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的理念。
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俄国趁火打劫”让学生感受到鸦片战争后列强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处于劫难之中;又通过“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和“左宗棠收复新疆”来突出表现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鉴于本课内容较多,授课时亦可将第四子目“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调整到其他课节中。
学情分析
部分学生曾观看过影片《火烧圆明园》或到过北京游览了圆明园遗址,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历史有一定的认识;经常看故事书的学生也知道不少太平天国的故事和人物。通过本课,学生可以更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
教师活动
将本课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作为研究性专题:一个是侵略,一个是反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和影像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预习本课;查阅汇总资料,选择专题研究汇报的方式;准备清朝疆域图和拼块。 〖板书设计〗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劫难: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抗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多媒体课件,由浮雕《虎门销烟》、出现在中国海面上的英舰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组成的三幅图片在音乐中依次缓缓出现。
教师:侵略者并没有满足已有的在华特权,更加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在祖国危机之时,爱国志士坚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我们今天来学习“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片,学生能很自然地回忆起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调整自己的情绪,集中精力进入新的一课)
一、英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