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认真批改,公正评分,及时发还,进行讲评,多加鼓励。对作业有进步的及时表扬,对做错的不要打个“×”了事,要及时个别辅导使之自行改正,提高下次作业的信心和兴趣。
5、把作业做得特别好,即字体端正,绘图准确,答案正确,整洁美观的作业本进行讲评甚至展览。用榜样的作用去激发学生爱美爱整洁的情感,代替用批评和指责“这也不好,那也不对”的惩罚性的做法。教师本人在课堂上演示时,也一定要做到文体端正,算式整齐美观,在画图形时坚持用三角板和直尺来划,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 七、不良考试习惯的对策
1.引起重视。要使考试习惯问题引起学生、老师、家长的重视,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考试习惯的重要,使学生主动的去改掉那些不良做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2.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巡查考室时不能只关注考试纪律,还要努力发现学生考试中的不良行为与习惯,考试后要通过问卷和座谈让学生提供出普遍性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后,总结所教学生有哪些好的考试习惯,有哪些不好的考试习惯,然后认真研究对策。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要把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去发现、去研究、去引导解决。
3.制定考试规范,做好考前指导。学生对于考试习惯多半处于未注意和不自主之中,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学校、班主任的统一指导与训练。在主管校长的统筹安排下,明确责任人准备好指导材料、规范要求,明确各层次指导的时间、任务与要领,引导学生学习、理解高考考试规则、学校考试规范,并在思想上认同、接纳。
4.利用平时考试进行训练。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考试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充分利用每一次平时的考试,班主任、任课老师在考前讲明要求,考中监考老师认真督查执行,考后总结失分的非智力因素。多次反复后,习惯就成了自然。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象的对策
农村中小学生的不良文明礼貌行为,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说在学生中已是根深蒂固。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当然也包括学生文明礼貌行为。所以现在农村中小学生的不良文明礼貌行为,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为此我校针对现在农村中小学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成因、并进行细致的分析。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以“活动、制度、规范行为”等一系列工作,以改变学生的不良文明礼貌行为。
我校在《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开展了关于学生文明礼仪的以下活动以改变农村中小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一、文明行为“十讲”活动
校内外讲形象,时时处处讲安全;语言上讲文明,行为上讲规范;活动中讲参与,集体中讲团结;待人学习上讲刻苦,生活中讲卫生;待人上讲礼貌,处事上讲谦让。 二、“四文明”活动
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文明餐桌、文明宿舍、文明学生”活动 三、“四带给”活动
开展“将文明带进校园,遵纪守法,行为规范,懂得礼仪; 将微笑带给同学,互助友爱,宽厚待人,学会谦让; 将孝心带给长辈,尊敬老人,学做家务,和睦邻里; 将爱心带给社会,多做好事,乐于奉献”。
除开展活动来改变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性之外,我校还针对学生的在很可能出现不良行为的各种情况,讨论制定了行为规范要求:
一、上学、放学路上文明礼貌规范
1、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到、离校。通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到校。 2、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在校外逗留、乱买东西。 3、学生到校要佩戴标志牌,小学生要佩戴红领巾;
4、衣服穿戴要整齐,不准穿拖鞋进入学校 。男生不能留长发、剃光头;女生不能化妆、涂指甲、染发烫发入校。
5、不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入校。
6、学生严禁攀爬机动车,严禁骑摩托车、电动车。 7、上学、放学路上严禁践踏庄稼。
8、在上学、放学路上要尊老爱幼,不能欺负弱小。 9、严禁借上学、放学时机上网,出入娱乐性场所。 二、就餐时文明礼貌规范
1、不得穿拖鞋(或赤脚)、背心、吊带衫、裤衩进入食堂。 2、购买饭菜要自觉排队,不插队、不拥挤。
3、文明用餐,爱护粮食,不把饭粒、菜渣撒在地上。用完餐后自觉将餐桌上杂物收拾干净,餐具送到回收处。
4、尊重食堂工作人员,如有意见或问题向学校有关部门或领导反映。 5、严禁玩水龙头和损坏公物; 三、就寝时文明礼貌规范
1、积极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自觉维护宿舍卫生,努力创建文明的宿舍文化氛围。
2、遵守宿舍制度和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和就寝,宿舍熄灯后不得再随意进出,有事必须出入者,应自觉向宿舍管理人员请假。
3、亲友到宿舍来访,应征得宿舍管理人员同意,办理会客登记。学生和来访人员均不得进入异性宿舍。 4、宿舍内不得喧闹、打斗,不得做妨碍他人休息的事。 5、严禁在宿舍内赌博、偷盗、打架、骂人、酗酒等。 6、不在宿舍内搞体育活动。
7、保持宿舍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值日生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宿舍人员都要自觉保持室内卫生,做到生活、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地面、床面干净整洁,门窗干净明亮,墙面无灰网、污印。
8、注意安全,禁止使用电器,不乱拉电线、拖线板。不得在宿舍以及走廊、楼梯等公共部位焚烧物品。 9、团结互助,礼貌待人,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谦让。
10、节约能源,不用水电时要随手关灯、关水。
11、出门时要放好自己的物品,宿舍无人时随手锁门,贵重物品随身携带或放于家中。 12、遇风雨天气要关好门窗。
13、禁止夜不归宿,宿舍内不得留宿他人。
14、爱护宿舍设备。宿舍内设备,不得随意搬动或带离宿舍。不得擅自移动、挪用、损毁消防设施 15、严禁在楼内外丢弃废纸赃物和随地吐痰;严禁打架骂人和危险活动。 四、课间活动时文明礼貌规范
1、进入教学场所必须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不得穿拖鞋(或赤脚)、背心、吊带衫、裤衩进入教室。值日同学应准备好粉笔,并将黑板、讲台擦净,保持教室整洁,离开教室时注意关灯和关好门窗。 2、上课不迟到,未经允许不中途或提前离开课堂,迟到学生必须经教师允许方可进入教室,必须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影响。
3、上课姿势端正,不歪歪扭扭、不趴在桌上,课堂上发言必须经老师同意后起立发言。 4、在公共场所遇到老师,应主动问好。 5、下课后,先上厕所后活动,以免迟到。 6、课间十分钟不得远离教室,不许出校门。
7、课间活动,未经允许不得到楼顶游玩,不得从窗口倒污水,扔杂物。严禁在教室内和走道打闹追逐; 8、课间十分钟,禁止踢足球等剧烈活动,提倡小运动量活动和游戏。鼓励学生做有意义的活动,或极目望远。
9、预备铃响,停止一切活动,立即进入教室上课;音乐课、体育课须在指定地点集合排队。 10、课间活动,注意仪容仪表。衣着整洁大方、举止得当。 11、爱护花草树木,不采摘花果,不践踏草地;
12、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纸、果皮,不损坏弄脏墙面,不损坏护栏等公共设施。 13、男女生交往举止要得体,要讲究风度,不勾肩搭臂、扭捏搂抱,不庸俗轻薄。 14、校园内不喝酒、不抽烟,严禁赌博,严禁观看或传播非法音像、书画制品。 五、集会时文明礼貌规范
1、参加集会、听报告、讲座应提前到场,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场。
2、保持会场安静,不交头接耳,不喧哗,不看书阅报,不做与会场无关的其他事情。 3、爱护会场设施,保持会场整洁,不乱抛杂物,不在桌上、墙上涂抹。 4、仪容整洁,不得穿拖鞋(或赤脚)、背心、吊带衫、裤衩进入会场。 5、尊重主讲者,适时鼓掌,不起哄、不喝倒彩。
6、尊重他人,听人讲话时要注视讲话人,不东张西望、翻阅书报或做其他无关的事,不轻易打断别人。 六、校园保洁的文明礼貌规范
1、清洁区卫生:各班所负责的公共区域包括楼梯及护手、墙壁、天花板或走道、墙壁等用拖把拖净,无纸屑、垃圾、污渍、蛛网、灰尘及脚印、球印
2、见到垃圾要主动捡拾,养成“捡拾白色垃圾,净化校园环境”的好习惯。
3、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用手摸、脚踏墙壁,不在墙壁、桌凳上乱写乱画、划。
4、珍惜学校的花草树木,积极参加学校的义务植树种花草活动。不摘花折木,不破坏校园美化、绿化。不允许严禁到绿化带等非硬化区域嬉戏玩耍。
5、保持教室、走廊、楼梯地面干净,确保无脚印、杂土、废纸、废袋、泡泡糖等;
6、经常擦拭门窗、玻璃、天花板、灯管、电视、电器开关、消防器材等附属物,确保无尘土、蛛网。 7、保持教室、走廊墙面清洁;确保在墙上无乱涂乱画的痕迹。
8、教室内课桌、凳子排列整齐;不在桌子上乱写乱画;桌内物品排列整齐,无杂物。
9、确保卫生区卫生整洁。要及时清扫卫生区并时刻保持卫生区的整洁,早上到校、放学时认真清扫卫生区,课间及中午做好环境保持工作。
10、做到卫生区内硬化地面无垃圾、尘土;土地面无杂草、树叶、垃圾。 11、花园等绿化带内无杂物、树叶;卫生区内无废纸、方便袋等。 七、文明用语的文明礼貌规范
1、说话文明,多讲“您好”、“您早”、“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 2、不讲粗话脏话,不说有损别人自尊心的话,不取笑生理有缺陷的人。
3、对别人的话有不同看法,要说话委婉,不令对方难堪,要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4、与人发生分歧或纠纷时,应当礼让克制,坚持以理服人,要学会理解人、同情人,不允许强词夺理,不得打人骂人。
5、讲话要适度,要相互尊重,不得强制对方做不愿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