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2025-11-19

目录

前言

1、延安市概况

1.1 自然地理

1.2 交通状况

1.2.1 公路交通

1.2.2 铁路交通

1.2.3 航空交通

1.3 社会状况

1.3.1 城市新区

1.3.2 民生保障

1.3.3 社会事业

1.3.4 经济开发区

1.4 历史沿革

1.5 民俗文化

2、社会实践基本内容

2.1实践团信息

2.2 活动背景

2.3 活动主题

2.4 活动目的与意义

2.5 实践方法和方式

2.6 活动安排

2.6.1 前期准备

2.6.2 实践行程

3、实践调研报告

4、实践成果展示 ............................................

5、实践活动感想 ............................................

前言

一、概述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革命旧址、遗物展现的震撼心魄的场景,永久都是感动和教育后人的最佳材料。红色文化具有历史印证价值功能,见证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突飞猛进的发展进程。 当代大学生弘扬和继承红色的革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必然的趋势,只有亲身近距离的感受着红色的遗痕,才能更加明白这“红色文化”的意义,实现自我观念的提升。

二、团队建设

团长:刘晓斌

团员:李涛、吕忠楷、王强、刘权、宫伟超、王迎、王冬东、

田彦钰、李佳雯、卢阳阳

三、实践时间

2013年8月26日——2013年8月30日

四、实践地点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

1.延安市概况

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1 自然地理

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

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点在吴旗县五谷城乡的白于山顶,海拔1809.8米;最低点在宜川县集义乡猴儿川,海拔388.8米,相对高差1421米。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占全区总面积72%;南部以黄土塬沟壑为主,占总面积19%;全区石质山地占总面积9%。西部子午岭,南北走向,构成洛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是高出黄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1600米,主峰1687米;东部黄龙山,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海拔1500米,主峰(大岭)海拔1788.7米;中部劳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1400米,主峰(大墩梁)海拔1464米。黄龙山和劳山统称为梁山山脉,形成延安地区地形的骨架

延安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属半干旱地区,南部属半湿润地区。冬季

寒冷干燥,维持期长;春季气温快升多变,易有霜冻,多大风、风沙、浮尘天气,常有春旱;夏季温热,雨量集中,间有伏旱,多雷阵雨天气,偶有冰雹;秋季气温速降,多雾,早霜出现,有阴雨天气。温度日较差大,全区年平均日较差为10.9~14.9℃,志丹、甘泉最大,洛川最小。

1.2 交通状况

1.2.1公路交通:延安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市区内有延安汽车站、延安汽车

南站两个客运车站。可以到达延安各县以及西安、榆林、平凉、临汾、兰州、吴

忠、西峰、石家庄、洛阳、乌海、北京、银川、太原、包头等地。

G65包茂高速北通榆林、包头,南至铜川、西安;

G22青兰高速公路东起宜川、经黄龙、洛川、富县,至雷家角,进入甘肃

境内;

G20青银高速公路东起吴堡、经绥德、子洲、靖边、至定边,进入宁夏境

内;

延吴高速公路( 延安至志丹至吴起、延安至延川至延水关高速公路)正在

修建;

延安市内有G210国道通过,北可以到榆林,南可以至西安,十分方便。

1.2.2铁路交通:延安站始建于1992年,是包西铁路上的重要车站之一,

由西安铁路局管辖的二等车站。 主要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到;办理整车货物承运前保管;不办理整车爆炸品及一级氧化剂发到。延安站现已有发往西安、神木、宝鸡、榆林、太原、石家庄、上海、天津、北京、齐齐哈尔、成都等方向的近30趟列车。2012年,延安至西安北动车开通,成为陕北地区首列动车组列车,延安至西安2小时15分即可到达。

延安北站隶属于西安铁路局,原有既有线9股道,机务段1处,货物线2条,粮库专用线、卸油线、延长油库专用线、长庆油田专用线、救援列车停留线各1条。目前正在随包西铁路建设进行站改工程,正线增建二线,站线股道有效长由850米延长至1050米,换装信号联锁设备。

1.2.3航空交通:延安机场始建于1936年1月,由原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17路军杨虎城所部修建,西安事变后被红军接管。延安机场是中国共产党整修和使用管理的第一个红色机场。1958年10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延安航空站在原东关机场成立并正式开通延安-西安航班,延安机场是陕西省内继西安之后第二个建站并开通民用航班的机场。

2009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迁建工程立项,8月28日机场迁建工程试

验段开工建设。新机场仍将按照军用二级、民航4C级标准建设,计划修建一条长2800米、宽45米的跑道,一条平行的滑行道,满足B737、A320系列飞机全载使用要求。[9]

延安二十里铺机场现已开通延安至西安、北京、广州、重庆、上海等地的航

线,使延安机场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与三大枢纽机场通航的支线机场。

1.3 社会状况

1.3.1城市新区:延安新区规划总面积77.1平方公里,分为北区、南区、凤

凰山文化产业园区和柳林新区四个片区。延安市根据正在实施的“中疏外扩、上山建城”发展战略,将通过“削山、填沟、造地、建城”,将用10年时间,最终将整理出78.5平方公里的新区建设面积,在城市周边的沟壑地带建造一个两倍于城区的新城。截止2012年延安的“削山造城”工程是世界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规模最大的岩土工程,在世界建城史上也属首例。新区一期工程规划控制面积10.5平方公里。[11]

1.3.2民生保障:五年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

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率先在全省建立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13个县区全部列为国家新农保试点县,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和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47.5万平方米,解决了2.4万户群众住房困难。高龄老人、残疾人、孤儿和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生活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坚持每年为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建成35个县乡敬老院,八一敬老院迁建项目开工。扶贫攻坚力度加大,31.5万人实现脱贫。

1.3.3社会事业:延安率先在全省实现免费义务教育,9个县区实现“双高普

九”,被授予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市,宝塔、延川建成省级教育强县。实施了中小学“蛋奶工程”,19.1万学生受益。组建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新校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子长公立医院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全面实行农村计生家庭奖励、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政策,宝塔、子长等6个县区建成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县。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推出《梦回延安保卫战》、《延安保育院》、《延安颂》等一批演出剧目和“延安过大年”、“陕北民歌大舞台”等文化品牌。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信访工作全面加强,“平安延安”创建深入开展,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安全生产形势平稳,食品药品监管成效显著,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1.3.4经济开发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延安姚店工业园区)是2008年

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位于延安市宝塔区东郊,西起宝塔区李渠镇崖里坪,东至宝塔区姚店镇杨家砭,北起210国道北山脊线,南至延河南岸山脊线,控制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4.04平方公里。开发区距延安机场10公里,210国道、西包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势开阔,是延安发展工业经济的理想区域产业规划为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特色轻工业、油气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等为主,重点依托石油资源优势建设石油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园区;依托优质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园区;依托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优势建设特色轻工业园区。

1.4 历史沿革

延安市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

“黄龙人”生息。约在前13世纪,延安属独立的方国鬼方之域。商帝武丁曾发动大规模的讨伐鬼方的战争。《周易·既济》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是迄今所知延安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从先秦,到唐宋元明清时代,各有史书记载延安的历史情况。

到了民国时期,1926年初,李象九、谢子长等创建中共宜川军队第一、第二特别支部;春夏,陕西省立第四中学(延安)建立中共延安特别支部。是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称陕甘省和陕北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长征到达吴起镇。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隶于边区政府。1942年始置吴旗县,属三边分区。同年11月,设延属分区,1月成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延安市及延安、富县、甘泉、志丹、安塞、子长、延川、延长、固临10县(市)。1948年1月,陕甘宁边区设黄龙分区,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等10县;次年2月,增辖富县。1949年5月,撤延属分区,设陕北行政区,卫北行政公署驻延安,辖榆林、三边、绥德、黄龙4个分区及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甘泉7个直属县。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5月,撤销陕北行政公署,成立陕西省延安分区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延安、延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

川、黄陵、宜君、黄龙12县。同年10月,改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延安专员公署。

1955年5月,又改称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1956年10月,延川、子长划

归延安专区。1964年,鄜(fu 富)县改称富县。

1968年8月18日,成立延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次年9月,延安专区改称

延安地区。

1970年延安县析置延安城区(县级),1972年,延安城区改称延安市。全

区辖1市14县。1975年8月,延安县并入延安市。

1978年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延安地区行政公署成立。

1983年9月9日国务院【国函字187号】批复:宜君县划归铜川市。

1996年11月5日国务院【国函84号】批复:

1.撤销延安地区和县级延安市,设立地级延安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

宝塔区。

2.延安市设立宝塔区,以原县级延安市的行政区域为宝塔区的行政区域。

3.延安市辖原延安地区的安塞县、黄陵县、延长县、志丹县、洛川县、延

川县、甘泉县、黄龙县、子长县、富县、宜川县、吴旗县12个县以及新设立的宝塔区。

2005年10月17日民政部【民函278号】批复;

2005年10月1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陕政函128号】批复:延安市吴旗县

更名为吴起县

1.5 民俗文化

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韵味淳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粗犷豪放的延安腰鼓,高亢激越的陕北民歌,古朴精美的民间剪纸,热烈欢快的陕北大秧歌,无不寄托着延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安塞腰鼓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

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德国等地进行表演。2006年5月20日,安塞

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并编成冀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中第二十九课和苏教版语文6上语文书中第十四课《安塞腰鼓》。也被选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7年级下册的第17课。

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

"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2006年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川胸鼓以鼓舞为基础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历史悠久,经由古代战争中

人们擂鼓助战,传递信号,击鼓庆捷的形式演变而来,原名花鼓,1991年参加省九运会开幕式。1994年参加国庆45周年献礼演出,宜川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胸鼓之乡”。2007年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说书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陕北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

陕北民歌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安塞剪纸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民间艺术。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陕北秧歌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

"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2006年5月20日,陕北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川布堆画来源于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拨花,原为枕头顶、裹肚、鞋面、垫肩、钱包、烟袋包上的装饰物。其创作材料为棉纺织土布,染以青、赤、黄、白、黑诸色,以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花鸟禽兽为题材,运用纯民间的复合造型法,进行贴块、拼接、镶花、堆叠、缝合,制作出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

木兰鼓根据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世代传颂的相关资料而创作的。

2.社会实践基本内容

2.1实践团信息

社会实践团是由来自工程技术学院、能源学院、人文经管学院等三个学院的

11同学组成,其中包含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6名,女生5名男生6名。团长是由来自工程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刘晓斌同学担任。实践地点为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在这个对红色知识普遍缺乏了解的年代,我们决定前往唯一以“共青”命名的城市,去探索共青精神在城市发展中的力量。

2.2 活动背景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201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通过瞻仰、参观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圣地,走访革命老战士等,谈感想,谈体会,从不同侧面、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历史变化,回顾党的奋斗历史,感悟建党92年来的伟大历史成就。于是我们决定通过实地到延安革命圣地踏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精神。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育青年大学生历史使命

感、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德文重要渠。我们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了解红色文化,让大学生了解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了解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2.3 活动主题

爱红旅 学文化 传精神

2.4 活动目的与意义

缅怀革命先烈,强化爱国意识。会有人说都说90后的孩子是“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我认为这很片面,我们并不是不爱党不爱国,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流通发达的时代,接受了方方满面或是好的或许是不好的东西,但我们骨子里是充满激情与斗志的,同样我们也是非常爱国爱党的。

通过这次有意义的“延安红色之旅”活动,相信我们的队员会以先烈们为榜

样,更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为家乡、为我们祖国做出贡献。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看到了革命前辈的光环,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为民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坚定了大家追求理想信念、报效祖国的决心,加深了对自身责任的认识,激励着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本次红色之旅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思想的触动,更是灵魂的震撼与境界的再次提升。 本次调查,有利于我们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革命烈士的精神,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因此,重走红色之路、探寻红色足迹显得尤为的重要。

2.5 实践方法和方式

走访和参观革命遗迹

延安市拥有丰富的革命遗址资源,包括枣园,杨家岭等都是非常著名的。通

过走访革命遗址,了解发生在其身后的革命故事,亲身体验到抗战时期革命先烈们的生活方式和风格,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们感受到当时革命者们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态度,以此来告诫自己,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曾经的先辈们血与汗的结晶,学会感恩,学会节俭,学会在苦难中磨练自己,珍惜眼前幸福生活。

拜访老一代革命者 我们想通过当地团委(或党委)找到几位老革命者的住址,寻找他们,了解

他们的生活状况,听他们诉说当年“革命那些事儿”。从他们口中听到纷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听到革命事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了解那时候人们的精神面貌。同样以这种方式激起我们这些青年人对老一代革命者的敬佩之情,从他们身上学习到艰苦朴素的品德和坚韧不屈的性格。

制作横幅,征集签名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会制作一条横幅,用以宣传红色革命精神并提倡大

家发扬传承,在具有革命文化背景的场所(如革命遗址)或城市文化宣传场所(如广场)等地宣传并征集签名。用这种方式让大家关注到红色精神,让大家认识到在丰衣足食的今日我们仍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不屈的性格踏步人生。

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在革命旧址旅游的游客,目的在于从宏观上了解到当

今社会参与红色旅游的人群分布以及民众对于革命事迹的了解程度,同时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民众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最后我们会根据所做的调查问卷分析出即时延安红色旅游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向当地旅游局反应并提出相关建议。

2.6.1 前期准备

(1)确定暑期社实践人员名单,提前与当地政府、团委等取得联系,让他们

具体了解此次实践的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并得到他们的支持。

(2)队员的分工以及基本情况的了解,就各个队员的特点进行分工,并且分配好任务,以提高效率。同时将暑期社会实践;具体流程告诉他们,使其安排好时间。

(3)内部进行开会,让大家了解一下基本情况,比如要注意交通安全;商讨

正确得体地同他人交流的方法,注意防中暑感冒等。

(4)物品准备:数码相机、团旗、横幅、调查问卷、宣传资料、应急药物,

通讯用具。

2.6.2 实践行程

2013年8月26日早晨延安火车站集合,坐车到达宝塔区事先安排好的住

处,下午开始参观枣园并在枣园展开红色文化的签名活动;

8月27日,上午前往延安市革命纪念馆,并在延安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的

调研活

8月28日,参观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进行问卷调研的同时在中央礼

堂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同学共同聆听共产党的党性讲座;

8月29日,赴南泥湾开荒处参观,在洪涝灾害严重的南泥湾发放地质知识

宣传单,讲授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8月30日,前往延安市八一敬老院慰问老红军,与老军人请教红色岁月的

点点滴滴;

遗址时进行)

8月31日,准备结束活动并返回。(部分问卷调查和签名征集活动将在参观

实践调研报告

一、前言

针对延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与伟大的延安精神,我团特此开展了“薪火相

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全体团员在实践中为了践行地质大学的精神,献礼十八大,在延安的各大景点开展了红色文化为主体的问卷调研活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认真完成每一份问卷,收获了很多优秀的第一手资料,以下是我团后期问卷调查的汇总:

二、试题调研详细统计

题目一:参加红色旅游人员的年龄分布调查

统计结果:

根据调研问卷做出的饼状图分析可以看出,参与问卷调查的旅游者中 30—40岁之间的人数最多,也即到访延安红色景点的旅游者中30—40 的人数最多, 而20岁以下的人数最少,仅占到总调查者的13.2%; 40岁以上的人数也较多,占到了30.8%。

分析原因:

1、针对20岁以下旅游者人数过少的事实,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20 岁以下的民众大多在学校上课,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没有

很多空闲的时间去放松,更不可能进行红色旅游。透过这个事实我们 不难发现,一方面学生的学业负担普遍偏重,在成绩决定一切的中国 教育体制下,我们似乎给学生增加了一个无形的包袱,为了那一点点 的分数而放弃了实质性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以及精神层次的提高,将大 好的青春埋葬在了校园内,这或许就是中国现存的教育体制下不可避 免的漏洞。学生在不参加红色旅游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肯定是一味的 接受文化课的教育培训,而淡忘了精神层次的引导,这个说的更深一 点就是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又一弊端。注重文化课教学而轻视精神教育, 也就直接导致了学校对红色教育的看淡,随之而来的就是红色记忆的 逐渐遗忘,红色精神的忘却,如此培育出来的人才是远远不能担负的 起社会责任的!

2、20—30年龄段人数的稀少正是红色文化与精神逐渐遗忘的最好见 证,这就是新时代的真实写照。

3、30—40岁之间的人数最多这个事实是社会生活的写照,这个年龄 段的人们处于新旧时代思潮的交接点,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前提下, 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需求,我们更需要精神领域的拓宽,而这个 年龄段的人们恰恰有这个时间与兴趣,也有这个一定的经济做支持, 人数最多也是情理之中。

4、40岁以上的人们则是身处红色革命熏陶的时代里,虽然年龄一定 程度上限值了旅游的出行,但是这一个年龄段的人们是鲜活的红色文 化陶冶出来的民众,他们心里就是对红色无限的崇敬与热爱,自然的 就是人数占到多数。

初步解决方案:

1、希望学校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力度,在学号文化课的同时务必不 可忘记精神层面的提高。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精神就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脊梁。

2、希望延安市当地政府大力进行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 们记起伟大的延安精神,不至于在时代的进步里淹没了延安艰苦奋斗、 坚持不懈的灵魂。

题目二:到延安旅游者的职业调查

统计结果:

来延安旅游的人员有着不同的职业,大到高层领导,小至平民百姓, 行行业业的人们均有。但是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旅游者还是有 一定的文化基础,只遇到极少数不认识字的旅游者,也就是说大多数 的旅游者还是知识分子,只有极少数的没有文化水平的人员来延安旅 游,间接说明了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们对红色旅游的热情缺乏,这也就 反映了延安的红色文化在非知识分子中的普及度不是很高。

分析原因:

原本延安就是红色旅游的发源地,这是老一辈革命家开创新纪元的起 点,但是在今天社会和平与经济发达的国际环境下,人们对红色的记 忆也就逐渐的淡忘,延安市的红色旅游和其他的旅游景点相比之下就 显得相形见绌了,本身的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 之大多数的非知识分子对延安精神更是一知半解,就不会把旅游的时


延安红色暑期社会实践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3级食安专业《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