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瓜标准化栽培技术

2025-07-18

大棚西瓜标准化栽培技术

孙兴祥 董立国 王 军 倪宏正 陈宝宽 周 峰

1

前 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小型化和旅游餐饮业的兴起,人们对西瓜的需求随之发生了变化,人们不仅要吃到西瓜,而且要吃得安全放心。西瓜生产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果型从大果型到中小果型,上市时间从夏季单季上市到春、夏、秋多季上市;种植方式由露地生产向露地、大、中、小棚多种方式;产品销售由依靠产量到依靠品质品牌。为此,我们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引进品种,开展大棚西瓜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积累了不少新经验,获得了丰富的新成果。

大棚西瓜是吸收现代设施园艺生产技术,采用塑料大棚栽培促进西瓜提早上市或延缓上市,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该西瓜果型一般较小,发育正常的果实单瓜重在1.5-3千克之间。大棚西瓜效益较高,一般比露地西瓜高出几倍甚至数十倍。大棚西瓜果型小巧美观,早熟上市、皮薄瓤脆、肉质细嫩、汁多味甜、品质极佳、易于包装销售,有一定的营养和医疗价值,是炎夏解渴消暑和馈赠之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大棚西瓜生长发育与普通西瓜有所不同,在栽培技术也有其特点。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并吸收借鉴国内外西瓜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全面系统介绍大棚西瓜的特性和特征、栽培季节、优良品种、育苗技术、田间栽培、生理病害及异常、病虫防治、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等。

本书在编写时力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技术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文字通俗简炼 。该书是一本以广大瓜农、基层农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为对象的技术性科普读物。在成书过程中,引用了有关国内外报刊书籍上的大量文献资料,在此对原作者及为本书提供帮助的朋友们一并致谢。鉴于笔者水平有限,疏漏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献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0年11月

2

目 录

前言 一、概述

二、大棚西瓜的植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育周期 (三)对环境条件要求 (四)生育特点 三、栽培季节和优良品种

(一)栽培季节 (二)西瓜品种 (三)良种选择的依据 (四)国内国外名优良种介绍 四、育苗技术

(一)育苗方式 (二)播前准备与播种 (三)育苗期间管理 (四)苗情诊断 (五)嫁接育苗技术 五、大棚西瓜栽培技术

(一)大棚建造

(二)早春大棚西瓜栽培管理

(三)早春大中棚小型西瓜二次采收技术 (四)大棚无籽西瓜栽培技术 (五)大棚西瓜延后栽培 六、双大棚西瓜栽培技术 七、大棚西瓜生理病害及防治 八、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 (二)主要虫害

(三)新农药及其使用方法 九、春大棚西瓜后茬种植模式 十、有关问题

3

一、概 述

大棚西瓜是吸收现代设施园艺生产技术,采用塑料大棚栽培促进西瓜提早或延缓上市,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大棚西瓜是西瓜中属生育期较短、果型偏小的一类, 发育正常的果实单瓜重1.5-3千克。大棚西瓜具有外形美观,早熟上市、肉质细嫩,皮薄瓤脆、汁多味甜、便于包装、易于携带,有一定的营养和医疗价值,适合现代家庭、休闲和作为馈赠礼品消费,是炎夏解渴消暑之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大棚西瓜是露地西瓜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它吸收了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经验,在80年代逐渐得到发展,90年代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在江苏东台市、上海南汇区、山东昌乐县、河南中牟县等地区发展迅速,规模逐年扩大,近年来,江苏东台市每年栽培面积达1.3万公顷。

在大棚西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大棚西瓜品种也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目前大多数品种来自台湾地区,品种有早春红玉、小兰、特小风、黑美人等,国内品种有京欣、抗病苏蜜、红小玉等。大棚西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据调查,江苏东台沿海一带大棚西瓜每667米产量可达3000-5000千克,由于上市早、品质佳,价格是普通西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2003-2010年每667米产值达5000-8000元。

总之,大棚西瓜由于上市早、产量稳、质量好、效益高,种植西瓜已成为不少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热点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重要支柱项目。

二、大棚西瓜的特性特征 (一) 植物学特征

1、根

西瓜根系是西瓜整个生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西瓜的根属直根系,在土壤中入土较深,西瓜的主要根群分布在10-15厘米的土壤中,由于西瓜根系发达,西瓜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根系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茎叶的生长,进而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

西瓜的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组成。一方面支持和固定上部茎叶,另一方面又起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作用。种子萌发时发出的根称为胚根,胚根垂直扎入土壤中,发育成为主根。大棚西瓜早熟栽培中,采用育苗移栽时,主根易受伤。西瓜的主根上可分生出许多侧根,称为一次侧根,在一次侧根上又可分生出侧根,称为二次侧根。一般可分出4-5次侧根。在主根、侧根上又分生出许多根毛。主根、侧根和根毛形成一个庞大的根系群。主根、侧根主要固定植株,运送水分、矿物质和养分,以及着生的根毛,使根系的吸收面扩展到尽可能大的范围。西瓜的根还具有合成氨基酸及其它有机质的功能。大棚西瓜栽培压蔓时,在压蔓的地方,茎蔓与潮湿的土壤紧密接触,便会形成一定的不定根。一般不定根长30-50厘米,也可以产生侧根。它除了固定茎蔓避免风吹滚秧外,还可起到补充根系吸收功能、扩大吸收面积的作用。

西瓜根系生长的特点是:根系分布广而深,西瓜主根的分布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如土壤质地、结构、土壤水分、透气状况等。不同栽培类型的品种其根系入土深度和分布范围也不同。在土层厚、通气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初期多数根横向伸展,随后就深深地扎入土中,其分布范围以植株为中心,可达3m,深度为2米。在土层浅的地方尤其是像水田那样有磐层,容易积水

4

2

2

2

的地方,多数根不能扎入磐层以下。旱瓜的根系入土较深,分布范围也广,一般水平方向分布半径为1.5米,根群主要分布在10-60厘米的土层内;而水浇瓜水平分布半径约为1米,主要根群分布在10-40厘米的土层内。

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一方面起支撑和固定地上部的作用,另一方面起扩大入土范围增加吸收面积的作用。侧根在吸收功能上起到主导作用,它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内及其附近。着生在各次侧根上的根毛,则承担着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的任务。西瓜根系生长与土壤温度、水分密切相关,幼苗期根能够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是10℃,根系发生的最低温度是13-14℃,最高温度38℃,根伸长的最低温度是6-10℃,最高温度是38℃,最适温度是32℃,整个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8-32℃。据研究,每株西瓜可以形成10万根左右根毛,且绝大多数分布在第二、三次侧根上,尤其是二次侧根上的根毛,占总数的60-80%。因此,根毛大部分在耕作层内。根毛寿命较短,一般一周左右,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只有1-3天,而且根毛发生困难。因此,根毛在不断产生和死亡,维持着根系的吸收功能。

西瓜侧根的发生较其它蔬菜作物早,但数量较少,根的木质化程度小,因而新发侧根洁白、纤细、脆嫩,容易损伤。但主根的木质化程度高,所以新根发生困难,再生能力较弱,不耐移栽。在西瓜大棚栽培中,采用营养钵育苗,应尽量减少移栽过程中的根系损伤,以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西瓜的根系极不耐涝,即使短时间淹水也会使植株受到危害。如降水过多,土壤孔隙度减少,根系呼吸困难,便会导致根系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地上部生长停滞或萎蔫。在高温多雨季节,1天以上的淹水会使植株严重受害,甚至死亡,因此做高畦、增加排水、通气性能,会促进根系生长。西瓜耐旱,要使西瓜发挥其耐性,定植活棵后使植株周围干旱一些,形成发达的根系,提高其耐旱能力。相反,定植时浇水过多,形成狭小的根系,不利于植株生长。大棚西瓜定植时采用双膜覆盖,防止土壤表面蒸发,这对调节植株生长环境,促进生长均有益处。

2、茎

西瓜的茎为草质蔓性,通常称瓜蔓、瓜秧或瓜藤。前期是直立状,后期匍匐于地面生长。茎蔓的作用一是支撑叶子,着生果实;二是将根、叶、果实等器官连成一体;三是起输导作用,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元素输送到叶、花、果实等器官,以供应根系和果实等器官,管理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活动。

西瓜茎的横切面略呈五棱形,维管束数是10束。维管束群构成西瓜茎的输导组织,通过其中的导管,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矿质元素输送到叶片和果实,供叶片蒸腾、光合作用及果实膨大所用。同时,也通过其中的筛管,将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输送到根部,以满足根系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西瓜幼苗长有5-6叶就开始伸蔓,伸蔓以后,在茎蔓上每一个叶腋内,均着生有侧芽、花、苞片和由茎变态而来的卷须。卷须一般有2-4个分杈,分杈是由变态的叶而来。卷须主要起缠绕固定的作用,使西瓜茎蔓能够攀缘,防止风吹滚秧。不论地面栽培,还是搭架栽培,一般都宜掐去卷须,以免消耗养分。

5


大棚西瓜标准化栽培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积屑瘤论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