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7)

2025-08-11

建立“家校通”能为孩子和父母的情感沟通提供实惠的平台,也有利于老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相互沟通和了解。 5·加大投入

学校在发给生活老师也可分为两部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把绩效工资作为考勤考核的部分,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推进。这需给生活老师增长一定的工资。再就是宿舍内必须添置的东西不能少,有的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水龙头过少,势必延长学生节水时间,不利于宿舍管理等等。 (二)家庭方面

家长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在供给子女足够的生活所必须的经费的同时,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转变学生消费观念;教育孩子适当参加一些劳动锻炼,树立服务意识,劳动意识,使之对“我看手中钱,来的太容易”有所认识。深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而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外出务工者,应对留守子女应托付有人。否则,应权衡利弊,做到宁愿少挣钱,也要育好孩子。真正做到为子女负责,为社会负责。 (三)社会方面

工商,文卫,公安,教育等各职能部门应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对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聊天者、对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商家坚决予以惩罚。以净化育人环境。

教育主管部门及时出台有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严重违纪违规惩罚实施细则,让学校,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学生监护人及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应有明确的规定,让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各自尽到应尽的义务。避免学生及其监护人“只求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的社会现象继续泛滥成灾。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宿舍建设还任重道远,我坚信,在我们的艰辛努力下,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家长的积极配合下,社会的协调努力下会越来越好。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对策

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有不良学习方法、不良学习态度、不良课堂纪律、不良书写习惯、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不良作业习惯七个方面。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以下的一些对策。 一、不良学习方法的对策 1、课前做好准备

养成措施: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课程表的定义,学会看懂课程表,按表做好,课前准备。书放在桌子的两侧角上,草稿本、自备本、参考书等放在书下,笔盒与书成直角,桌面无其余杂物,离开座位将椅子摆好。

一年级刚开始可以上节课的老师提醒下节课是什么课或是找一个小帮手提醒大家,进行“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让学生做督察。渐渐的形成习惯。 2、课前静息

养成措施:预备铃声响后,立刻就座位上坐好,左臂下右臂上头朝室内静息,调整心绪,集中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 3、课上专心听讲

养成措施:强调坐姿端正,手上无玩物,目光专注,要求学生眼睛看着老师,老师无论看谁都能进行目光对视。管好嘴巴,听人发言不随意插嘴,不打断。善于抓住别人说话要点。要眼看,耳听,手记,脑想,做到“坐得住,盯得紧”。 4、思考问题

养成措施:要求听课时注意力集中,跟着教师的讲述或同学发言思考。

5、上课发言要举手

养成措施:上课时要发言必先举右手“肘不离桌,身不离椅”,不能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时,眼看说话的对象,身体站直,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做到不慌不忙,不结结巴巴。在别人发言是不打断别人,需要补充时必须等别人坐下再举手回答。

对于上课随便讲话的同学,老师会扣掉他的一颗心,别人回答问题时,不能打断,不然是对他的一种不尊重。

课间师生交流时就要注意要求孩子把话说完整,课堂上更要严格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 6、认真做笔记

养成措施:教给学生上课做笔记的方法,要求规范、清晰,善抓要点。课上适当留时间在书旁记下重点,课后及时补充。老师讲课时不动笔。 二、不良学习态度的对策 1.改变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认识

认识是态度的基础,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源于对学习的正确认识。转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首先要转变学生对学习的种种错误认识。

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不能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有的学生怕吃苦,毕竟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还有学生错误地认为:“没文化也能发财,我老爸是小学毕业不也发财了吗?”班主任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纠正目光短浅的低水平动机,另一方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向学生提供有说服力的信息或实证材料来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以改变其消极的学习态度。

清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的小汤毕业于湖北天门中学,高考总分:678分,全省理科第9名。他在回忆自己的中学学习生活时谈到:“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初中有一段时间也迷恋电子游戏机和武侠小说,那个时候自己也没多大的自觉性,久而久之,越陷越深。于是,平常上课的时候也想着那些东西了,作业也不认真做,一有时间就往电子游戏厅里跑,这样,成绩有了不少的退步。后来,家长和老师找到了我,跟我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我才明白了学习才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周都给自己安排出一定的娱乐时间,其余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而且在作业没有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没有达到的情况下,不去玩电子游戏,就这样,慢慢端正了学习态度之后,成绩也就逐渐提高了。有些家长采用强迫的手段,想迫使自己的孩子远离那些游戏机,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孩子们往往都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强迫只能使他们对家长的劝告更加厌恶,只有当他们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2.消除学生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体验

有些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形成,往往是由于他们在学习中多次感受到失败和挫折,是多次消极情绪体验积累的结果。这些学生,由于他们学习方法不当,或努力不够,因此考试屡战屡败,长期缺乏信心,形成严重的挫折心理。而当他们受挫时,往往又得不到必要的鼓励、指点,相反,得到的却是教师的批评、谴责、奚落的白眼,有的甚至还受到父母的打骂。这样日复一日在他们心理上形成了“学习即痛苦”的消极情绪反应。即使他们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但还是不爱学、不愿学,甚至逃避学习。 班主任在他们学习受挫,考试成绩不佳时,切忌谴责和奚落,以防止其消极情绪体验的产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失败的原因,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其信心。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也就越多。这就有助于逐渐消除他们因遭遇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从而改变其消极的学习态度。 3.充分利用集体规范的作用

在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时,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影响,要求每一个学生按集体规范去做。利用集体规范的影响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比逐一转变更为有效。为此,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使班集体有正确的行为规范,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特别是有爱学习、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用集体规范和优良班风,逐渐改变部分同学不良的学习态度。 三、不良课堂纪律的对策 1.“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

研究表明,有成效的教师与成效较差的教师在学期开头几周的管理有差别。有成效的教师在开头第一天就使活动井井有条,忙而不乱。他拒绝离开班级,在开学头几周内,坚持课堂教学常规,不仅反复训练排队、坐姿、削铅笔、做好上课准备之类的常规细则,而且还讲解这样做的道理,一旦发现违纪行为,便立即制止并提醒违反者注意有关规定。成效差的教师在第一天就乱了秩序,如果领导或家长叫他,便会随便离开教室。他们或者不向学生讲解有关细则,一旦发现违纪行为,只是笼统地提醒他们举止要守规矩,至于规矩是什么,学生不得而知;或者有布置,没有检查,对违纪行为不予理睬。研究者饶有兴趣地发现,在相当的程度上,头几周的课堂行为对整个学年的纪律和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富有经验的教师对此都有切身的体会。 2.注意中性行为的中介作用

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江绍伦教授将学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划为积极的、中性的与消极的三种。积极行为指那些与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相联系的行为。中性行为指那些既不增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如显然不在听课,但静坐在座位上,睁大双眼出神地望着窗外,在纸上乱写乱画,看连环画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其他课外书籍等等。消极行为指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在正确对待这三类行为的问题上,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期望把学生的消极行为直接改变为积极的行为。中性状态是积极与消极这两个极端之间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有技巧的教师总是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消极行为,使其成为中性的力量。对极少数学生的中性行为不要过于关注,不宜在课堂上公开地指责他们,以免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注意中心。 3.制止的策略

对于课堂违纪行为的出现,教师应该及时予以制止。教师向学生传递“停止”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强制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强度。在低强度上,教师采取非言语的信号作出暗示,如某一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教师以眼神,或摇一下头,或者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走近该生,使其领会教师的意图。中强度的制止指令是以言语、谈话式的非强迫的方式向学生发出“停止”的信号,例如言语指令学生移走干扰物,停止不良行为。而所谓高强度的停止指令,是指教师以改变音调的言语行动或以强制性的非言语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大声命令某生停止讲话,要求学生站起来。很明显,最佳的停止策略应该是低强度的、私下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才能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那种动辄大声训斥、威胁,或者讽刺挖苦,一人违纪、全班受训的方式,是要不得的。至于揪耳朵、打耳光等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做法更是必须坚决制止的。

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不听讲的时候,向其发问,或者通过表扬好的来间接地制止不良行为,这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有效的。 4.多采取积极的引导

积极的引导旨在塑造学生的行为,给予正面的教育。消极的引导注重监督、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前者使用积极性的语言,后者使用消极性的语言。 积极性的引导语言与消极性的引导语言

积极性的语言 关门要轻一点。

消极性的语言 不要“砰”地一声关门!

自己多想方法试着做。 看谁坐得好。 积极性的语言

如果你能回答问题就举手。 你尽最大的努力就能进步。 你完全可以考得更好些。

如果你能把东西收拾整齐该多好啊! ……

不许抄袭同学的来骗人! 不要没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 消极性的语言 怎么不举手?

你怎么老是这样不争气! 你怎么这么笨! 为什么总是乱丢东西! ……

5.调整课堂座位

学生的课堂行为,受他们课堂座位的影响,坐在前排的学生往往听得最专心,座位往前排移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更受老师的喜爱,因而更多地参与学习。教师给学生分配座位时,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总是试图把爱吵闹的学生分开,让爱吵闹的学生坐在前排,坐到讲台前,这当然有利于教师对其违纪行为的调控,但要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不同小组内大致平衡,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既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开展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赛。让文静的、内向的与活跃的、外向的学生坐在一起,还能促进性格的互补。不过,少数班主任老师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设有调皮学生的“专座”,这极易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是不可取的。学生座位不应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适时改变学生的座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纪律,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学习。 四、不良书写的对策 1、认识写好字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书圣”王羲之留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首先是文学作品,苏东坡的书名并不亚于他的文名……在临池中,他们的修养和各方面才艺与书艺相互促进并一起得到升华。如今,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电脑的使用,使越来越多的人疏远手写,其实,写字的好处不仅在于实用,还在于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现在书法艺术飘洋过海,在国外生根开花,如果我们不继承它,这项艺术就会流失,如果我们不倍努力,就有被他国超越的可能,激起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效国之行。只有学生重视了,才能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地去把字写好。

2、加强联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目前写字教学状况的造成,学龄前过切的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学校应争取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抓好写字。可通过“家长电视学校”、“家长广播学校”、“家长书法讲习班”向家长们宣传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授以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杜绝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所谓“习惯”乃天长地久之功,而绝非一时之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地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以耐力去培养耐力,以恒心去培养恒心,以毅力去培养毅力,从而去促使学生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自控能力和书写姿势习惯的培养,学生必须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并日复一日持续不断,在长时间的练习中,就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持久地干好一件事。对于学生书写姿势的培养要加强直观演示,随时随地、持之以恒地加强督促指导。 4、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书法指导。

由于汉字字型复杂,结构多样,笔画变化多端,仅仅靠在生字本里反复机械地抄写的传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学生要进行必要的书法指导。写前;让学生认真看范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字哪些笔画长,哪些笔画短,还要看清字的布局、间架结构。比如:“宝”字,点在正中,左点是重点,回锋收

笔,横钩略长些,下面的“玉”上两横短,下横长,但不超过宝盖头。在仔细观察了范字后,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并在范字上用手指描写。写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教师随时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运笔情况、字的结构搭配等,对于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时要集体纠正,而个别问题应个别辅导,不能轻易放过。写后;要进行自评,互评,点评,提高写字的效率。

5、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教师起示范作用。

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各科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日常写字,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

每一位教师应努力练就好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做好学生的楷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6、保证足够的写字时间。

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写字课不能被足够重视。要知道,写字也是素质教育,应引起大家重视。每周至少安排一节写字课,以铅笔字、钢笔字的练习为主,有专门的书法老师指导,避免机械抄写。各科老师对学生的作业量要适当控制,最好能在课堂上完成。 7、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肯定学生进步。小学生意志较脆弱,往往“急功近利”,进步慢了,信心就会下降。教学中学生一有进步,就予表扬,让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日常的作业批改中以鼓励为主,我的做法是除了给学生一个“优”或“良”的等级外,还根据他作业的整洁程度,书写的工整与否给予“☆”或“△”,学生作业即使有点错,但如果能做到整洁、工整也能得到“☆”,学生作业的质量一次比一次好。②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竞赛,如:手抄报比赛,黑板报评比,优秀作业展览等,对学生写好字可起到极大的鞭策作用。 五、对非统考科目的不良认识的对策 1、领导重视非统考科目的

对科目的重视程度应该是从上往下的,在当前大的教育背景下,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统考科目和非统考科目依然有着不同的待遇,要改变这种认识,只有先从领导做起,重视非统考科目。 2、非统考科目老师自己重视

想教好任何学科都要付出极大的热情和努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非统考科目不被重视,非统考科目老师自己要重视。每个学科都有非常优秀的特级教师,他们是怎样成功的?难道是靠得过且过取得的?是靠“发牢骚”取得的?我想,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非统考科目教师,不要顾及别人的议论,应该认真对待我们所教的学科!作为学校,不应该把非统考科目教学岗位看做是养老的代名词,也不应该把它看成是安排什么课也教不了的教师的“收容所”! 3、创新课堂,培养兴趣

学生的兴趣来源于这门课能给他带来什么。乏味平淡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使学生兴趣降低。只有通过对课堂的不断创新设计,让学生体验到非统考科目学习的快乐,那么,他必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存在有不重视的问题。 六、不良作业习惯的对策

1、进行正面教育,提高小学生对认真做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之感到做作业的重要,从而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对成绩差无能力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教育学生专心听课。只要自己会做了,就会从成功中感到愉快,产生兴趣,也就不会再去抄袭别人的作业了。

3、布置作业的难度和数量要适当。比较难的题目,对如何解题要进行启发。作业形式可多样化,数量不要太多,避免学生失去兴趣。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及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