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拿起武器,痛击阿古柏侵略军。不久,阿古柏兵败身亡,清军收复喀什噶儿。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复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爱国之举还有许多,我们将在以后的课程中学习。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结合上节课内容,谈一谈体会和启示。
教师小结:强调本课知识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总结本课学生的表现,提示学生将本课查找的资料、图片和作品放入个人档案中,按照日常评分标准给自己打分。 教案点评
教师从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出发,将常规课与活动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动手以及合作等能力。根据本课容量大的特点,教师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将“左宗棠收复新疆”一目后移到其他适合的某节课中,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师在备课准备中,查找了大量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制作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活动展示创设了生动、直观的历史情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情景交融中进行了爱国主义、保护文物等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形式新颖,如穿插学生的演讲、纪实报道等,发掘了学生的潜能,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准备活动写得欠具体明了,“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一目处理得有些简单化。有个别之处出现教学实录与教学设计相混淆的现象。纪实报道和演讲的准备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同时在常规课中出现不一定可行。
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
探究预习提纲: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师生共同合作互动,反复推敲,将本课的主要知识编成一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了师生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顺口溜: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扶清灭洋记心间。
山东直隶是渊源,1900八国侵家园。
廊坊天津显神威,《辛丑条约》危害深。
增了负担损主权,完全陷入大深渊。
师:组织学生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学习过程,感知历史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朝的概况等基础知识;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