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典诞生百年祭(下)——以财产制为中心考察民法移植的两(7)

2025-04-28

综述以上关于秦代土地制度的研究,可以认为,在战国到秦朝这一时期里,出现了土地明确归属于一个所有者的观念和实践,这个土地所有者,就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秦代土地国有制失败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为后世继续将土地视为国有提供了观念基础;另一方面,它证明了要在国内实施彻底的土地国有制是不现实的,这为后代土地私有化埋下伏笔。

汉代的私人土地已可买卖和继承,同时,国家也承认土地是私家财产。出土秦简说明,秦在登记私家财产时,只有房屋,没有土地。[28]但出土汉简表明,国家在登记名籍时,土地已被登记为家产中的一项。[29]这说明,土地已经高度私有化。汉以后,私人在民间享有高度的土地支配权,已是常态。所以,一些学者认为,从汉代开始,中国的私人已经拥有了土地所有权(9)(P·20)。

然而,只有不考虑皇帝这一因素时,才能承认这一观点(10)。汉代以后,大多数时候,私人手中的土地都可以买卖和继承。出典、租佃、出租等流转形式更是没问题。即使像唐代实施授田制的时期,私人手里的永业田和赐田,也是可以自由流转的。但黄宗羲在《原法》中痛骂皇帝“视天下为一人之花息”,这也有原因。可以说,在汉以后的任何时候,皇帝在名义上都是天下之主,他不但是土地的主人,而且是民口的主人。私人获得的土地,更像是从皇帝手中租佃而来,这是私人必须负担赋役的主要理由。今天,国家向公民收税,惟一正当的理由是为了维持公共事业。而古代的赋役,既算是为了维持国家的公共事业,又算是给皇帝交地租。所以秦汉魏晋时期,“租”、“税”二字均为同义。[30]皇帝的特别之处是,他有私人的身份,是国内土地的名义上的所有人;又有公的身份,即国家的代表人。公私不分,是中国皇帝和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的共同点。

当然,土地一旦从皇帝手中流出去,就再难由皇帝实际控制,皇帝关心的也不是对土地的直接支配。从私的身份出发,他关心的是如何从土地创造的价值中获得利益,这种利益需要从赋役中体现;从公的身份出发,皇帝关心的是如何让子民安居乐业,以维持天下太平,这就要求赋役必须控制在适当尺度内,不能超过老百姓的负担极限。

所以,虽然民间土地交易和继承是自由的,但如果真的承认中国自汉代以来私人就享有土地所有权,又让人感到十分不安。原因就是还有皇帝的身影笼罩在天下的土地上。

我们已经提到了天子与民人之间类似“地主”和“佃户”的关系,这在清人的著作中已提出了。陈兰甫在他的《东墅读书记》中说:“古者君授民田,其君若今之业主,其民若今之佃户”。陈登原先生后来写《中国田赋史》,很欣赏这个看法(11)(P·21)。业主和佃户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汉以后皇帝与子民在土地权利上的关系。中国古代私人的土地权利在各方面都接近今天的所有权,但惟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不能对抗皇帝或国家的赋税徭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私人财产权无法对抗公权力。如果可以忽略这一点的话,在不严格的意义上,可以说“双层土地所有权”是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

如果了解这一传统,说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是受到最新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毋宁说,是因为他没有觉得“双层所有权”结构有何不妥,才毫无心理障碍地主张国家可以“随时照价收买”私人土地,这种主张其实就是中国制度和思想传统的现代版。

现在,可以对“双层土地所有权”的结构进行评价了。在历史上,“双层土地所有权”要么是帝政的附随品,如汉代以后的中国;要么是封建制的产物,如九世纪的日尔曼法。而法国民法典所确立的具有绝对性的所有权概念,正是在批判和否定封建制下的双层所有权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设置这个概念的目的,是要排除以封建身份支配土地的权利,并打破公权力支配土地的传统,以保障个人的财产自由(12)(P·2-3)。同时,如果承认所有权的绝对性,就不能不同时承认所有权平等保护原则。对于所有权平等保护的合理性以及实践中的重要性,在国内学界已达成共识。[31]新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最重视这一原则,该法第212条第4款明确:“一切财产所有人的权利均受到同等的保护”[32]。这个条款,在一些传统民法典里是看不到的,不是因为那些国家的民法典不支持这一原则,而是在立法时无从想象在具有绝对性的所有权之间区分等级的现象。

中国民法典诞生百年祭(下)——以财产制为中心考察民法移植的两(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态势及我国的路径选择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