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件生产指导书(5)

2025-11-24

3.2 铸件具有下列缺陷可不补焊

3.2.1 不影响铸件正常使用要求和符合Q/DJ162合格的表面缺陷。

3.2.2 缺陷经修凿并经打磨至与铸件表面圆滑过渡,其所在壁厚未减薄至产品标准所允许的最小壁厚。

3.2.3 铸件经机加工后可以去掉的缺陷。 3.3 重大补焊

3.3.1 重要铸件的重要部位,为补焊而准备的坡口凹坑深度超过壁厚的20%或25mm(以深度较小者为准)时或坡口凹坑的面积超过65cm2时,则认为是重大补焊。其余则为小补。

3.3.2 重大补焊应有补焊位置和范围等记录,补焊后均应按照检查铸件的同一标准进行检查。 3.4 焊条准备

3.4.1 各类焊条必须分类、分牌号堆放,避免混乱。

3.4.2 焊条必须存放在较干燥的库房内,建议室内温度在10℃以上,相对湿度<60%。 3.4.3 各类焊条储存时,必须离地面高200mm以上,与墙壁保持一定距离。 3.4.4 酸性焊条应在150℃、1h的烘烤,然后进行100℃保温。

3.4.5 碱性低氢型焊条应进行350℃、1h的烘烤,然后进行100℃保温。

3.4.6 烘烤焊条时,每层焊条堆放不能太厚,以免焊条烘干时受热不均及潮气不易排除。

3.4.7 不可将焊条突然放入高温炉中或突然冷却,以免药皮开裂。开裂或药皮脱落的焊条不能使用。 3.4.8 操作人员必须根据补焊铸件的钢种,使用保温桶领用相应品种焊条。 3.4.9 焊条周转时应避免受到油污、水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污染物。 3.5 补焊要求

3.5.1 焊工应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 3.5.2 补焊时的规格参数可参照表1或按技术协议要求规定。

表1

焊条类型 酸性焊条 碱性焊条 奥氏体不锈钢焊条 Φ3.2mm 90~130A 90~120A 80~110A 焊 条 直 径 Φ4.0mm 150~210A 140~180A 110~160A Φ5.0mm 160~230A 170~210A 160~200A 3.5.3 补焊用焊条型号应根据被焊铸件的化学成份和使用要求或按表2选用。 3.5.4 所用电焊条应符合有关标准,并具有材质合格证。

3.5.5 铸件补焊均应在热处理前进行,根据Q/DJ162找出所有不允许存在的铸造缺陷,并做上补焊标记。

3.5.6 补焊前必须将缺陷铲凿干净,并露出密实的金属表面。其四周的粘砂、油污等杂物亦应清除掉。缺陷的铲凿深度尽可能不要超过铸件壁厚的2/3,但在可以进行双面补焊,并能检查补焊质量的情况下铲凿深度可

19

以超过。

表2 常用铸件和补焊用焊条对照表

铸件 牌号 型号 焊 条 牌 号 标准号 GB/T5117 GB/T5118 GB/T983 GB/T5117 GB/T983 GB/T983 (ANSI/AWS A5.4) WCB E4303 结422(结507) LCB E4303 结422(结507) LCC E5015 结507 WC1 E4303 结422(结507) WC5 E6015–B 热407(焊件需经200℃~300℃预热) WC6 E5515–B2 热307(焊件需经200℃~300℃预热) WC9 E6015–B3 热407(焊件需经250℃~300℃预热) C5 E6015–B3 热407(焊件需经250℃~300℃预热) E5MoV (热507)(焊件需经250℃~300℃预热) ZG230–450 E4303 结422 ZG270–500 E4303 结422(结507) ZG310–570 E5015 结507 CF8 E308 奥102 CF8M E316 奥202(奥202) CF3 E308L 奥002 CF3M E316L 奥022 CF8C E347 奥132 CN7M E320 20号合金(沈阳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CD4MCu E2209 40号合金 注:括号内的焊条牌号为高磅级产品时用。 3.5.7 缺陷铲除干净后根据铸件使用要求和缺陷性质可按Q/DJ241进行渗透探伤,经检验部门确认合格后方可施焊。

3.5.8 严禁在补焊铸件表面任意引弧,所有缺陷的补焊位置,尽量采用“水平焊”位置操作。同一面上的多处补焊点应交叉进行,以免局部过热,补焊时尽量采用多层多道焊,每焊好一焊道后应仔细清理焊缝表面,清除焊接缺陷后,才可继续施焊。对于不锈钢铸件每焊一焊道后,可用水冷却,低合金钢多层补焊时的层间温度应不低于预热温度,焊后保温缓冷,而溶渣须待冷却后方可清除。相迭焊道起讫处应错开一定距离。焊道衔接处应平缓过渡。

3.5.9 双面补焊时,先焊面,焊后背面应清根,铲除焊瘤、氧化物,溶渣以及未焊透部分。然后再焊另一面,焊接顺序应保证铸件受热的合理性。

3.5.10 铸件内腔接触介质面的补焊,尽可能最后进行。

3.5.11 补焊完毕,焊工应仔细清理焊缝表面,并检查外观成形情况,自检合格后打上本人代号钢印,方可交付检验。

3.5.12 铸件在热处理后和机加工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进行小补,无需进行热处理,但补焊操作应将已加工面的非补焊区用保护层遮盖,以防补焊过程中飞溅物影响其表面质量,并要尽量减少铸件局部过热,以防应力变形。

3.5.13 铸件重大补焊后,应重新热处理或根据铸件材质进行局部消除应力的处理,如无法进行热处

20

理,需经主管部门批准。 4 质量检验

4.1 铸件补焊后的表面应符合Q/DJ162的要求。

4.2 铸件补焊疤痕应平整光洁,局部修整使铸件本体表面应圆滑过渡。 4.3 补焊后的质量检验标准与铸件质量标准的要求相同,当铸件要求X射

线探伤时,补焊修复后(小补不包括在内)应重新进行X射线检验,其标准应与铸件要求相同。 4.4 当铸件补焊后,发现仍有不允许存在的缺陷时,应予返修,并按原技术要求重新补焊,重新检验。同一位置处的返修,以二次为限,而机加工过程中同一位置的补焊,只允许进行一次。 4.5 特殊要求的阀门铸件的补焊另作规定或按技术协议要求进行。

碱性中频感应电炉炉衬捣制工艺守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频感应电炉的筑炉及烘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铸钢车间碱性中频感应电炉的筑炉及烘炉操作,本标准同样是检验的指导性文件。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ZB D 52001–90 电熔镁砂 3 设备

本工艺适用于本车间GW0-0.5-1中频感应电炉的炉衬材料的选用、筑炉、烘炉。 4 炉衬材料的选用技术要求

4.1 中频感应炉的筑炉镁砂应采用符合ZBD52001标准的电熔镁砂。

4.2 车间采用的电熔镁砂可选用DMS-97、DMS-97.5、DMS-98三种牌号,其技术指标如表1:

表1

指标 牌号 DMS-98 DMS-97.5 DMS-97

MgO, % ≥ 98 97.5 97 SiO2, % ≤ 0.6 1.0 1.5 CaO, % ≤ 1.2 1.4 1.5 颗粒体积密度,g/cm3 ≥ 3.50 3.45 3.45 21

4.3 炉衬粘结剂选用工业纯硼酸H3BO3。 4.4 筑炉用电熔镁砂粒度配比 粒度配比及使用比例如表2

表2

项 目 1 6~10 100 22 — — 15% #分 类 2 2~4 150 34 80 40 35% #3# 0.5~1 100 22 80 40 28% 规格,mm Kg 筑炉 % Kg 补炉 % 每吨镁砂订货比例 粉剂 ≤0.071 100 22 40 20 22% 4.5 镁砂使用前应经过磁选,清除其中杂质,以保证炉衬的绝缘性能。 5 炉衬的制作

5.1 用石棉布或玻璃布炉底和炉壁进行铺垫,但要铺平并拉紧。

5.2 筑炉前各种粒度的镁砂按表2的比例混合均匀,H3BO3加入量为2.5~3%,水加入量为8~12%。 5.3 先筑炉底,每层镁砂厚度为20~40mm 。炉底高度为200mm左右,即炉底平面位于感应圈自下而上数第二圈处。

5.4 炉底捣打好后,将特制的炉胆放入感应圈中心,经校准中心后将炉胆定位固定,然后开始捣制炉壁,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mm。

5.5 在捣制过程中,要防止分层,尤其是炉底与炉壁分界处,层与层之间要捣打密实,以保证烧结层强度。

5.6 炉颈部位捣打过程中,镁砂料中要加入5~8%的水玻璃,均匀搅拌后使用,要求捣打密实。 6 炉衬的烧结

6.1 炉子筑好后,应有10h以上的自然干燥时间,使部分水份自然蒸发。 6.2 炉衬的烘烤工艺

表3 GW0-0.5-1中频感应炉烘烤工艺

功率,KW 时间,h 6.3 炉衬烧结初期,水分向外扩散,使石棉布润湿,烧结好的炉衬,一般在感应圈和石棉布上有白霜出现。

6.4 为使炉衬烧结的更好,第一炉应熔炼一般碳钢,装料时应用钳子将金属料轻轻放入炉内,不得用力投掷。在熔炼过程中,要轻轻捣料,以提高炉衬寿命。

22

20 1.0 30 1.5 40 2.0 50 3.0 40 1.0 30 0.5 30 0.5 总计 9.5 7 炉衬的修补

7.1 在熔炼数炉后,如果渣线处侵蚀较严重,应进行补炉。所用材料为2#镁砂、3#镁砂和镁砂粉,按表2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水玻璃搅拌均匀即可。

7.2 补炉前应先将需修补处的残钢、残渣轻轻清理干净,再用刷子将水玻璃刷一层到炉衬上,方可修补。

7.3 修补量大时,应将金属料加热到尚未熔化时,保湿2h进行烘烤后,再进行升温熔炼。

核电阀门奥氏体不锈钢铸件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水堆核电厂核安全1、2、3级阀门用奥氏体不锈钢承压铸件(以下简称铸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核安全1、2、3级阀门用奥氏体不锈钢承压铸件(阀体、阀盖、阀瓣等)的制造与验收。非核安全级阀门铸件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SME BPV-Ⅲ NB NC ND 2000一、二、三级设备 材料 ASME BPV-V-2001

SE 94(A90) 射线照相试验的标准方法指南 SE 1030 金属铸件射线照相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 SE 709 磁粉检验的标准推荐操作方法 SE 165 液体渗透检验标准推荐操作方法

ASTM A351-2000 高温用奥氏体不锈钢铸件技术条件

MSS SP-55-1996 阀门、法兰配件和其它管件的铸钢件质量标准(目视法) RCCM M3402 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制造的1、2、3级设备中的承压铸件 GB222-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23


铸钢件生产指导书(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挪用公款_归个人使用_的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比较_杨路生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