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概述
·化学、高二年级
·本节选自苏教版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二单元;一课时
·学习内容①学生能利用C(H+)、C(OH-)、PH准确判断溶液的碱性,知道溶液PH的定义、公式,能进行有关溶液PH的计算。②学生会测定溶液PH的方法与操作。
·“溶液的酸碱性与PH”是高中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之一,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从知识体系上看,是已学习的初中知识“溶液酸碱度”和高中必修内容“极弱电解质水的电离”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分析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 、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3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分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对立统一
的哲学观点;
2、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PH的简单计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高二年级二级达标学校的学生,化学基础一般。;
2.学生对化学现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
3.学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积极参与讨论;
4.学生对实验探究不足,但有着一定的兴趣;
5.学生已学习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进一步完善对平衡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交流评价等等,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探究,构建化学平衡的理论知识,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备活动】
视频“农夫山泉”的水测试广告
介绍生命体、生活中的pH 。
观看视频并思考
以生活中的化学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探索现象背后的化学。
【主题活动一“pH 的定义”】
回顾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有关pH 的知识,引发对pH 的深入思考!
讲述彼得·索伦森定义pH 的化学史
呈现pH 的定义。
【主题活动二“溶液的酸碱性”】
从化学史入手,理解pH 概念的内涵
对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溶液酸碱性和氢离子、氢氧根离子
体验化学史教育,直观、自然地获取新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对信息和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加工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素养。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1. pH 等于4的溶液稀释至100倍
2. pH 等于6的溶液稀释至100倍 3. pH 等于11的溶液稀释至100倍 4. pH 等于4与pH 等于11的溶液等
体积混合
和之间大小的关系。
动笔计算,讨论与交
流,归纳与总结
动手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技能和习惯
通过一组有关pH 的讨论题,理解酸、碱溶液中如何处理“水的电离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加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从理论到实践。
学习资料
【总结与评价】
对最初的“农夫山泉水检测广告”中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进行分析。
讨论并分析
利用化学知识和原理去分析现象背后的真实性,体会化学原理的魅力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七、教学评价设计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