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复习题(精华版)

2025-11-20

1、名词解释: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6.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

7.生境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8.生态交错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交界过渡的区域

9.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0.边缘效应: 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1.殘余斑块:在大规模干扰事件影响下,动植物群落在本底上残留下来的斑块。

12.粒度: 空间粒度指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

13.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14.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15.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16.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7.景观规划:按照人类目标改变和设计景观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宏观布局过程。

18.本底:本底是全方位地覆盖、高度地连接以及控制景观及地区的变化的土地。

19.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岛屿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的学科。即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岛屿的面积、年龄、生境的多样性、拓殖者进入岛屿的可能性及丰富性,以及新种拓殖速度与现存种灭绝速度的平衡。

20.森林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

21.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22.景观动态变化:指景观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

23.边緣种:指的是在发育完好的群落交错区中生物有机体可包括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特有的物种

24.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

25.网络:是景观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它包括由廊道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廊道网络,以及由同质性和异质性景观斑块通过廊道的空间联系形成的斑块网络。

2、填空题:

景观格局类型:A均匀分布格局 聚集型分布格局 线状格局 平行格局 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B镶嵌格局 带状格局 交替格局 交叉格局 散斑格局 散点格局 点阵格局 网状格局水系格局

动植物运动方式:巢穴运动、散布、迁徙

景观的生态分类类型

1.生态—土地分类

2.景观性质分类

3.按照生态流的景观分类

4.按照人类影响强度的景观分类

廊道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 环境资源廊道 干扰廊道 残存廊道 种植廊道 再生廊道 B)按廊道结构,划分为:线状廊道 带状廊道 河流廊道

斑块类型:A)起源① 环境资源斑块 ② 干扰斑块 ③ 残存斑块 ④ 引进斑块 B)形状① 圆形和扁长形斑块 ② 环状斑块 ③ 半岛

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消失

景观要素类型:斑块 廊道 基质

干扰的类型:

① 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② 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③ 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

④ 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常见的干扰现象:①火干扰②放牧③土壤物理干扰④土壤施肥⑤践踏⑥外来物种入侵

影响景观形成的因素:地貌、土壤、气候、植被、自然干扰

景观生态评价的内容:1、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 2、对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3、景观功能价值评价

3、简答题:

1.简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属性差异

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改变自然性质的景观

人工景观: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

2.列举景观格局分析的基本步骤

收集和处理景观数据(野外考察测量、遥感影像处理)

景观数字化

选用适当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综合

3.简述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范畴。

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具体地讲,景观动态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4.自然界的干扰是复杂的,表现出哪些特性

5.简述景观与景观要素的关系

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景观和景观要素是相对的,景观强调异质,景观要素强调匀质。

6.景观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生态系统的聚合;

2)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动和相互影响;

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4)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集合相对应。

7.林带如行道树、农田防护林的最佳宽度的取决因素?

8.景观破碎化对景观有何影响?

9.判断景观变化的标准是什么?

①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成为景观基质;

②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表面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改变;

③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

10.廊道和斑块有何异同?

相同点:形成机制相同(环境资源异质性、自然干扰、人类活动)

不同点:

A 廊道具有连通性或其间断点的存在;

B 廊道具有内环境的梯度变化;

C 廊道具有宽度效应

11.廊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运输:公路、铁路、运河、输电线等

保护:长城、围墙、林带等

物种栖息地:走廊地带野生动物丰富、植物种类较多

观赏:古代曲径通幽、颐和园的长廊、西湖的苏堤

12.请举例说明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3.请说明景观异质性与干扰的关系。

14.什么是斑块------走廊---------本底模式?

景观生态学家认为,景观由三种结构单元组成,即缀块、廊道、本底,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这种观点被称之为缀块-廊道-基底模式。缀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

15.什么是景观的连接度?它对景观功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景观连接度是指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的连续性程度, 它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景观功能是通过景观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得以表达,而景观连接度是反映景观结构联系的指标,因此,景观连接度是景观功能体系的重要内容

16.自然干扰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叫干扰生态学?

17.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景观系统的整体性与异质性原理

2.格局过程关系原理

3.尺度分析原理

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

5.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

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

7.景观多重价值与文化关联原理

18.何谓土地分类?大致有哪些途径?

19.景观分类的特点有哪些?

20.景观结构类型有哪些?其特征如何?

景观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

21.描述景观多样性的指标有哪些?其内容是什么?

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干扰强度和自然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分维数

2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及保护意义?

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2)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3)潜在使用价值:就药用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

4、论述题:

1)什么是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功能的影响,结构与功能是动态发展的基础

2 )阐述景观生态规划的一般原则是什么?试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来阐述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原则及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原则:综合整体性原则、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社会广泛参与原则、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

目标: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为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行的规划、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而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

做法:①确定规划范围与目标 ②实地考察、收集有关资料 ③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 ④景观结构功能划分⑤规划方案评价、实施 ⑥规划方案调整

3)假如你主持规划建立一个新的自然保护区,你将如何规划?步骤如何?

4)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

研究意义:

a) 从看似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产生

和控制景观格局的因子和机制,探讨格局效应。

b) 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c) 比较不同景观镶嵌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变化;

d) 探讨空间格局的尺度性质;

e) 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过程的相互关系;

f) 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研究方法:

a) 用于景观要素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斑块隔离度、斑块可及性、廊道环度、廊道曲度等。(还包括:空间统计学方法;波谱分析;小波分析;聚块方差分析;趋势面分析;分维分析;亲和度分析;景观间隙度分析;细胞自动机)

b) 用于景观整体分析的景观格局分析模型

c) 用于模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景观模拟模型

5)试举例阐述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范围及未来发展趋势。

应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国土整治、资源开发、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自然保护区设计等等.重要应用领域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精华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报告范本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