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规划方案
社区(村)医生:进行产后随访,新生儿随访,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和做计划免疫计划并做跟踪。
下表是对场景描述,通过对现在使用的流程、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后的流程进行对比,对有平台后的益处进行分析。
表2-5 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及后续服务触发情景描述
场景:一个婴儿在一家人民医院出生了,医院需签发医学出生证明,婴儿所管辖社区需为婴儿做计划免疫计划并做跟踪。 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人民医院管理部门需录入婴儿出生信息到医学出生证签发系统,并打印出医学出生证。 婴儿管辖社区定期从社区或街道了解决婴儿出生情况,并到婴儿家庭随访,将婴儿信息录入计划免疫系统。 婴儿所管辖社区为婴儿做计划免疫计划并做跟踪。 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台,从孕产妇档案、分娩记录获取婴儿出生信息,共享到医学出生证签发系统,并打印出医学出生证。 区域卫生信息台主动提醒社区,期管辖区域内有一婴儿出生了,社区医生根据产妇健康档案主动做随访。并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 社区为婴儿做计划免疫计划并做跟踪。 益处 减少重复信息录入,提高数据质量。 辖区社区工作被提醒需做随访和计划免疫,而不是定时做调查。节省社区的工作量。 减少产后访视、计划免疫遗漏,提高区域产后访视率和计划免疫覆盖率。
用例二:结核病防治
结核病防治业务的参与者及其需开展的业务如下:
结核病防治病例发现医院医生:确诊病人是否为结核病患者,同时上报上级CDC,病情稳定后将病人转诊到辖区社区。
辖区社区医院医生:接收转入的结核病患者,康复治疗,为病人建立结核病防治专档案,并进行长期随访跟踪。
辖区疾病控制中心:辖区疾病控制中心了解全区域的结核病疾病情况。 下表是对场景描述,通过对现在使用的流程、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后的流
31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规划方案
程进行对比,对有平台后的益处进行分析。
表2-6 结核病防治情景描述
场景:王五在医院确诊为结核病。将病例上报CDC和辖区慢病站(或结核病防治所)。基本治愈后转诊到社区医院康复,并进行长期随访跟踪。 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医院医生发现病人是结核病,通过直报系统上报CDC。手工将病例报辖区慢病站(或结核病防治所)。 辖区慢病站(或结核病防治所):根据结核病病人的病情,给出纸质的治疗计划和跟踪治疗计划,人工送住医院。 基本治愈,或是病情稳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医院医生发现病人是结核病,通过区域平台,将病例病信息主动推送到CDC和辖区慢病站(或结核病防治所)。 辖区慢病站(或结核病防治所)根据结核病病人的病情,制定治疗计划和跟踪治疗计划,通区平台发送到医院。 医院根据治疗计划进行诊疗,慢病站(或结核病防治所)通过平台获益处 节省递送病例、治疗计划和跟踪治疗计划所需的时间和金钱。 慢病站(或结核病防治所)可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实时过程监督,随时提出治疗意见,提高诊断效率。 辖区社区建档案更方便。 自动提醒,使辖区社区可减少结核病病人访视定后,进行转诊到辖区社区。 取实时信息,进行过程监督,提出治社区接诊,并手工录入信息建立结核病病人专档。 社区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后,社区对该病人进行长期专病随访跟踪。 疗意见。 基本治愈,或是病情稳定后,通过区域卫生平台转诊到社区,并将本次就诊记录自动归入该病人区域健康档案中。 社区通过区域卫生平台进行接诊。 遗漏。 平台自动提醒社区建立结核病病人专档,建档案可从医院就诊信息默认到档案。 社区进行康复治疗。康复后,平台自动提醒社区对该病人进行长期专病随访跟踪。 辖区疾病控制中心了解全区域的结核病疾病情况。 32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规划方案
3.2.4. 综合卫生管理的需求
1. 是卫生行业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
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利用信息化建设进行卫生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配合新医改政策,满足更深入的卫生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以建设全县“居民健康服务”为主线,加强本县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广度和深度,实现以居民健康信息为基础更广泛的共享,充分利用居民健康信息实现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同时加强系统的运营维护管理,才能推动进一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深化改革。
2. 是卫生行业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需求
区域建成后,卫生局可以获得宏观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以辅助其决策,高效开展电子政务、疫情监测、应急联动等;通过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将使行政管理部门对卫生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控制更加的及时和准确,提高对整体卫生资源的调配力度,加强对疾病与疫情的控制,加强卫生监督,提高行业内的应急指挥处理能力。
3. 是卫生行业实现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利用的需求
由于过去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范和部署,各区、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网络物理上不联通,业务标准、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无法共享,形成了各单位、各条线的信息孤岛。首先,各单位对基础与公共信息都要重复采集与存储,由此造成人力、物力与财力的重复投资;其次,由于数据的重复采集与存储,导致数据冗余,影响数据的一致性与唯一性;最后,虽然数据被多处采集与存储,但由于标准不一致,数据还是无法共享。
4. 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应急联动的需要
卫生管理部门可以利用是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处置系统,结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当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按照应急预案及其启动程序要求,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能有力、有效、有序地进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
33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规划方案
5. 用例分析
下面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两个用例来分析区域卫生平台建立后的工作模式的改变和效果。
用例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
概括性地描述开展此业务需要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从哪些机构来。分别描述业务工作现在的工作流程和有了平台之后的工作流程,以表表示,进行比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业务的主要参与者及其需开展的业务如下: 应急指挥人员:人力组织、物资调拨等。
事件控制和救治现场人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现场抢救、现场隔离与控制、转运救治、物资调拨、病因调查、保护易感人群、宣传教育等工作。
下表是对场景描述,通过对现在使用的流程、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后的流程进行对比,对有平台后的益处进行分析。
表2-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情景描述
场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部门都行动起来了。事件控制和救治工作涉及应急队伍组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现场抢救、现场隔离与控制、转运救治、物资调拨、病因调查、保护易感人群、宣传教育等综合处理工作,众多部门在统一指挥下,协同采取应对措施。 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区域应公共卫生急物资和人力资源了解不够,对事件危险、自身应急能力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估,指挥决策困难。 应急队伍组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平时,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获得区域应公共卫生急物资和人力资源,评估应急能力,做出各应急预案,并建立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制。 战时,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确。 减轻突发公共顺。 指挥决策更准益处 区域应公共卫生急物资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收集更全面、更准确。 业务协同更畅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和现代的管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理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相关数据34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规划方案
防护、现场抢救、现场隔离与控制、转运救治、物资调拨、病因调查、保护易感人群、宣传教育等综合处理工等工作信息不能共享,很难协同。 的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卫生事件对人民健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现场支援等功能。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采取合适的措施预案,有效地动员和调度各种资源进行指挥决策。指挥机构可及时、有效地调集各种急需的资源,实施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的威胁,用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最优的资源投入,将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与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用例二:卫生服务绩效评价
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业务的主要参与者及其需开展的业务如下:
下表是对场景描述,通过对现在使用的流程、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后的流程进行对比,对有平台后的益处进行分析。
表2-8 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情景描述
场景:在开年度财政预算会议上,局长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如何补偿?补偿多少?政府应该怎么购买公共产品?怎么评估工作量?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 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无法了解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准确、详细的数量和质量,无法定价。 只能按照“平均主义”发放卫生服务补偿经费。 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政府实时了解获得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 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进行过程监督,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分配机制从原来“以收益为基础”调整为“以效率为基础”。 益处 规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充分体现“按劳取酬”和“优劳优得”,激发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