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双排柱竹木结构大棚。结构基本同单排柱竹木结构中棚。由于拱架竹片较小或利用较细竹竿作拱架,为增加其强度,而增加一排支柱。
⑶钢筋拱架大棚。用热镀锌钢管作拱架,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安装方便,遮荫少,便于管理,使用年限较长,可达15-20年。缺点是拆卸、移动较麻烦,一般安装后很少移动。
⑷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是我国设计定型的钢管中棚,具有强度高,防腐蚀性能好,省钢材,装卸拆迁方便等优点。此类中棚主要有GP型系列和PGP型系列。GP型系列由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设计,安徽拖拉机厂制造,规格有4米×20米、6米×30米、5米×42米和10米×66米几种;PGP型系列由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设计,石家庄建设机械厂制造,规格有5米×30米、7米×50米几种。
2、大棚的性能。大棚热能仍为日光能,其增温原理基本与日光温室相同,但由于无外保温覆盖物及结构上的差别,大棚的性能有其自身的特点。
⑴大棚的光照条件。塑料大棚没有外保温设备,其见光的时间与露地相同,不论直射光还是散射光,各部位都能透光,接受太阳光的条件优于日光温室,光照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作物生长比较整齐。尤以拱杆、拉杆较细,无立柱的中棚,受光效果更好。
⑵大棚的温度条件。大棚的热量平衡原理与日光温室基本相同。因不具备日光温室的保温条件,棚温的变化较大,晴天日出后棚温迅速升高,中午可达40℃,午后光照强度减弱,散热量超过吸热量,棚温随之下降,且下降速度较快。昼夜温差大,白天容易受高温危害,夜间容易发生霜冻。通过增加覆盖物可有效抵御低温。
大棚温度的昼夜变化与棚体大小、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其变化规律是外温越高,棚温越高,外温越低,棚温越低。季节温差明显,昼夜温差大,晴天温度变化大,温差大,阴天温度稳定。温度日变化是日出前出现最低温,但比露地晚,持续时间短,日出后1-2小时气温迅速升高,7-10时上升最快,在密封状态下每小时平均上升5-8℃,高温出现于12-13时,14-15时棚温开始下降,平均每小时下降3-5℃。春季棚温白天可达15-36℃,夜间通常比外温高3-6℃。阴天上午升温缓慢,下午降温也慢,昼夜温度较平稳,但是由于白天热容量小,低温季节会出现冻害,阴天有风夜晚会出现“棚温逆转”。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是2月上旬至3月中旬温度开始回升,3月下旬当外温尚低时,棚温可达15-38℃,比露地高2.5-15℃,棚内最低温度为0-3℃,比露地高2-3℃,随着外温的升高,棚内外温差逐渐加大。
大棚地温变化较小,3月中旬以后一般为5-12℃,4月下旬为10-25℃。随着作物生长地面遮蔽,地温增温值减小。据江苏盐城市蔬菜研究所测定,4月份地温增温6.8-3.5℃,而5月份只有5.3-1.9℃。
31
1月上旬-3月上旬不同覆盖方式大棚内气温、地温的变化见表5.2。
表5.2 大棚多层覆盖气温和地温的平均变化情况
最 高 处 理 气温(℃) A(大棚覆盖) B(大棚+地膜) C(大棚+小棚+地膜) D(大棚+小棚+草帘+地膜) CK(棚外露地) 注:观测时间为1998年1月6日至3月6日。
大棚空间较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温度变化剧烈,管理比较困难,但是便于外覆盖保温。夜间覆盖草苫、遮阳网等,其保温效果优于大棚,会取得更好的作物早熟效果。
⑶大棚的湿度条件。中棚空气湿度变化规律基本上同日光温室。棚温升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棚温降低,则相对湿度升高。棚温5-10℃时,每提高1℃,棚内相对湿度下降3%-4%;棚温20℃时,相对湿度70%,棚温升至30℃,相对湿度可降至40%。
㈡早春大棚西瓜栽培管理
西瓜大中棚栽培是目前我国投资最大的精细集约型栽培,技术性很强,必须采用科学的综合性配套措施,才能获得早熟、丰产、高回报的目的。
1、适期播种。在基本满足植株生长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果实提早上市,是获得高效益的关键。但是如果过早种植,又常常因冻害导致全军覆灭,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气候条件相差很大,加上大棚设施的种类和保温采光性能不同,各地、各户不能有一个统一的种植日期。应根据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种植日期。这对于初种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又是十分必要的。初种者可先参照相邻户或相邻地区的种植时间,然后在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适宜种植时间。一般来说,华北地区可选择1月底或2月初育苗,3月上旬至中旬定植,5月
27.2 27.6 26.4 26.4 8.4 地温(℃) 16.5 17.9 21.7 21.7 6.9 下午4时 气温(℃) 23.6 23.1 23.5 24.6 7.9 地温(℃) 14.4 16.4 19.8 20.3 6.5 夜间12时 气温(℃) 10.4 11.3 14.8 15.5 4.8 地温(℃) 10.9 12.2 15.4 16.8 5.1 最 低 气温(℃) 3.2 4.4 6.9 8.9 1.3 地温(℃) 4.8 6.7 8.5 10.3 2.2 平均温度 气温(℃) 15.4 16.6 17.9 18.9 5.6 地温(℃) 11.7 13.3 16.4 17.2 5.2 32
上、中旬上市。黄淮之间地区可适当提前一些。江苏沿海早春低温、寡照、高湿,播种过早,幼苗难以管理,定植时温度条件达不到,导致苗龄过长,形成老苗,定植后(“大棚+小棚+地膜”三膜覆盖条件下)易形成僵苗不发,影响正常生长。播种过迟不能充分发挥大棚早熟栽培的优势。通过对1995年~2002年连续8年共659户种植早春大棚西瓜(三膜覆盖条件下)取得较好效益的农户进行调查,最佳播期为2月5日~2月15日,占73.9%(见表5.3)。 表5.3 早春大棚西瓜最佳播期调查(1995~2002年)
播期 (月/日) 种植户(户) 比例(%) 1/25~2/4 39 5.9 2/5~2/15 487 73.9 2/16~2/26 133 20.2 大棚栽培的西瓜品种,应具有耐低温和弱光的能力,植株长势稳健,主蔓结果能力强,雌花节位低,果实发育期短,不易出现畸形瓜,果实采收成熟度弹性较大的品种。
2、选择适宜品种。因为大棚西瓜栽培是早熟栽培,所以很多初种者首选早熟品种,其实多数早熟品种长势较弱,虽易坐果,但果形小,易早衰,抗病耐病性差,不容易结二茬瓜,影响经济效益。所以选择品种时,不能仅考虑早熟性,而要考虑综合特性。选择合适的早、中熟品种,通过各种栽培措施,完全能弥补生长期长的缺点,同样能早熟,而且还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对某一特定种植区而言,一般主栽品种相对稳定,以1~2个为宜,并搭配其他品种。主栽品种既不能更换频繁,让种植户无所适从,出现栽培技术上的偏差,又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要建立品种引进与更新机制,每年引进一些有苗头的品种进行生产、示范,最终以种植效益来评判品种的优劣,逐步进行品种更新。
目前大棚栽培较好的品种有 “抗病苏蜜”、“早春红玉”、“京欣1号”、“小兰”、“特小凤”等。据盐城市蔬菜研究所研究统计,不同品种西瓜大中棚栽培产量、产值如表5.4。 表5.4 不同品种西瓜大棚栽培产量、产值比较 (2000年)
品 种 抗病苏蜜 京欣1号 早春红玉 特小凤 平均产量(kg/667m) 4643.5 4589.7 4023.2 3875.7 2平均产值(元/667m) 4578.9 4523.4 5381.6 4916.4 23、整地做畦。大棚一般栽植密度较大,因此要求精细整地。如果是利用冬闲大棚,应在冬前深耕25厘米,进行冬垡,使土壤疏松;若是利用越冬菜或早春育苗用大棚时,应在定植前10天进行清园,并深耕晒垡和大通风,以降低土壤水分和使土壤松散。然后将底肥的一半全面撒施,
33
再翻入土中,整平后开沟集中施肥和做畦。在整地时,应将前茬作物根系拣出棚外。
大棚内的做畦方式一般可采用小高垄和高畦,按行距1-1.2米做畦。据试验,在采用支架密植、嫁接栽培、双蔓整枝和每株留一瓜的情况下,按1米行距作小高垄为宜,垄基部宽6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垄高10-15厘米、垄沟宽40厘米。瓜行的方向,在支架栽培时可用东西向(与大棚垂直);在地面匍匐栽培时可用南北向畦(与大棚纵向平行);若用单坡面式大棚,则应取南北向畦(与大棚垂直),以利透光。单一种植户种植面积较大时一般采用匍匐栽培。
做畦的方法与拱棚双覆盖栽培相似。规划好瓜行位置后,即可沿定植行开集中施肥沟(丰产沟),沟宽、深各40厘米。沟内分层施肥,混合后合垄,再在垄上踏一遍,使土壤落实。然后在垄中间顺瓜行开浅沟,灌水造墒(在地下水位高或土壤较湿时,可不必开沟灌水),待水下渗后,再将垄恢复,并平整畦面,使成为中间稍高的龟背形,随即扣地膜提温。地膜宽度以能将60厘米宽的垄全部覆盖为宜。垄沟不盖膜,以便沟内灌水。地膜四边同样要压土封严(膜幅度70-80厘米)。
底肥用量和种类:一般每667m施优质厩肥2000-3000千克(或腐熟鸡粪1000-2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腐熟饼肥100千克。底肥中的有机肥在普通耕翻时施入一半,丰产沟内施另一半。
4、大苗及时定植。大棚栽培的西瓜,其播种期正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一般苗床不能满足育苗的需要,需有增温措施,使夜温不低于15℃,日温不低于25℃左右。
培育大苗能达到更为早熟的效果。一般可培育成3片真叶的壮苗,苗龄为35-40天。当然也不能越大越好,这是因为苗龄过大,移栽时伤根太多,缓苗期长,影响后来的生长发育。培育的大苗的营养钵要比一般的大一些,营养土的质量要高一些,以满足根系生长的需要。
大棚西瓜的定植方法:先在扣膜的畦面按株距划出定植穴的位置,然后选晴天定植。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栽完。先将选出的健壮瓜苗带土坨或连同营养钵一起运入大棚内,分摆在各定植穴附近垄面上,再用移植铲在定植穴中心破膜挖穴,定植穴的大小应与土坨或营养钵大小相适应。然后向穴内浇适量的水,待水刚渗下时即栽苗。栽苗时先小心托掉营养钵,将完整土坨植入定植穴内,使土坨表面与畦面平齐或稍露。摆正瓜苗后即填土,沿土四周用手将填入的土轻轻压实,但不可挤压土坨和碰伤瓜苗。在土坨四周浇足水,使土坨与畦土密切结合,随后封窝。也可在定植当日暂不封窝,次日再补浇一次小水后封窝,以利于缓苗。全棚面积较大时,可将各道工序分工连续作业,以保证短时间内栽完。全棚栽完后,可清扫畦面,并在垄面上插小拱架,其上扣薄膜,呈一条龙式小拱棚。由于大棚内无风,故拱架可简单些,小拱棚也可用地膜覆盖,并且不必压得很牢,以便天暖时昼揭夜盖,为了以后补苗,棚内同时多栽一些后备苗。全部工作完成后,即可扣严大棚提温。为了使定植当日能提高土温,最好在下午2-3时前定植完毕。
2
34
5、整枝。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密植,整枝显得尤为重要。西瓜在棚内采用地爬和搭架两种形式,整枝的方法各有所别。
地爬栽培,一般采用双蔓整枝,如果是7米宽的棚,离左右棚边1米外,各种1行。主蔓向棚的中心延伸,留一侧蔓向棚边的方向延伸,在主蔓上结果,侧蔓只作辅助营养枝。主、侧蔓上其它枝蔓一律除去。瓜坐稳后,不再整枝。据试验,江苏沿海地区早春大棚西瓜由于寡照、高湿,如果密度过大,易引起植株徒长,发生病害,导致减产减收。一般适宜的大棚西瓜适宜密度为550株/667m左右(见表5.5),不同品种密度也不尽相同。 表5.5 大棚抗病苏蜜西瓜不同密度试验产量、效益比较(1998年)
第1批 密度 结瓜(株数 /667m) (个)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400 446 491 532 563 604 5.83 5.74 5.55 5.46 4.04 3.74 2330.1 2560.0 2725.1 2904.7 2274.5 2259.0 22
第2批 单价 结瓜单瓜产量 (元数 重 (kg/667m) (元/kg) /kg) (个) (kg) 1.5 1.5 1.5 1.5 1.5 1.5 531 589 694 749 627 655 2.66 2.58 2.59 2.55 2.31 2.14 1412.5 1521.4 1797.5 1910.0 1448.4 1401.7 0.7 0.7 0.7 0.7 0.7 0.7 4483.9 4905.0 5354.9 5694.1 4425.6 4369.7 2收入 单价 (元/667m) 2单瓜重 (kg) 产量 (kg/667m) 2搭架栽培,定植后20天左右,主蔓长30厘米左右,去掉大棚内小拱棚后,立即进行插架,过晚容易损伤蔓叶。每株插一根或二根杆子,杆粗直径1.5厘米以上。杆距植株10厘米以外,顺瓜行方向排列整齐,成一直行。杆要插牢。在距地表30厘米左右绑第一道水平横杆,在距顶端20厘米处绑第二道水平横杆,每隔3-5米设一纵向拉杆,使支架连成整体,增加受力强度。
搭架栽培采用双蔓整枝,如果每株插两根杆子,则留两蔓同时引向杆子,绑好第一道绑条后,使瓜蔓呈小弯曲形向上引蔓绑蔓,并使各蔓弯曲方向一致。每道绑条之间距离25-30厘米左右,直绑到架顶。绑蔓时,绑条在秆子上不会滑动,而枝蔓不会被捏紧。瓜坐稳后,要吊瓜。最好用尼龙网兜吊瓜,既稳又不伤瓜。
如果一株西瓜插一根秆子,行距适当大一些。留两蔓、主蔓先上架,侧蔓在地上爬行。主蔓坐瓜后,将其蔓和幼瓜从架上撤下,放置在地面上。而原来地面上的侧蔓上架。这种方法节省一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