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1 就比多比少等问题进行简单的练习
练一练中题2与题3分别就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相差多少以及比多比少等问题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章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节能
1、借助千数图直观认识千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能在数位顺序表中正确地表示出来。
2、知道千以内的数是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所组成的,能用板条块模型及千数图简图或算盘等多种表达形式来表示千以内的数。
3、利用数射线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并能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了解位值概念,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 5、初步了解算盘的来源,知道在算盘上如何表示数。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用千数图、板条块、算盘、数射线等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表示千以内的数,逐步发展数感。
2、经历从千数图、简图到在数位顺序表中表示千以内的数的过程,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算盘的认识,加强对数的位值概念的学习,同时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历史。 【教材设计】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这个学期分两个部分来继续认数的学习。第二章是千以内数的认识,第七章是万以内数的认识。
在国际化潮流的影响下,千这个计数单位以及三位一级记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比如银行结算时,都是三位一级的。而且,数位的分级还可以与空间图形结合起来,可以认为“三位一级”数形结合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具体地说,一个小立方体表示1,那么10个一排就是10,10个10排成1个面就是一个百,每一百算一层,10层就是一个新立方体,表示“千”。再从“千立方体”出发,10个一排,10排构成面,10个面叠成新的立方体就是一百万。这就很形象地描绘出“三位一级”的构造。
对于“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的教学,教材先从实景图到数图,帮助学生建立千以内
数的直观认识,然后结合千以内数的读写、在算盘上表示千以内的数、千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以及千以内书的组成(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突出了十进制记数法的位值概念,帮助学生初步系统地建立起对千以内数的认识。然后通过千以内书的数射线,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感。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教学目标】
1、借助千数图直观认识千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能在数位顺序表中正确地表示出来。
2、知道千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所组成的,能用板条块模型及千数图简图或用算盘等多种表达形式来表示千以内的数。
3、初步了解位值概念,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 4、初步了解算盘上如何表示数。 【教学重点】
1、千以内数的组成。 2、千以内数的读写。 3、千以内数的表示。 【教学难点】
千以内数位上的“0”的数读写 【教学须知】
1、从本课起学生开始认识较大的数,应该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材料建立“千”的数感,A看台展示了一千个观众,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出来。一千个圆点组成了千数图。但是一个一个地数太麻烦了,因此教材中用10张百数图拼合成“千”(称为“千数图”,在教材中不出现此名词),学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就方便了,而百数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熟悉了的。 对千以内数的认识,从实景图到数点,从读到写,填入数位表,最后是分拆为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教材展示了一个较完整的对数认识与表达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空间。学生的认识由直观到抽象,然后再建立自己的模型,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大的促进。
2、在本小节的学习中,师生可以使用“计算积木”、“十进制位值板”辅助教与学。 计算积木(板条块) 十进制位值板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体育馆A看台坐满了观众,“体育馆A看台坐了多少人?”导入课题。 2、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主题图。
题1,让学生先观察“看台中每一方阵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个方阵?”“A看台有10个方阵,坐了多少人?”
小兔指出:这么多人一个个数太麻烦了,一个方阵有100个人,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题2,由实景图引入千数图。“每一个人用一个点代表,一个方阵就变成了一张百数图”。“A看台就变成了千数图”“千数图由几张百数图组成?”“千数图有几个点?”然后总结“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就是一千”: “100,200,300,…,1000”
由此帮助学生建立百与千的关系,培养数感,并为进位退位的计算学习打基础。 题3,它表示哪个数
(1)从实物到数图经历了物到图的第一抽象,从数图到简图经历了图阶段跨入符号阶段的第二次抽象。
数图~简图(图)
从第一册到现在,我们课本每一页上端中间的页码都是用数图来表示的,它为我们这里抽象到符号图打下了基础。
这一套符号语言经过多年实验后发现是适合儿童的:百数图简画成“□”,“………·”简画成“————”。学生很容易掌握,这套符号语言便于学生在计算时直观地体现计算的过程(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
(2)由简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3)将简图表示的信息填入数位顺序表,并引入数的写与读。 (1)(2)(3)体现了对数的多种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对数感也很有好处。 3、题4,在算盘上表示千以内的数。
算盘已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算盘中一个“上珠”代表一个“5”,是一个巨大的创造。因为人眼不能立即分辨出“7个小珠”和“8个小珠”,但是使用上珠就容易分辨了。
算盘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计算工具,甚至在今天有些情况下仍在使用。 建议老师向学生简单的介绍算盘的构造以及来源,让学生初步了解算盘,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其进一步了解我们古代数学发展的成就,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建立起数的位值概念,这里要求学生从数学文化的角度进行初步地了解,看一看如何用算盘来表示数。
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在表示各个数之前,必须在算盘上首先确定定位点,然后从定位点开始,从右往左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 4、练一练
(1)练一练 题1,这里提供的4个小题都体现了下述环节:
实物——实物的个数(写)——读——数的组成,这对学生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