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会计分析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主营茅台酒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现已形成了低度、高中低档、极品三个档次和茅台酒(陈年、五星、新飞天)、王子酒、迎宾酒三大系列70多个规格品种,全方位发展,占据了庞大的市场份额,称雄于中国白酒市场。现根据茅台2013年年报进行如下会计分析:
2.1确认关键的会计政策
在会计分析中,分析师首先要识别和评价企业用于衡量关键因素和风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比如,决定银行成功关键因素有利率和信用风险管理;在零售业中,库存管理非常重要;对凭借产品质量和创新进行竞争的制造商来说,其关注的主要是研发和售后产品瑕疵问题;而租赁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对租赁期结束时租赁设备残值进行准确的估计。因此会计分析师必须在各种情况下企业用来反应经营状况的会计核算方法、决定如何实施这些方法的会计政策以及明确这些会计政策所包含的重要财务预测,例如银行用来反映其信用风险的会计核算方法是贷款损失准备金;制造商用来反映其产品质量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保修费用和准备金。而茅台作为一个生产企业有巨大的库存现金和存货,让人们不得不对这部分内容引起关注。由于酒类商品的特殊性,与其他生产企业不同,存货对酒类生产商来说十分重要,半成品库存积压反而可以理解为储存老酒,或者生产高质量的白酒。根据茅台的发展战略和营销模式,对其中关键的会计政策做如下详细的解释。 2.1.1存货
尽管茅台是一个生产性的企业,但库存管理对其是十分重要的。从2013年茅台庞大的存货量来看,如何处理存货和选择合适存货计价方式和跌价准备估计是尤为重要的。
16
茅台公司存货包括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公司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为加权平均法。原材料核算按计划成本计价,按月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并将发出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其余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其中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实际成本计价,按移动加权平均法结转销售成本。公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是按照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据茅台2013年的年报披露,本期并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12年存货为96.65亿元,2013年为118.37亿元,增长达22.47%。虽然较前几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增加态势。 2.1.2预收账款
将预收账款的处理作为茅台的关键会计政策主要因为茅台采用经销商预付货款方式,以预付款数额的多少来配发产品,即实行配额制。这一销售政策的执行,给公司带来了巨量预收账款。良好的预收现金,令茅台引以为傲。而且茅台公司并未在年报中具体披露预收账款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其操作的灵活性为其隐瞒真实的经营状况提供了前提。 2.1.3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
茅台下设了销售茅台酒的子公司,其销售渠道也十分依赖关联方。因此销售收入的确认也可以作为一项关键的会计政策。
2.2关键会计政策的灵活性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与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密切相关,如果管理层在选择其会计政策、估计上具有很少的灵活性,那么会计信息可能就难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反,如果管理层在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那么会计数据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
以茅台的存货为例,存货会计政策的灵活性是很强的,多种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能更加清晰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同时也会使管理层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会计
17
政策来隐藏真实业绩。后文我们再详细说这种可能性。
但是,在选择关键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有同样的灵活性。例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预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确认。都是基本上没有灵活性的。
2.3会计策略评估
管理层可以利用会计灵活性披露企业的经济状况或者隐瞒企业的真实业绩。通过分析茅台公司的会计政策与行业标准的会计政策,我们发现茅台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白酒行业的基本政策大致相符,并没有太大出入。就目前的审计报告来看,茅台的过去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但茅台公司近些年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外部压力增大。通过前面的经营战略分析我们得知虽然其销售量依然是增长趋势,但是各个利润率的增长率均下降明显。业绩下降又想保证行业内的龙头地位。也就是说,茅台企业的管理层是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的。
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茅台公司自注册以来从未对其会计政策进行过变更和调整。大大降低了股东和审计人员对其是否进行利润操纵的警惕性,那么茅台没有更正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就无法进行盈余管理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除了更正会计政策,对重要的交易进行适当调整同样也存在变向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例如茅台的预收账款就反应了这个问题。
近几年,茅台的预收账款一直波动比较大,且数额巨大。茅台通过财务处理,使预收账款成为保持公司业绩增长的蓄水池和储存利润的“水桶”,待日后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后,即可将这些巨额预收款转入营业收入,从而为后期利润增长奠定基础。如果哪一年销售增长有限,预收账款则可直接计入业绩。总之,巨额预收款让茅台在财务处理上游刃有余,可以实现业绩与利润增长的“双保险”。在茅台2013年的年报当中就披露了预收账款2012年账龄为1年内的期末数为50.90亿元,2013年账龄为1-2年期末数为0元,也就是说,2012年收到的的这些预收账款全部在2013年确认为了营业收入,占2013年茅台主营业务收入309.21亿元的16.5%。对茅台“预收款充利润”的做法,业界多有质问:这种财
18
务操作是否违规?是否有透支未来利润的嫌疑?且就此一直争议不休。可是迄今为止,茅台还是在继续这种销售方式。因而,投资者需要明白预售账款上存在的问题。
商业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家公司的预收账款多,其产品在市场就受欢迎,也预示其未来的收入增长。尽管茅台将全部的预收账款转作主营业务收入来增加销售额,但比12年低了40.19%的预收账款却难掩茅台市场的不景气。虽然茅台在财报中的解释是“预收款项减少主要是由于经销商预付的货款减少所致。”但这中解释显然不足以服人。
2.4评估信息披露的质量
评估企业会计质量以及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管理层,因为,尽管会计准则对披露的最低限度提出了要求,但是管理层仍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
茅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继承创新。然而该企业的信息披露是否如他的价值观一般恪守诚信还有待考证。尽管茅台13年的年报看起来已经十分丰满,但是作为一家年收入过百亿的企业来说,这样信息披露的年报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首先,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茅台在存货和预收账款都是茅台关键成功因素的主要会计政策,然而在2013年的年报中对这部分的内容却披露很少。存货只简单的分了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并没有继续具体划分。其次,通过年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茅台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研发活动等方面严重依赖其集体公司和关联企业。这使得公司经营的风险增大,同时提高了本身的会计弹性。茅台与其关联方的交易数额极大,但是相关的信息披露在2013年的年报里同样却不能让人满意。给予的解释相当模糊,主营业务收入的前几名都没有披露相关单位。与关联方发生的经销费用、代理费用、商标和专利费用等很大一部分茅台都没有在年报中给以详细披露。茅台利用这种不透明的信息披露和信息不对称使我们难以看到他的真实财务情况。最后,茅台并未对其利润增长率、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等项目的下降做出合理的解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增加主要是营业收入增加所致”、“应收账款减少主要是由于子公司
19
本期收回应收销售款所致”和“预收款项减少主要是由于经销商预付的货款减少所致”这种不痛不痒的解释显然难以充分说明茅台公司现在的业绩。
2.5确定潜在的危险信号
这部分我想说说茅台未加解释的会计变化,尤其是在公司业绩较差时,可能表明管理层正在运用会计酌情权来“粉饰”报表。例如之前分析过的茅台披露很少的预收账款,与预收账款不同的是,尽管存货披露了会计政策,由于行业特殊性依然存在着盈余管理的空间。茅台公司上市以来,存货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近几年来开始加速增长,这是否说明公司库存商品大幅增长还不敢断言。市场上有些专业人士看到存货上升,喜欢片面理解为公司库存老酒增长,其实除了增加老酒为将来年份酒的销售放量做准备这种可能外,另一种可能就是在近几年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的掩护下,实际老酒库存量并没有数据上表明的那样大幅增长,甚至有可能掩盖了以其他酒占用库存的现象。也存在由于茅台市场供大于求而使其库存的增加率大于销售的增长率的可能性。关于以上各种可能性,茅台均未作出披露和解释。
2.6消除会计失真
如果会计分析表明企业报告的数据有误导性,应当尽量地重新核算数据,尽可能低消除失真,如果仅仅使用外部信息不可能消除,应利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报表附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能够协调权责发生制下和收付实现制下得企业业绩;财务报表附注为重新核算会计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但对于会计政策未发生过改变的茅台来说,仅靠这些信息还无法确定公司的真正经营状况,要依靠进一步的财务分析确定其财务状况。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