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会话301句》课文安排及语法点顺序大纲(汉语定稿)(10)

2025-11-05

劳动。“成”还可以用在“倍”前,“成倍的增长“。

⑩[上] “上”也只能位于“百”以上的位数前,表示数目“够得上、达到”,也表示数目大的意思。(上万的人…)用“的”

更加强调数目大。

○11[近] “近”用在数量短语前,表示“虽没有达到但接近”,适用的量词很宽,一般用于说话者认为是较大的数目,如

近三年、近千人。

○12[约] “约”用在数量短语前,表示与后面的数量短语所表示的数目相距不远,与“左右”近似。“约”适用的数词、量

词范围很广。

ⅲ.“几、两”的活用:

①[几] “几”是疑问代词,有时并不表示疑问,而表示概数。“几”

所表示的概数一般在“十”以内。有时“几”所表示的实

际数值并不在“十”以内,说话者所以用它,是为了有意

缩小数值(客气或其他原因)。“几”还可以在数列中代替

系数词,表示“十”以上的概数。

②[两] “两”活用表示概数的用法与“几”基本一样。但“两”

一般多用于肯定的情况,“几”肯定、否定情况都能用。“两”

因为也是个系数词,所以不能在数列中代替系数词。

序数词是表示次序的数词。汉语序数词的基本表示法是在基数词前加“第”。汉语在不少情况下用基数词表示序数。有些事

物还有特

殊的序数的方法。年代、月份、日期、楼房层数、组织机构、等级(除头等、末等)、亲属排行等多用基数词表序数。子女排行为长子、次子…小儿子。基数词也可以用在量词后表示序数,多见于书面语:教科书(练习一、二),著作、论文(图一,注一),书籍(卷一)。天干地支也是一种序数。天干可用于成绩、剧中人物、等级、组织机构等。地支可用于时辰。天干地支配合起来适用可以用于夏历纪年。

9.二VS两:

ⅰ.用在量词前。量词为度量衡时,用“二、两”均可,但中国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分、亩、顷、合、升、斗、石、钱、两、斤等)多用“二”,新出现的度量衡单位(米、公顷、公里、平方米、立方米等)多用“两”。一般量词前用“两”。

ⅱ.用在位数词前。“十”年只能用“二”;“百、千、万、亿”位于数列中间时,一般用“二”,处于开头时,“百”前可用“二”,也可用“两”,“千、万、亿”前通常用“两”。

ⅲ.称数序数、分数、小数以及基数的个位数,都用“二”。

ⅳ.在“半、倍”前。在“半”前用“两”(两半儿);在“倍”前用“二、两“都可以(两倍、二倍)。

10.俩:“俩”是两个的意思,为北方口语。一般能用“两个”的地方,

都可以用“俩”。不能用“两个”的地方,也不能用“俩”。11.仨:“仨”是三个的意思,用法与“俩”基本一样,但没有“俩”

常用。

12.半:数词“半”的意思是二分之一。前面无整数时,“半”用在量

词前(半尺、半天)。前面有整数时,“半”用在量词后,后面

再接名词,名词也可以省去(一斤半肉、两天半)。“半”与数

17

18

词、量词连用时,位置基本与“来、多”相同。 13.一:①数词“一”限定宾语时可略去不说。

②“一”表示分指时,有“每”的意思,后面一定还有一个数

量短语。Eg.一天去一次

③“一”表示“满、整个”的意思,具有描写作用。Eg.一屋

的人都醉倒了

④“一”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突然发生的、通常是一个

短暂的动作或变化,后边一般有一个后续句,可能是一个动词短语或一个分句。Eg.他把门一关就走了。这样用“一”时,“一”后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一般已发生或完成,与时间无关。

⑤“一”还有一种熟语性的固定用法。Eg.写一手好字、做一

手好活、练一身好本领

14.

数词的活用:有些数词不表示实在的数目,而表示与数目有关的其

他一些意思,数词的活用是多种一去记,不能随意创造。

ⅰ.单个数词的活用 [三] 表示多:再三斟酌、一问三不知;表示少:

三句话不离本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九] 表示多:九天云外、九霄

[十] 表示种类繁多、齐全:十全大补丸、十全

十美

[百] 表示多:百感交集、百废待兴、百思不解 [千] 表示多:千里马、千篇一律 [万] 表示多:万箭齐发、万籁俱寂

ⅱ.数词联合活用,多与其他词类交错使用 表示少:一知半解、一男

半女、一鳞半爪 表示少:三言两语

表示杂乱无章:乱七八糟、七手八脚 表示频繁:三天两头、接

二连三 包含贬义:说三道四、不三不四

表示多:千锤百炼、千头万绪 表示对比悬殊:挂一漏万、

九死一生、千虑一得、百闻不如一见

次数的单位的量词。 16.名量词的分类: ⅰ.专用量词

① 个体量词:也叫类别词,用于个体事物,这是汉语特有的。汉语

表示个体事物的名词一般都要求有一个特定的量词与其配合不能随便使用。汉语的个体量词有一百多个,常用的有个.把.张.本.间…,不少个体量词与相应的名词在意义上有某种练习,如“条”一般用于长条状的物体,“张”一般用于能展开(或打开)的物体,“颗、粒”用于小而圆的东西,“个”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个体量词,可以用于很多个体名词前。一般来说一个名词通常只选用一个个体量词,也有的名词可以用不同的量词,量词不同表示的事物也有所不同。有的名词用不同的量词表示的事物每什么不同,可能指示地方色彩或语言风格的不同,如北方人说“一辆汽车”,南方人说“一部”。个体量词前可以用指示代词:这张纸、那条河。 ② 集合量词:用于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事物。集合量词前一般

也可以用指示代词。

③ 度量词:即度量衡的计算单位。长度-(市)分、(市)寸、(市)

丈、丈、、公里、海里;容量-合、升、斗、公升、石;重量-钱、(市)两、(市)斤、克、公斤、吨;面积-分、亩、顷、平方寸、平方尺、平方米、公顷;体积-立方寸、立方尺、立方米、立升、加仑、品脱。 ④ “些、点儿”

前一般只能用数词“一”。一般来说,“一些”比“一点儿”表示的数量要多。“些、点儿”前还可以用指示代词“这、那、这么、那么”。“这么些、那么些”表示数量多,“这么点儿、那么点儿”表示数量少。 A.“(一)些”的用法:可以用在名词前,表示不定量。“些”前可以用“好”表示“多”,“些”后的量词多省去不用。[‘几’前也可以加‘好’表示‘多’,但‘好+几’表示的数目一般不超过‘十’,且‘好+几’后边一定要用量词。好些比好多口语色彩更浓]“(一)些”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和动词后,表示不太高的程度。表示程度时,“(一)点儿”比“(一)些”更常用,且更口语化。表示程度的“(一)些”可以用于比较句。 B.“(一)点儿”的用法:用在名词前表示事物的数量少;在祈使句或在“想、要”等能愿动词后,可以起缓和语气的作用,使说话更客气,“(一)些”没这个用法。“点儿”前面除了可以用“一”外,还可以用“半”,表示的数量比“一点儿”更少。“(一)点”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和动词后,表示程度,意思是“略微”。当与某一标准比较时,“(一)点儿)”要放在形容词或者状态动词的后边,不要用“有”。

C.“有(一)点儿”的用法:当不进行比较、用的又是负向形容词时,通常要把“(一)点儿”

放在形容词或状态形容词前,“(一)点儿”前一定要用“有”,即要说“有(一)点儿”。

⑤ 能基本与量词相同,这样用的名词叫。准量词主要有“年、星期、天、小时、分(钟)量词后必要时还可以用其他名词(eg.三年的时间)

。大多数准量词与名词之间不能再用其他量词,但“月、星期、小时”前可以用“个”。“国”的用法与“省、市、县”不同,可以说“两国”不可以说“两个国”,但可以说“东北三省”也可以说“东北三个省”。“市、县”用法与“省”同。这时因为“省、市、县”可以单说,

ⅱ.借用量词

有些名词(多为表示容器的)可以临时用作量词,Eg.有时可以与“一”连用,后面还可以加“的”,表示“满”的意思,eg.一桌子(的)菜、一肚子(的)坏主意、一手(的)泥…… 17.动量词的分类: ⅰ.专用动量词:

主要有次、下、回、顿、阵、场、趟、遍、番等。专用动量词不仅仅表示动作或变化的量,还包含某种词汇意义。动量词的使用不只与动词有关,还与相关的名词有关。

[次] 表示动作的次数,一般用于(能)反复出现的动作。“次”是最常用的动量词。

[下] 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一般用于短时间的动作。“一下”在动词后还有缓和语气的作用,不表示动作的次数。

[回] 表示动作的次数,也用于(能)反复出现的动作,比“次”的口语色彩更浓。“回”还可以作名量词,用于“事情”:eg.一回事 [顿] 表示动作的次数,一般用于吃饭、斥责、打骂等动作。 [阵] 表示一段时间,一般用于骤发的持续的时间比较短的情况。 [场] 完整的进行一次为“一场”,多用于文艺表演及体育活动。 [趟] 一去一回为一趟。

[遍] 一个(套)动作行为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遍。 [番] 多用于费时费力的行为。“番”前一般只能用数词“一”,口语钟较少使用。 ⅱ.借用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以及人体的四肢器官的名词,可以借用为动量词。Eg.砍了一斧子、切了一刀、咬了一口、看了一眼

18.数词单独使用的情况较少,常见的只有数字作为陈述对象的,这时

数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eg.一加一等于二。数词有时可以作谓语,

但必须是包含系数词与位数词的,eg.今天十五了。用作谓语的数词除了表示年龄、日期外,一般都是承前省略了名词。量词一般不单独作句子成分,当它作定语的时候是因为省略了数词“一”。这种省略了“一”的量词只能出现在宾语前,不能出现在主语前。数可以用指示代词“这、那”和疑问代词“哪”,构成。指数量短语的语法功能与数量短语基本相同。 19.由名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的语法功能:

《汉语会话301句》课文安排及语法点顺序大纲(汉语定稿)(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克和千克》说课稿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