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试探性研究(陈博的著作)(4)

2025-11-13

体制的基本支柱之一。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又借鉴了国际上的大量经验,我国的社会保障理念逐步清晰,并形式了一个初步为大家认可的基本定义,那就是: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性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并集中形成社会消费性共同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以及其他空难等的发生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性社会援助,以保证共最低生活需要或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29]。

社会保障税 (Social Security Tax )又称为社会保险税或社会保障缴款

(Social Security Contribution), 是指为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所需的一种特定税收或税收形式的缴款。政府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手段方式,为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筹集到充足的资金,对退休者、疾病患者、失业者以及其他低收入阶层提供生活和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税为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重要性。

有的国家把薪给税(Payroll Tax)与社会保障税是作为一个税种征收的,前

者与后者性质相同。有的国家既征社会保障税,也征薪给税,两税的特征也基本相似。也有的国家把征收薪给税按工薪收入预提的个人所得税一起征收[30]。

根据己开征社会保障税的世界各国来看,社会保障税主要是以薪金和工薪所得为课税对象,社会保障税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得课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率会随着其覆盖面的日益扩大,逐步提高,在许多国家的税制体系中,社会保障税将越来越发挥主体税种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将有可能超过仅次于个人所得税的地位。社会保障税也将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31]。

(3.3.2)社会保障税的发展

社会保障税是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逐步完善起来的。社会保障

制度创始于19世纪末的德国,自1889年,由德国斯麦政府最早提出并建立了社会保障税制度以后,英国于1908年,法国于1910年,瑞典于1913年,意大利于1919年相继地也开征了类似于社会保障税性质的费或基金[32]。

1935年,当时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案 《社会保障法》。首次用立法的方式,以税收的形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定名为“薪给税” (Payroll Tax),是为筹集老年和遗属保险基金而设置的。该法还特别强调,铁路公司员工退职税、联邦失业税、个体业主税也归于社会保障税之内。美国成功开征社会保障税,世界上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并得以迅速发展。截至2000年5月统计,全世界有172个国家实行社社会保障制度,其中有130多个,包括几乎所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阿根廷、埃及等发展中国家。俄罗斯、东欧国家原先社会保障制度基础较好,90年代政治经济转型后,一般都开征了社会保障税。目前,在美、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税己成为仅次于个人所得税的第二大税种,在巴西和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该税已经成为第一大税种。规范而有效的税收制度为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稳定的资金。社会保障税作为众多国家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手段,己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得课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4)社会保障税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理论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导向作用,发挥着重要的

16

影响和积极作用。其中,除了《贝弗里奇报告》等少数理论是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提出以外,大多数提出社会保障理论基础都是与实现某一要求目标有关,即许多专家和学者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与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或者是在社会经济思想中包含着社会保障理论,并且他们所主张的社会保障政策也经常包含在社会经济政策之中[33]。

(3.4.1)德国新历史学派

19世纪70年代德国新历史学派盛行一时,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Gustav

Schmoller)、布伦坦诺 (Lujo Brentano)等人。由于当时德国的劳资矛盾社会问题突出,新历史学派提出的社会保障理论仅仅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手段。它的主张涉及到各个方面,不仅包括经济领域、还包括社会领域,社会保障是整个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他们的主张被当时掌权的稗斯麦政府所接受,从而德国首先成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新历史学派提出的社会保障思想,对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社会保障法》,并随之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险法律。德新历史学派的这些主张,后来在美国等国家得以发展,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

(3.4.2)福利经济学说

1912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出版的《财富与福利》一书和1920年出版的

《福利经济学》,系统地论述了他的资源配置与分配论的福利经济理论。庇古认为“福利”是指个人获得的某种效用或满足,但只有可以用货币来计算的那部分福利,才可以称为社会经济福利,社会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总量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呈正相关关系: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所以,为了增加经济福利,首先要增加国民收入,也就必须解决生产资料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问题。当配置达到了最适宜的程度,各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也就达到最大的数量。所以庇古认为应该在不减少国民收入总量的情况下,需要政府通过税收手段,为达到社会福利公平化,需要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即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一方面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另一方面保证这一部分人的基本生存权,最终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经济稳定的增长及社会安定以。行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福利国家”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资源配置与分配论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奠定了理论基础[34]。

(3.4.3)凯恩斯主义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在此背景下,凯恩斯提出的“国家干预理论”应用而生,使原来占统治地位,以市场经济论为主要内容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彻底摧毁。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35]中提出: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时的数值是有效需求,社会就业的数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的水平,有效需求不足是失业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从而导致出现经济发展缓慢、失业增加、生产过剩,因此国家必须对自由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国家要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有目的和有意识的财政支出和收入来影响消费需求。他认为政府干预的方针是“通过扩大社会福利支出和兴办公共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同时,

17

他提出了社会保障问题、消除贫民窟、实行累进税制等观点。

在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中,社会保障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主张通过累进税和社会福利等办法重新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家对社会保障领域的干预有助于提高消费倾向,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国家干预和提高消费倾向与实现充分就业是制定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理论依据。该理论为美国建立《社会保障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为社会保障制度转变为正式制度,明确了国家应承担因市场引起的社会救济、失业保障,克服因市场失灵、经济萧条而产生的社会责任,成为建立福利国家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源泉。

(3.4.4)贝弗里奇思想及其模式

贝弗里奇思想及其模式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之托起草为英国的社会保障计划,为主席的贝弗里奇其社会保障委员会向英国政府提交了一个《社会保险及其有关服务》的报告,即贝弗里奇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对英国全体公民实行福利制度的指导思想,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整套社会福利措施。贝弗里奇报告建议社会福利计划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满足基本需要的社会保险、对特殊情况实行社会救济以及特别的任意保险。主张建立一个全民性的国民保障制度,为每个国民提供七个方面的社会福利保障,其保障内容包括:儿童补助、养老金、残疾津贴、丧葬补助、丧失生活来源补助、妇女福利和失业救济。并且报告建议包括三种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同时提出了六条改革原则:一是统一的受益替代率;二是统一的缴费率,三是统一的行政管理,四是受益的适当性,五是综合性,六是区别对待。在此报告基础上,英国和其他一些欧美国家纷纷通过立法建成了福利国家。可以说,贝弗里奇不仅在理论上确立了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基本功能与原则,而且还把社会政策进行了系统化和具体化,是“福利国家,,的设计者。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模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好评,被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纳,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发达国家盛行的福利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3.5)社会保障税的作用

社会保障税作为当今世界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其税收收入专款专用,专门用于社会福利、保障等支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

(3.5.1)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

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持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制度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具体包括养老、工伤、医疗、失业保障等。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无论是扩大覆盖面还是增加保障项目,其关键是要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渠道。开征社会保障税不仅能够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而且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需要有资金支持,也给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

(3.5.2)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社会保障税能够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是缓解社会

18

矛盾、保证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正在逐步迈入老龄化的时代,如下表[36]所示,当前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由市场决定劳动力的就业,竞争的结果难免会使得一部分人失去工作,他们需要最低的生活保障,这就需要开征社会保障税来筹集资金。另外,我国的老龄化趋势严重,使得全国社会保障费用剧增,载至2009年底参保离退休人员5807万人,增加503万人,全年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8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37]。远远超过同期GDP增长率。而且我国人口的老化速度很快,据联合国预测(如下表1所示), 1999~2020年世界人口平均年增速为2.5%,而我国65岁老龄人口从1990年的6310万人增至2000年的8810万人,近10年年增长3.4%,预测到2020年年均增长3.4%,快于同期世界老龄化2.5%的增速[38]。可以预计的是,我国将来所需的社会保障资金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有一个可靠的手段来筹集资金缓解社会压力,保持稳定。

部分国家老龄化占总人口比率(表1)

(3.5.3)经济运行的“调节器”

社会保障税具有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从支出方面。在经济

繁荣时期,由于失业率较低,社会保障开支,尤其是用于失业救济方面的开支减少,这有利于抑制社会总需求,可预防出现经济过热的现象;相反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失业率增加,社会保障开支尤其是用于失业救济方面的开支增大,这又有利于促进社会总需求。因此,在西方被经济学家称赞这种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运行的“调节器”。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保障制度更是一种“大锅饭”体制。职工退休后,企业要自己解决职工的退休金,看似由企业支付,但由于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质上这部分开支是由国家财政负担。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失业问题被回避了,对失业保障的需求并不明显,当时的社会保障实质上就是“企业保险”。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统收统支的“大锅饭”体制逐步瓦解,在这种体制掩盖下的弊端也显露出来。我国从1986年开始,以养老保险资金为突破口,实行了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这是对我国长期形成的“企业保障”的一种改革,是社会保障体制走向社会化管理所迈出的重要一步。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走向完善,建立了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统账结合\的确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渐纳入一个相对良性轨道,社会保障的参保人数、覆盖范围、资金发放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全国支付养老金3077亿元,首次实现养老金发放当年无拖欠,同时补发以前年度拖欠的养老金8.15亿元。截至2007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人数从1998年底的1.12亿人扩展到2.01亿人,城镇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77%。另外,全国还有5442万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人数也由0.8亿人扩展到1.17亿人,每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也从70万人上升至286万人。全国有700多个城市和部分农村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有1170万城市低收入居民和534万低收入农民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已达18020万人,城镇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为72%。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到2448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5.53%,参加新农合人口7.26亿,覆盖率为85.96%[39]。

(4.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多年的完善及建设,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2.1)社会保障缴费率过高

中国五项社会保障法定缴费之和已经达到 4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

50%,这一比例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这是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研究发现,研究称,目前按照世界银行 2009 年最新测算的实际承受税率,中国的社会保障缴费率在 181 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 2 倍,是北欧五国的 3 倍,是 G7 国家的 2.8 倍,是东亚邻国和邻近地区(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 4.6 倍[40]。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社会保障缴费率不能超过工资的 25%。目前,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综合费率为 39% ,远远超过了警戒线。过高的社会保障缴费率,增加了企业的劳动成本,削弱了相关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那些新成立的中小企业。社会保障缴费率过高导致企业缴费能力不足,也成为企业少缴、欠缴社会保障费的原因之一。他们采取多种手法,达到少缴费或不缴费的目的。有些小企业为了少缴费,尽量少报缴费工资基数,争取按最低标准(该地区上年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60%)缴费。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少缴费,少报参保人数,不给农民工、临时工等缴纳社会保障费。2006 年末山东省16 个市社会保障累计欠费 35.7 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金欠费 25.59 亿

20


对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试探性研究(陈博的著作)(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世界500强情景模拟面试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