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听课笔记(5)

2025-11-13

益相等,因而,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商场总的消售收入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关系。价格变化对于支出者产生影响,依赖于需求价格弹性。包括五点:

(1)富有弹性的需求。当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时,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需求数量的变动率比价格变动率大,这样与价格相比,需求量的变化对总的消费者的支出影响要大。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价格增加会引起总消费者支出的降低,公司从这种商品出售中得到得总收入会降低,而价格降低会引起消费者开支和公司收入的增加。

(2)缺乏弹性的需求。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价格的变化与消费者总支出或生产商的总收入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那么价格比数量变化率更大,价格的变化比数量的变化对总消费者支出的影响也就更大。

(3)特殊情况。特殊情况包括完全的弹性和单一的弹性,可以用弹性的上升、下降图来表示。

(4)单一弹性的需求的情况。这种情况需求量变动的比例与价格变动的比例相同,价格的任何增加被数量的下降所抵消,生产商总收入保持不变。特殊情况(讲得比较简单,请大家看一看教材上的图)

(5)弧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作弧弹性和点弹性,取决于价格变动的幅度。需求弧弹性用来表示某商品需求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点弹性表示需求线某上一点的弹性。 (三)供给的价格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

供给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根据供给规律由于价格和供给量以相同的方向运动,因此供给的价格弹性的数值是正值。 2.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供给价格弹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量。如果产量增加,生产者需要增加的成本很小,那么当价格上涨后,就会有更多的行业,更多的企业进行生产,从而供给量就大,供给就越有弹性;相反供给就越缺乏弹性。如生产者能够满足所有这些条件:享有大量备用的生产能力、容易得到更多原材料的供给、容易从其它产品的生产转产、能避免超时工作而带的高工资,那么场家的成本就越不容易受到产量的影响,供给相对来说就越有弹性;越不能满足这些条件,供给的弹性就越小。 (2)时间因素。除了上述与生产技术有关联的成本因素外,时间是影响供给是否有弹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时间因素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瞬时情况在极短的时间内;一种是短期情况是经过一小段时间后;一种是长期情况。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增加所有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同时新的生产者加入其中,则市场供给很可能是有高度弹性的。 3. 对于供给弹性进一步的说明。

供给弹性也可以区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其分析的方法和角度于需求价格弹性的弧弹性和点弹性是一致的。 (四)其它的弹性。

我们上面讨论了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但价格不是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唯一因素,这里就需要对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加以说明。 1.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用来描述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于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影响需求收入弹性的主要因素有这样几个:

(1)该商品被需要的程度。在发达国家,人们收入增加,对昂贵商品的需求的增加迅速,对基本商品如面包的需求仅有微小的增加,这样汽车和到国外渡假的收入弹性很高,而马铃薯和公共汽车旅行等商品或劳务需求的收入弹性都很低,有时候它会出现负数值。对于低档商品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商品的需求量降低,因而这些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是负值。影响需求收入弹性的主要因素,就是该商品被需要的程度。

(2)商品对于人们欲望满足的程度。消费一种商品,人们欲望越快得到满足,当收入增加时,需求增加的数量就越少。

(3)收入水平。穷人和富人在收入增加时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同样的收入增加,穷人会买更多的黄油,富人仅会只买一点。需求收入弹性对于企业在考虑产品未来的市场大小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很高,那么国内收入增加对于销售量很可能迅速增加,但经济衰退时,又显著的下降。 商品对人们欲望的满足程度;第三个收入水平。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经常被称为需求的交叉弹性或交叉弹性。它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相关的其它商品价格变化反应程度。它使我们可以分析第二种产品价格变化使第一种产品需求量如何变化。需求的交叉弹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替代或者互补产品的接近程度。越接近,替代或互补产品的价格变动对第一种产品的影响就越大,交叉弹性的数值也就越大。厂商在考虑竞争对手的产品或互补产品的价格变化对自己产品的影响时,通常考虑其产品的交叉弹性,这是公司在制定产品计划时要考虑的重要信息。需求交叉弹性应用的另一个例子是国际贸易和收

支平衡分析。政府想要知道国内价格的变化,或怎样影响进口的需求,如果进口商品的交叉弹性很高,或者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国内产品价格上涨,对进口需求就会增涨,就会使国际收支平衡的状况恶化。 五、政府的干预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自由市场失灵政府要采取措施来进行干预。

第一个问题,就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政府控制的成分和市场的成分交织在一起组织生产和消费,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在古典学派看来,整个经济由自由市场自动调节,政府只是充当“守业人”。政府的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起作用,这就是说在古典学派看来整个经济自由市场是自动调节的,政府是不起作用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大危机打破了市场机制自我调节的神话,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凯恩思理论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后来各个学派又针对市场在其它方面的失灵发展了国家干预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基本上同市场失灵的范围相适应,这就简单的说明了一下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第二个问题,就是自由市场的优越性是在一定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实现的。失去这些条件,自由市场的运行就会失灵,自由市场的失灵的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个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不能具备;另一个是市场运行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第三个是市场行为不符合道德和和意识形态的要求。这是市场机制运行出现失灵的三个方面。先说一下市场的优越性,上边讲的是市场运行为什么会出现失灵的三个方面,市场运行的优越性主要是讲,在市场经济中自由竞争的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自由竞争以其灵活的方式,增加着人们的经济福利。自由市场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自由的市场机制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在市场规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做为使用社会资源的任何一个经济单位,为了能够在竞争中生存就必须合理的使用资源,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因此竞争提高人们的福利。

第二点,是自由竞争使得每个经济当事人拥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市场经济以需求为导向,不同的偏好的消费者可以在市场上获得自身需要的商品。为了节约成本,生产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所需要的各种收入,资源所有者则选择供给资源的种类及其数量,所有这些自主的选择都是以每个人实现自身的目标为前提的。 第三点,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促进技术、技术进步和制度、制度创新。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每个生产者都试图以最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人们需要的产品,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每个生产者都会利图使得自身的生产成本降低,因而,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使得生产者改进技术、创立或采用新的管理制度等,这是自由市场的优越性的第三点。

第四点,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敏感度。在以人为主体的经济中,以人的行为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的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市场迅速的作出反应,在这方面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具有优势,响应于人们需求的变动,生产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会适应这种变化。

第三个问题,市场的失灵和缺陷。

我们一开始就讲了自由市场,市场失灵的三个方面的情况,下面对市场失灵和缺点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点,市场在提供公共品方面的缺陷。公共品是指用来满足全体居民和部分居民的特定需要,但却无法用这些机制按市场方式分担其费用的那些产品,公共品不具有排它性。在现实生活中公共品的例子是比较多的,以航海的灯塔为例。灯塔是晚间海上航行的必备设施,过往船只都受灯塔的指引,但是灯塔的提供者却无法向海上过往的船只收费,过往船只也不会自愿向灯塔提供者交费。在一般产品场合,经济主体是按照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原则和实际需要作出供给决策,只要预期可以获得收益,经济主体便会生产这种商品。这样对一般产品而言,市场机制基本解决了供给机制,但是在公共品场合市场机制就难以发挥同样的作用,居民对公共品具有广泛的需求,但由于公民本身的性质使得公共品无法形成供求市场。比如说像航海灯塔,经济主体在对投资建设灯塔的方案进行核算时,预期不取得任何收益,因而也不会提供灯塔的产品。公共品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经过进一步的引伸之后,像国防、交通设施、社会治安维护等事项都可以属于公共品,这些事项虽然是社会所必须的,但由于其自身的公共品性质而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市场无法自动提供上述公共品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表现。

第二点,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效应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影响到其它的经济主体,而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外部效应应分为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外部正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带给其它经济主体的影响是有利的,又称外部经济。外部负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带给其它经济主体的影响是不利的,也称为外部不经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部不经济的危害极其严重。在工厂污染环境的例子里,在没有政府立法干预时,即在完全市场条件,由于工厂不承担全部损害的补偿责任,因此不会节制其排污活动,这种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这是第二个缺陷,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第三点,市场的非竞争性和信息的不完备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垄断势力的存在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表现首先就是经济竞争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规模经济和部分行业的自然垄断。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而递减的经济现象。比如大型化工厂的效益要好于小型化工厂,大型发电厂的费用要低于小型发电厂等。企业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得以降低生产费用,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取得在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这种用某一行业内部技术特征,而形成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这是它表现的一方面,就是自然垄断。竞争的发展必然会导致部分行业的自然垄断。其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论是自然垄断还是其它形式的垄断都会限制产量以便控制价格,通过操纵市场,垄断企业会获得超额利润,从而损害社会福利。非竞

争性的市场的各种情形已经在过去讲过了,这里都不在重复了。这是垄断现象表现市场失灵的两个情况。除了市场的非竞争性以外,与市场的不完全相联系的另一个因素是市场信号的不完备性。经济主体在促使经济活动时,既要根据当时的市场供给状况、收入水平、资源供求状况等安排自己的生产和消费,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各种情况,这种种因素都以信息的方式反应到经济主体的头脑中。一方面市场供求变化信息很快,未来各个事项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经济主体的理性思维体现为有限理性,这就使得市场经济信息不可能是完备的,市场信息的不完备性,有可能引导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使资源配置失去效率。这是第三点,就是市场的非竞争性和信息的不完备性。

第四点,就是失业、通货膨胀和市场失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失衡的发生是经常性的,这既包括宏观失衡也包括微观失衡。而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失衡的两种具体表现,失业和通货膨胀一直被认为是市场失灵的重要信号。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来看,需求不足是市场失衡的重要特征,而失业是困扰西方各国经济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十九世纪开始,激烈的市场萧条和衰退就不断打击着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失业一直是社会的一大难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政府的介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种情况,但失业率却一直较高,通货膨胀在经济中也时有发生。到七十年代,西方各国甚至普遍出现了理论上不可能再出现的滞胀现象,即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的现象。市场失衡为政府调节宏观经济提供了充分的根据,这是市场失灵的第四个问题。

第五点,市场不能完全体现社会公正和道义。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是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来进行的,这种分配机制解决了经济机制问题,但却不能完全体现社会公正和道义。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市场经济依照自然禀赋的所有权来分配财产,这必将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贫富差距的加大违反了公平的原则,容易引起社会对抗,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些行业纯粹按市场方式运转,不合乎道义的要求。比如医院的运转便不应当完全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否则穷人便无法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这是违反仁道精神的。上面从五个方面论证了市场的失灵和缺陷。 第四个问题,就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第三个问题讲到市场的失灵和缺陷,它要求政府对于市场进行干预。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调节收入分配,解决由市场制度造成的收入分配的悬殊问题。效率和公平是任何一个政府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能有效的实现效率目标,但对公平目标实现则是无能为力。公平目标的实现要靠政府干预,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的转预支付等途径来调节再分配收入,实现公平。在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二点,提供市场制度不能提供的公共品。这个问题我们讲市场失灵的安排也讲到市场的缺点。公共品是政府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物品和劳务与私有制的产品相区别,像国防、治安、教育等都是被集体消费。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对这些产品和劳务的消费没有排它性;第二是新增加别人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由


经济学听课笔记(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博创杯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