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古城景区古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商业计划书 - 图文(3)

2025-11-09

足的发展,旅游消费从集团逐步扩展到居民家庭和个人,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成为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优势产业。尤其是国家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出台的旅游投资、鼓励旅游消费的政策和措施,吸引投资商对旅游业的关注。国家已经出台的放长假和带薪休假政策,增大了职工旅游消费的时间和空间,为旅游消费营造了风调雨顺的大气候。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实施,贵德县将更加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近几年,贵德县的经济得到了急速空前的发展,而旅游业在其间的比重越来越大,每年来自全省各地和海内外近百万游客到贵德县赏清清黄河的参观玉皇阁。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地把贵德县的各项工作做好,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开发,正处于国家政策到位,旅游消费者市场红火的黄金段第位,已经向临界点靠近。 2.2项目背景

青海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大省,正在全力贯彻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力度。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无疑是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业也被省委、省府列为西部六大支柱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对旅游业进行指导,明确了全省旅游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制定了发展目标,以及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青海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旅游业将是青海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为此,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当地国民经济以

11

及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明朝初期青海地区河湟“三卫城”之一,至今仍保护比较完整的贵德古城位于河阴镇北大街北端,北距清清黄河1华里。城呈正方形,周长2278米,高11.7米,底宽9.3米,顶宽4米。夯土城墙,占地61亩。城墙四周有箭垛32个,南北面箭垛相距40米,每个底宽为16米,顶部成9X9的正方形。

贵德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七年(1374),花了七年时间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竣工。竣工后,从甘肃河州移民48户来贵德开垦守诚,并且免了他们的赋税。以后从河州拔世袭百户王猷、周鉴、刘庆三人各携带眷属来贵德守御城池,后来设了王、刘、周三屯。

万历十八年(1590年)贵德古城增建,后有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和民国八年(1919年)、民国十八年(1929年)三次维修,开有南北城门,南门称天启门,北为平安门。门外各有瓮城,南城门顶建有城楼,北城门顶东侧建有城楼。城外有深5米,宽10.7米的护城壕沟。1958年因拓宽城内外道路,将古城南门及城楼等拆毁,至今除南面城墙破损外,东、西、北三面保存完好。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与贵德文庙及玉皇阁古建筑群一同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贵德古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贵德县古老历史的见证。 2.3建设的必要性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用整个景区的挖掘、整理、保护,从而带动整个景区的综合水平的提高。不仅可提升旅游景区的档次和品位,推动贵德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为县域经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贵德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贵德古城历时几百年时间,仍然屹立在此,城中保留有以玉皇阁为核心的古建筑群,居住用地占据了绝大多数,都是以庄农民居的形式存在,城西分布较为集中,其中广场东西两侧局部有依托民局发展起来的农家乐,

12

还包括图书馆,近几年新建的现代建筑博物馆以及小学,并且规模较大,古城南部的医院、商贸集市、古城内的南门街两侧的零售商业设施混杂布局。

古城内建筑多为一层建筑,新建博物馆为两层,但是体量庞大,尺度以及色彩与古城格局不协调,有待改造,位于东南角的小学教学楼高度太高,影响了古城视线;古城外多为多层建筑,多古城的视线影响较大,古城是贵德县城市风貌的核心代表之一,古城周边及内部混乱的城市风貌严重影响了古城价值的体现。

贵德县城环境优美,碧水环绕,绿树成荫,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使贵德成为青海省东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系列旅游品牌如“天下黄河贵德清”、“梨花节”、“贵德古城”、“贵德”等成为贵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以上情况说明,贵德古城不仅仅是古老历史的见证,更是现在贵德旅游业的顶梁柱之一,为此贵德古城的整治及其基础设施建设,无论对古对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一,古城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能增强本地乃至我国的文化底蕴,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其二,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更舒服、更便捷的旅游环境,以促进贵德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3

第3章 旅游资源评价

3.1旅游资源类型、分布以及主要旅游资源介绍

贵德地处黄河谷地,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松巴峡守户,四面环山,平川开阔,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贵德明清古建筑群的发现和钱其琛副总理题词“天下黄河贵德清”,使贵德县的旅游业开始红火起来。据贵德县旅游局相关人事介绍,每年来自全省各地和海内外近百万游客到贵德县赏清清黄河的参观玉皇阁。

古城拓展轴不仅是城镇发展的三大轴线之一,也是以古城为核心城镇发展的展现贵德城镇风貌的重要轴线。古城拓展轴跨黄河两岸,北至北海殿景区,分布有北海殿、清聆河咏水岸、黄河春涨、贵德古城、城市活力核、旅游集散中心、贵德等旅游景区。

北海殿:以大自然生态为主题的北部区域的门户,其功能定位为特色居住和商业,其风貌以体现田园风貌,居住旅游度假为主,加强绿化和空间的设计。

清聆河咏水岸:以水上活动为主题突出码头水安风貌区,商业休闲,文化娱乐等设施的布局应与河岸自然生态紧密结合,建筑形式及不破坏自然生态风貌为主,点状布局其中。

黄河春涨:延续古城风貌的低密度居住休闲文化区和商业娱乐区,以居住、游憩、娱乐、商业等为主要功能,旅游商业社区采用临街式公共空间商业模式组织商业街区。

贵德古城:古城特色风貌区城镇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以居住、旅游、商业、历史文化为主要功能,明清古建筑群及延续民居“庄廓”肌理的古城保护风貌区。

城市活力核:现代城市发展和古城保护发展想融合的活力核心,以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营造层次丰富的商业广场公共空间体系,内外向型商业街共同打造城市风貌的公共空间。

旅游集散中心:三河地区的交通门户区域,旅游集散为主,配臵相应的旅游配套和文化服务设施,结合开敞空间和交通站点设臵展现片区特色的城市景观。

14

贵德:宗教文化旅游区,观赏游憩,明末古建筑群落风貌。

15


贵德古城景区古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商业计划书 - 图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学生操行评分细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