,是为「教」。
「观」的定义:根据言教禀持于心,加以修行,是为「观」。
故知,「教」是语言文字;「观」是内心的观照。
教纲万殊,大纲唯八。
——而化仪无体,全揽化法为体。
——则藏通别圆四教,乃教之纲也。
5 10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