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关注信息社会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的三种表现形式、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社会、知识产权的内涵以及信息生态问题的表现;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3、掌握知识产权的类别,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 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案例描述信息的基本功能以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尝试运用信息的相关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3、针对周围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并负责地参与信息活动;
2、养成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并逐渐适应信息社会。# 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 单元教学构想
1、本单元对信息社会的信息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解析,对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做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对学生有很大帮助。
2、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社会及#信息社会的特殊信息现象。
3、针对有部分网隐学生及出入网吧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怎样适应信息社会,及青少年学生出入网吧的危害。
第1课 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的三种表现形态,熟态,熟悉信息传递的各种方式及其变化;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案例描述信息的基本功能;
2、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体会和归纳信息,并尝试运用信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逐步提升信息意识; 2、能够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并负责地参与信息活动。 教学重点
1、信息传递的各种方式及其变化;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泰坦尼克号失事是因为信息不通畅引起导入 二、讲解新课 (一)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是通过载体表现出来的,信息需要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表现出来,所以说,信息离不开载体。
1、文字形态的信息
即以文字的形式存储于各种不同的载体上,这是目前内容最丰富、使用频率最高的信息。
2、声像形态的信息
以声音或图像的形式出现,比文字直观,易于理解。 3、记忆形态的信息
是指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传播和被接收的信息,这种信息只在人脑中贮存,而不具有确定的记录载体。
记忆形态的信息最不易被学生理解,特别是信息离不开载体有言在先。 (二)信息的特征
信息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并不是事物本身。信息来源于事物,又必须依附于物质作为载体。
1、普遍性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表达,因此,只要有事物存在,只要事物不断地运动,就会有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变化,也就存在着信息,所以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2、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表达、存储和传递都具有依附性。 3、传递性
信息能够在时间单人一点传递到另一点。 4、共享性
信息在共享过程中,不会像物质和能量那样产生任何损耗。 5、时效性
如果超出了时间界限,再好的信息也不会产生效益。 6、价值相对性
信息是一种有别于物质和能量的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合理运用信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学习效果。因此,信息是有价值的。但由于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不同,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也不同,信息的价值又是因人而异的,即信息的价值是相对的。
7、真伪性
从信息利用的角度而言,信#息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 8、可处理性
可对信息进行压缩、存储、整理,也可以转换信息的形态。在传播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经过处理的信息可以实现创新或增值,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服务于不同的领域和群体。
其他特征:如多样性、可识别性、可度量性、不完全性、动态性、无限性、客观性、
层次性等特征。
三、活动与探索
根据信息的特征,讨论“泰坦尼克号”失事 四、小结 五、作业 第7页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信息的特征 二、讲解新课: (三)信息的传递 传递信息的方式 1、古代信息的传递
“上古结绳而治”,结绳传播信息、交流思想。 烽火台:传递军事信息。 飞鸽传书 快马驿站 击鼓鸣号
2、现在信息的传递:
电话、电报、传真、电视、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视频电话、电子邮件、MSN、QQ
3、信息传递的原理 编码-改送-接收-解码
在传递信息之前,应该预先规定各种信息的含义,以确保信息接收方的准确理解,然后选择合适的形式、媒介发送出去,接收方接收到信息后,通过翻译信息的含义来接收信息的真实内容。
(四)信息的功能 1、信息是知识的来源
通过归纳和分析加工成知识。 2、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决策者需要大量准确的全面的信息作为依据,消除不确定的信息,作出决策。 3、信息是思维的材料
人的思维和智慧是信息加工的产物。 4、信息是管理的基础 5、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
现代社会将信息、物质和能量看成支持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三、活动与探索
“信息的功能”这一知识点由学生举例逐一说明 四、小结 五、作业 第7页第2题
第三课时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网络教室,因特网 练习内容:
1、查询古代信息传递
2、查询现代信息传递的具体实例
3、搜索“空城计”,体验信息的真伪性及其他特征。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