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古代几大闻名世界的化学工艺是 ( )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铁、活字印刷、酿酒
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 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来防蛀的卫生球消失 B.生米煮成熟饭
C.敞口久置的白酒没有酒味 D.自行车胎炸裂
4.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在空气中,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5.物质世界千姿百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煤气燃烧 C.铁锅生锈 D.食物腐烂
6.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D.蒸发皿
7.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洗涤试管时一般加入试管容积的1/2的水
B.把烧杯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9.在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1 ) ) ) ) ) )
9.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 )
A.用水冲灭 B.用嘴吹灭 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用湿抹布扑灭
10.2008年9月11日,国家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患者。下列三聚氰胺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 B.密度为1.573克/厘米3
C.能溶于热水 D. 纯白色晶体
11.实验室中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 )
A.水 B.食盐水 C.澄清石灰水 D.木条
12.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 ...
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1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水加热能变成水蒸气 D.氧气能支持木炭燃烧
14.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二、填空题:(本题有5小题,共39分)
15.(10分)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 ;
; ;
E 。
16.(2分)如图实验操作中:
(1).正确的操作是 (填字母)。
A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B往试管里滴加液体
(2).指出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 ..........
2
17. (8分)将下列各仪器下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1)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2) 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 ;
(3) 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4)用于搅拌的玻璃仪器是;
(5)需要垫加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6)用于过滤液体的仪器是;
(7)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8)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的仪器是。
18.(7分) 填写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
(1)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 。
(2) 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试
管宜倾斜,约与台面成 角。
(3) 用试管盛装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距管口的 处。
(4) 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克。
(5) 在实验时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 毫
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6) 使用试管夹时,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 处
19.(6分)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
20.(3分)有三个集气瓶,分别收集有氧气、二氧化碳、空气。现将三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其中,若木条燃烧不变的则是 ,若木条熄灭的是 , 若 则是氧气。
21.(4分)下列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3
①碳铵受热易分解 ②酒精燃烧 ③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④木棒受力折断
22.(6分)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 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2) 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3) 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三、实验题:(本题有2小题,共26分)
23.(16分)小明同学对“木炭燃烧和木片燃烧及其现象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探究。 探究步骤:①分别在空气中点燃木片和木炭,观察到的现象:
木炭燃烧: ;(3分) 木片燃烧: 。(3分) ②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发现红热木炭上方罩的烧杯壁上没有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没有生成 ,生成了 。而罩在木片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雾产生,倒转过来,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片燃烧既产生了 ,又产生了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木片和木炭的成分 (填“相同”或“不同”)。
24.(10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
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
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
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生成 、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