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没有问题时才能继续起吊。梁在起落过程中应保持横向倾斜不超过2%、两端纵向高差应不大于30cm。两副架同步起吊后,宜先整机横移到待安装梁位轴线,再纵向吞梁到前跨位置。梁落至盖梁顶约20cm 时,保持梁的稳定,微横移到待安装的准确位置。宜先落稳一端再落另一端,同时注意支座偏差,梁倾斜度, 支座密贴( 吊装前在支座垫石面上划出十字线标示支座设计位置,在橡胶支座顶、底板处也划出中心线,支座安装就位应对中并调整水平。支座应有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按厂家说明书进行安装,支座型号不能出错)。在连续处采用临时支座支撑,使用前做加载预压试验,承载后临时支座的顶面高程与永久支座的高程基本平齐。同时将梁横隔板上的钢筋与已安装梁横隔板上的钢筋焊接。这样依次安装下一片梁, 整跨梁全部安装后,可将架桥机纵向移动,进行下一孔的架设,如此循环直到完成。驮梁车直接在已安装好的梁上行走,接头处可用砂袋填塞。
8.1.6架桥机的纵向空载前移就位
架桥机(主梁)纵向移动时,两起吊天车运行到架桥机后部作配重,用木楔塞住行走轮,有下坡时必须用钢丝绳作保护,以防架桥机纵向运行时起吊天车失稳。架桥机(主梁)空载前移分两步完成:
(1)先将驮梁车开到架桥机的后部,前起吊天车把前运梁平车吊起作为配重,后运梁平车和主梁连接牢固。利用中支腿上的驱动机构及运梁平车的动力驱动架桥机主梁纵移至导梁前支腿就位于前墩帽位置,通过导梁前支腿千斤顶起顶,调整导梁和主梁水平,主梁前支腿通过吊挂装置运行至前墩帽预定位置处,下落行走箱及钢轨(前支腿可以带钢轨),调整至要求高度,将前支腿与墩帽联结牢固。
(2)收起导梁前支腿,依靠中支腿上的驱动机构和运梁平车的动力继续驱动主梁纵移至工作位置,然后,必须将前支腿上部与主梁下弦联结牢固,中支腿与主梁下弦联结牢固,此时架桥机完成了主梁的空载纵移。
1)架桥机纵向运行就位结束后,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螺栓、销子连接是否牢固;电气线路是否正确;电线有无破损和挤压;液压系统是否正常等。架桥机要进行空载试运行检验,特别横向运行前检查铺轨情况。
37
2)清理横移轨道两侧杂物,然后架桥机在横移轨道上试运行两次,检查架桥机在轨道上的行走情况,看是否有啃沿现象,如有及时处理。架桥机运转情况正常后,才能进行混凝土T梁的安装作业。
8.1.7梁的安装顺序 先两侧边梁,再架中梁。
(1)安装边梁:喂梁前、后天车起吊梁,将边梁纵向运行到前跨位 落下梁至距支座垫石5cm(应保持梁的稳定) 整机携梁横移至距边梁最近的一片梁的位置,落梁 将横移小车运行到单边主梁上方,两个动滑轮分别从主梁两侧落下,起吊边梁 整机携梁横向移至边梁位置下落就位 完成边梁就位安装。
(2)安装中梁:喂梁 前、后天车起吊梁 前、后天车将T梁纵向运行到前跨预定位置 落下梁并脱开 完成中梁的就位安装。
8.2汽车吊吊装安全措施 8.2.1吊装平台的要求
在每个墩台附近,依托施工道路修筑一个满足吊车吊装施工作业的施工平台。该平台的有效利用尺寸(220t吊车)一般为45×40m,平台区域外30m 空间内无障碍。平整后做到不积水,主吊车站位场地必须平整压实(高度差不能大于10cm),主吊区域地耐压力必须大于每平方米16 吨,辅助吊车站位及行走地耐压力必须大于每平方米12 吨。平整完成后由专业人员验收。
8.2.2吊车检查
(1)起重机械进厂必须“三证”齐全,且在有效期内。
(2)每月(包含停用一个月以上的起重机械在重新使用前)至少应检查下列项目:
安全装置、制动器、离合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吊钩有无损伤;
钢丝绳、滑轮组、索具等有无损伤;
配电线路、集电装置、配电盘、开关、控制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液压保护装置、管道连接是否正常; 顶升机构,主要受力部件有无异常和损伤。
38
(3)每周检查项目
各类极限位置限制器、制动器、离合器、控制器以及电梯门联锁开关,紧急报警装置等;
钢丝绳、滑轮组、索具等有无损伤;
配电线路、集电装置、配电盘、开关、控制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液压保护装置、管道连接是否正常;顶升机构,主要受力部件有无异常和损伤。
(4)每日作业前应检查的项目
各类极限位置限制器、制动器、离合器、控制器以及电梯门联锁开关,紧急报警装置等;
钢丝绳、吊索、吊具的安全状况。
经检查发现起重机械有异常情况或损伤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病作业。 8.2.3施工人员要求
(1)操作及指挥人员必须操证上岗,安排有经验的起重人员指挥不偏拉斜吊。
(2)使用有经验吊车操作人员,提高责任心并加强现场监护。 (3)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每位施工人员都明白施工具体步骤和要求,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未参加交底人员不得参与本项目的施工。
8.2.4吊装时吊具要求 (1)选用合格吊具。
(2)每次吊装前对吊具进行检查。
(3)吊车操作时动作平稳防止吊具过载受冲击。 8.2.5施工要求
(1)在规定风速下吊装时10分钟平均风速必须小于等于12 米/秒。 (2)在吊车额定负载下起吊。在吊装前由机械操作工和技术人员对吊装半径进行核实。在吊装过程中起落速度要适中,以减少冲击载荷而发生超负荷的情况发生。
39
(3)坚决执行“十不吊”作业原则。
(4)吊车无负载行走时道路坡度在吊车允许范围内,且道路一定要轧实。带负载行走时吊物位于起重机的正前方,吊物离地面不得超过50cm,吊物重量不得超过起重机当时允许起重量的三分之二。
(5)吊车停放或行驶时,其车轮、支腿或履带的前端与外侧与沟、坑边缘不得小于沟、坑深度的1.2倍;否则必须采取防倾、防坍塌的措施。
(6)吊装时必须系两个溜绳,叶轮吊装时系四个溜绳。防止设备在起吊过程中碰到吊车臂杆。
(7)风力达到6级以上时,臂杆降至40?-60?之间,吊钩升至3-5m处顺风向停止,如安装有付臂的起重机周围无障碍物的情况下,打上浮动开关随风向自由旋转,达到防风的目的;风力超过7级时主副臂降至地面零米。
8.2.6施工保护办法
在架设桥梁时,架梁现场设置工地安全防护员。负责桥梁架设全过程的安全防护。在架桥区域范围内设置警戒带,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8.2.7施工技术管理及安全保证措施 8.2.7.1技术要求及质量检验 8.2.7.1.1梁体外观
梁梗垂直,梁端、梁边在保证支座及桥梁墩台中心线在允许调整范围内的情况下尽量取齐。
8.2.7.1.2梁体重量见下表:
跨度 类型 单线(片) 16m 边梁 59t 中梁 —— 边梁 98t 24m 中梁 —— 边梁 140t 32m 中梁 —— 8.2.7.1.3落梁时调整后的支座与墩台“十字线”间的错动量、两片梁支座中线间的错动量和两片梁支座中线间的横向距离误差应在下表允许范围内:
项 目 1、纵向错开 2、横向错开 3、同端两支座中心线间的横向距离误差 说 明 一般墩台 30m以上高墩台 一般墩台 30m以上墩台 误差与桥梁中线对称 误差与桥梁中线不对称 容许偏差 不大于20mm 不大于15mm 不大于15mm 不大于10mm +30mm,-10mm +30mm,-10mm 40
8.2.7.1.5质量控制及检验
(1)桥梁架设前应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并考核上岗。 (2)架梁前应由线路复测组对桥墩台进行复测、验收,满足架梁要求再进行架梁作业。
(3)安装桥梁支座时应先复核支座固定端位置,再进行支座安装,安装完后,按照支座允许误差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开始架梁作业。
(4)桥梁支座锚固时,先清除锚栓孔内杂物,水泥砂浆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合,现拌现用,灌注时分层捣固密实,支座底板用砂浆塞实,四周砂浆应与支座底板地面相平,不得将支座底板用砂浆包裹。
(5)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和施工程序进行施工,确保安装质量。 (6)做好施工记录和施工检查记录,记录要真实准确。 8.2.7.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8.2.7.2.1行车安全保证措施
⑴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行车组织部门下达的调度命令组织施工。 ⑵按规定设置施工防护,配齐监控防护人员和防护设施。 8.2.7.2.2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架梁前对行车路径进行确认,如有妨碍施工的设备,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或迁改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有施工安全监督人员到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安全监督人员不到场严禁施工。
8.2.7.2.3人身安全保证措施
⑴架子队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⑵施工中现场防护人员应加强瞭望,按规定及时通知施工人员停止施工和避车。
⑶施工中的用电设备必须坚持一机一闸一漏的原则,严禁乱接电源,非专业人员严禁安装电路,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5.2.5.2.4关键岗位安全控制要求
⑴防护员必须选派政治责任强并经考试合格正式职工担任,不得任意调换。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