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
新进展株洲市中医院心内科 刘小林
心衰指南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 2002年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7年
欧洲 美国
ESC心衰指南 ACC/AHA心衰指南
2001年 ( 2005年修订) 2001年 ( 2005年修订 )
欧洲 ESC心力衰竭指南 2008
2008ESC心力衰竭指南新内容 心力衰竭定义心力衰竭定义这样描述: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病人具有以下特点:
. 1 典型的心力衰竭症状:在休息或体育锻炼时患者出现呼吸困 难、疲劳、疲倦、踝关节肿胀。
2典型的心力衰竭体征 心动过速, 呼吸急促 、 肺部啰音、 第三心音, 心脏杂音, 胸腔积液, 颈静脉压力增高、 水肿、 肝肿大、 腹水等。
典型的心力衰竭客观的证据: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 脑钠肽的变化 , 更重要的是,强调了不能依赖于的射血分数( EF ) 的数值做出心力衰竭诊断 射血分数仅反映了与预后的关系
2008ESC心力衰竭指南 根据发病时间将心脏衰竭分为不同类型 新出现的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能的原因包括 冠心病、 高血压、 心肌病和 心脏瓣膜病。 强调了BNP/NT-proBNP的重要性,现在建议用于心力衰 竭辅助诊断。 但超声心动图更是诊断心力衰竭必要检查手段。
2008ESC心力衰竭指南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有ACEI、ARB、β -阻 断剂、醛固酮拮抗剂和利尿剂 他汀类以IIB证据推荐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再 住院。
GUIDELINE 学习指南 运用指南 贯彻指南 宣传指南 胡大一教授倡导
心衰 心衰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 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无力和液体潴
留
心衰病理生理学和治疗三个阶段 40~50年代 液体潴留
60~70年代 泵功能障碍 80~90年代 神经激素异常
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
心衰病理生理 神经内分泌系统过渡兴奋 心肌重构
成为主角
心室重构 分子和细胞机制:– 心肌细胞肥大、凋亡– 胚胎基因和蛋白的再
临床表现:– 心肌重量增加 – 心室容量增加 – 心室球状改变
表达– 心肌细胞外基质 (ECM) 变化(过度纤 维化或降解增加)。
RAAS-KKSAIACEI AII 醛固酮 ARB 缓激肽
SNS交感的激活(NE)β1受体 β2受体 α受体
β1-B β-B卡维地洛
醛固酮 拮抗剂
心肌肥
厚 凋亡 缺血 心律失常 心肌坏死 纤维化
心室重构
当代心力衰竭治疗关键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与心肌重构之间形 成恶性循环 治疗心衰的关键就是
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阻断心 肌重构 (阻断恶性循环)
心衰治疗目标的转变慢性心衰(CHF)的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 已有了非常值得注意的转变:
旧目标:短期的、血液动力学措施 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新目标: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 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