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 述
1.1项目名称与编制单位
1.1.1项目名称
贵德古城景区古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咨询证书:13320070002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建】城规外(2008010) 1.2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 2、国家规范
《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1983)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
6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旅游而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3、地方法规
《青海省贵德县县城总体规划》(2000) 《青海省贵德县旅游发展规划》(2008)
《青海省贵德县文化观光旅游片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 《青海省贵德县文化观光旅游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06) 4、其他
《贵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十五”计划》 1.3报告编制范围
(1)建设项目背景和必要性分析; (2)贵德县当地旅游资源评价; (3)市场条件预测与分析: (4)项目总体设计及相关经济分析 1.4 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建设目标: 1.4.1 建设项目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人数多,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不完善是贵德古城现在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体现在旅游观光车辆停放混乱,没有特定的停放地点;其他一些基础性的设施缺乏,如公侧等。
(2)古城墙周围绿化面积少,且缺乏保护
古城周围现在除一排白杨树以外暂无其他绿化,这使得古城周围环境差,且使古城失去了一层天然屏障。
7
(3)古城墙部分已损坏
古城墙是贵德古老历史的代表的,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风雨冲刷,加之一些人为的破坏,使其部分受损。
1.4.2 建设目标
近年来,随着贵德县旅游业的急速发展,到贵德古城的游客比较多,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游客只能以单纯的观光为主,其人文景观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用时因停留时间短,消费少,给当地旅游经济带来的效益不大。为了增强品牌景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完善配套设施,以及设计有吸引力的产品项目,使旅游业能更好的带动商业及休闲活动,使历史文化景点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基于上述情况,我们针对贵德古城提出以下几点建设目标:
(1) 增加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2) 对古城东、西、北三面进行一定面积的绿化处理,在美化城市环
境的同时兼可对古城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 对已经损坏的古城墙进行整修和重建。 1.5结论与建议
8
1.5.1结论
南古城门的恢复;古城周围景观设计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适应贵德县大力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需要,大打贵德县文化旅游品牌,充分依托贵德贵德景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借西部大开发强劲东风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挖掘该旅游区的潜力,实施该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非常必要,是十分迫切的。本工程建设条件落实,建设方案可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国家要求,应尽快批准实施,发挥效益。
1.5.2建议
1.加强项目规划设计的论证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与贵德县旅游总体规划的衔接,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实施,尽快进行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论证。
2.加强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的有关程序,在进行充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作出项目决策,并按程序报批。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优化设计方案,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3.加强建设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建立多各资金筹措渠道,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用好管好资金,真正为项目建设发挥作用。
4.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原真性,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旅游功能的优势。
9
第2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方式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兴起的一种精神消费活动,是最为大众化的一种精神文化享受,也是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相互依存的具体体现。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集团物质和精神消费的出现的升级,给旅游业带来了空前机遇和锦绣前程。国家民众的生活水平超过温饱线时,人们已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物质需求,要进行多样性的精神追求。而旅游在人们精神追求中最具有科学性、文明性、大众性特点的一种活动,已经被人类社会所接受和钟爱。人们在旅游中尽情地享受大自然为人类展示的壮美画卷,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健身壮体。旅游者在惊与险中追求刺激和畅快,在疲劳中得到快乐和休息,在景色中获得激情和动力,使精神境界得以充实,身心得到洗涤、旅游使人们在自然逍遥、清静无为的山水中感悟人生,追求人格的境界,生情悟性。尤其是人们长期处于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使身心中已经隐藏着一种随时进发的“动”的欲念,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渴望走进大自然中,让心灵和肉体得以放松。所以说旅游已经不是简单的自由游戏和简单的娱乐,而是融消费、娱乐、求知、健身于一体的活动,可满足各文化层次、各年龄段、各社会地位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已经是当今社会一种最时尚,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消费活动。
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强有力地跻身于社会经济结构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前,发达国家的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有些国家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有了长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