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是培养学生教育较小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初步能力的技术基础课。课程设计则是学生学习机械原理的重要实践环节。一般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学完后集中进行。它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机构的分析研究中。通过课程设计这一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部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以达到教学大纲中要求“培养工程师必备的一些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
1.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机构的分析研究和设计中,培养学生开发和创新机械产品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于机械的运动学、动力学的分析和设计有一较完整和系统的概念。
3. 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动力分析和设计的图解方法,以及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运动、动力分析和设计的解析方法。
4.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绘图、表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的机构设计课题,进而对机构的性能进行分析和科学评价。将自己的设计研究成果编写成计算说明书一份(10页以上),绘制出设计图(A1)一张。
机械原理设计的内容是:
1.按照机械的几何、运动、动力、轨迹等性能要求进行低副机构的尺度综合或高副机构的廓线设计。 2.对指定的机械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
课程设计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1.解析法
按机构的几何运动关系,运用列出解析方程式的方法,对机构进行动态分析,具有数据全面、精确的 优点。能通过动态的分析结果,看到机构运动的全貌,更有效地对机构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借助于计算机,可避免大量重复人工劳动,迅速得到动态的分析结果,因此在用图解法进行课程设计中,学生必须掌握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图解法
运用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用图解的方法对机构某一工作瞬时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将其结果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样上。具有直观、定性简单、检查解析计算的正确性方法等优点。尤其是在解决简单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时,方法简单,分析结果清晰形象。在用图解法进行课程设计时,学生必须掌握工程图算能力,要求分析正确绘图精确,比例适中,图面清洁,这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