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5)

2025-08-11

附: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学生主体来了解不良学生学习习惯的成因

调查说明:以下调查内容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均分类,按照现象进行了编码(a…,b…),选择你认为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并划√并按照不同的因素说明其成因。如果有多项请分别说明成因。

1.不良学习方法(a.缺乏科学的方法b.课前不预习c.课后不复习d.不专心听讲e.没有学习计划f.时间安排不合理g.死记硬背h.科目重视程度不一)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2. 不良学习态度(a.没有学习目标b.不理解学习的意义c.缺乏求知欲d.缺乏主动性e.缺乏抗挫力)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3. 不良课堂纪律(a.玩手机b.做小动作c.上课讲话d.不尊重老师e.睡觉f.看小说g.吃零食h.换位置)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4.不良书写习惯(a.坐姿不正确b. 书写潦草c. 书写不规范d. 书写意识差)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5.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a.不需要考试就不重视b. 认为浪费时间c. 没有什么作用)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6. 不良作业习惯(a.不做作业b.不按时完成作业c.抄答案和抄袭d.批改后不总结修改)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7.不良考试习惯(a.认为考试没意义b.提前交卷c.考前不准备d.只做简单的e.抄袭f.考试后不分析纠错)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天池九义校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状成因分析

何 静 张宇文 李雪梅

学生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不是单一形成的,而是多方面的因素,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因素、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形成的。我校针对学生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进行了成因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活动分为小学和初中两部分(各占50人),分发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现就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一个家庭的文明礼貌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调查项目 家庭观念的影响 缺乏父母的关爱 隔代教育,祖父母过于溺爱 父母受教育的程度 家庭教育方式影响 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培养影响 亲友的行为习惯的影响 小学 44% 64% 50% 28% 66% 52% 50% 44% 初中 36% 60% 54% 2% 52% 50% 44% 56%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文明礼貌起着示范作用。学校教师的一举一动也时常感染着学生。

二、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的关系

调查项目 缺乏正确的引导 老师行为的影响 缺乏交流沟通 同学间相互影响 学校教育思想的影响 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文化氛围的影响 班级文化氛围的影响 小学 46% 22% 50% 80% 6% 52% 50% 32% 初中 62% 62% 84% 74% 64% 70% 58% 68% 学生极具模仿性,社会上的各种歪风邪气也感染了学生纯净的心灵。 三、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与社会的关系 调查项目 社会风气 社会的不良现象 社会交往的不良习气 社会的价值观念 社会的不良信息 社会中不健康因素 社会环境 小学 58% 60% 42% 60% 74% 68% 58% 初中 64% 82% 66% 50% 82% 72% 66% 除以上因素外,学生自身也是不良文明礼貌现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学生自身原因 调查项目 对自己的要求过低 随意接受社会不良信息 模仿别人 不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和语言 小学 70% 34% 50% 60% 初中 76% 72% 62% 90%

附:

天池九义校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状成因问卷调查

班级 姓名

一、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1、父母外出务工,缺乏父母的关爱( ) 2、隔代教养,祖父母过于溺爱( ) 3、父母的文化程度决定孩子的素养程度( ) 4、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影响( ) 5、家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 6、家庭的培养对孩子的影响( ) 7、家庭观念对孩子的影响( ) 8、亲友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 ) 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1、缺乏正确的引导( ) 2、老师行为的影响( ) 3、缺乏交流沟通( ) 4、同学间相互影响( ) 5、学校教育思想的影响( ) 6、学校环境的影响( ) 7、学校的文化氛围的影响( ) 8、班级的文化氛围的影响( ) 三、学生文明习惯与社会的关系 1、社会风气的影响( ) 2、社会的不良现象的影响( ) 3、社会交往中的不良习气( ) 4、社会的价值观念( )

5、社会中的不良信息的影响( ) 6、社会中的不健康因素的影响( ) 7、社会环境的影响( ) 四、学生自身原因

1、对自己的要求过低( ) 2、随意接受社会不良习气( ) 3、模仿别人( )

4、不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和语言( )

对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教育的对策

唐 剑 康晓琳 何江海

农村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他们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一旦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都会产生危害。同时,也将败坏校纪校风,针对我校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实施如下的策略:

一、对农村中小学生饮食教育的对策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如:手上沾有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患上疾病,还有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食堂就餐要自带碗筷,避免传染病。

2、定时定量定点吃饭。对每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对孩子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保证充分足够地消化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

3、不偏食、不浪费粮食、少吃零食。学校加强饮食与健康的宣传使学生懂得更多的饮食知识同时讲清挑食偏食的危害性之大,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吃饭浪费方面,教育的着力点通常在节俭;零食会使学生过量进食,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体重超标,身体素质下降。

4、饮食要多样、平衡、适度。这就要求学校食堂尽量做到多样,荤素搭配,粗细结合,要注意补充孩子易缺的元素,而且孩子的饭菜要尽可能色、香、味俱全。

5、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

6、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7、养成常喝水的习惯,要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8、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9、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例如以下这些东西不宜空腹吃

香蕉:香蕉含有大量的镁元素,如空腹吃香蕉,会使血液中含镁量骤然升高,镁是影响心脏功能的敏感元素,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

大蒜:由于大蒜含有强烈辛辣的蒜素,空腹吃蒜,会对胃黏膜、肠壁造成刺激,引起胃痉挛,影响胃肠消化功能。

橘子:橘子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机酸,空腹时吃橘子,会刺激胃黏膜,使胃脾发胀、泛酸。

茶:空腹饮茶能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还会引起“茶醉”,表现为心慌、头晕、四肢无力、胃肠不适、腹中饥饿等。

甘蔗:甘蔗的蔗糖含量很高,空腹时大量食用会使血糖高,影响胰腺的功能 黑枣:黑枣含有大量果胶和鞣酸,这些成分与胃酸结合,同样会在胃内结成硬块。 山楂:山楂含有大量的果酸等成分,若在空腹时食用会增强饥饿感并加重原有的胃痛。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及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