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了集体的利益。?老师的话似乎有些哽咽。为什么又是集体的利益?为什么?
也许现在我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将?集体的利益?放在这么高的地位,不明白她心中?集体的利益?究竟是什么。但这就是我的老师。
同学们听后有什么感觉?请写在笔记本上。然后交流。
我的感受:
教师讲评:
本篇写得很深刻,表现了一个把班集体利益看得至高无上的老师的内心世界,很真实,也很令人深思。长期以来,我们教育学生,要树立集体观念,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本文似乎开怀疑了。如果我们的班集体利益是建立在压制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那么,这个集体利益还有没有实际意义?老师口口声声的“集体利益”指的是什么?是班集体在学校的各种排名:考试成绩排名、纪律排名、卫生排名等等。排名对于班主任老师有什么意义?肯定与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业绩挂钩。于是,班集体的荣誉,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班主任的脸面。这种集体荣誉是不是变了味?但是这位老师对此的追求非常执著。这就使得本文具有了悲剧色彩,深化了该文的主题。
再看第二篇
友文先生
张钊
?好,好,我可引荐你去拜会一下友文先生。?来客看见我的字,许可地说。于是我卷些字画,随他去了。
实话说,我也并未听说过什么友文先生,唯想既是前辈,大抵也可有所收益罢了。正想着,车子拐进一处村庄,庄中虽稍显凋敝,却有一所颇精致的院落,原来是村委会。白瓷砖整过的墙面,在灰黄的村落中扎眼得很。太阳照下来白晃晃一片,有个人影从这片白光中闪出,臃肿而又懒散。我当是守门的大爷,未加留意,车子却停了。我听到一声招呼:?友文老兄。?
那人影便是友文先生了。我下车去,方才看清他的面目。大圆脸盘,五官却挤在一起,眼睛埋在肥厚的眼皮底下,无甚神采。与我想象中的?先生?着实不似。他见了我,很觉不自然,于是干脆不睬我,一指门:?你先坐着去。?我进到他的画室。中央一张大桌子上杂七杂八摊着笔墨纸砚,四围壁上是些工笔佛像,水准并不十分高明。正看着,带我来的那位先生与他进来。我注意到他眼中放出些光,手里多了个鼓鼓的信封。他用手指了一下桌上的几个轴:?喏,都是给王局长的,以后再要,就甭让他老人家破费,随要随写,当交朋友了。?他这才看到我,于是一脸疑惑地看着带我来的先生,脸一红,又把那厚信封背在了身后:?这是……?
?我一朋友的孩子,也喜欢这些玩意儿,整得挺不赖的,这不让你给瞅瞅,说一说。? 我冲他一点头,算是见过。他显然轻松了些,便把那信封又拿出,往桌上一甩,说道:
16
?挺好,喜欢这些东西挺好,你看我,现在不是起码一个月也能赚两三万嘛。读书没用,哼哼,还是这个来钱稳当。……算了,咱们不谈钱,呵呵,谈钱不雅!?说罢斩钉截铁一摆手,很不屑似的。我递了一轴与他,他接过,展开来看,一惊似的,又看了看我,说:
?不错啊,是临的赵孟兆吧?? ?赵孟兆??我一愣。
他很惊讶,如见到中国人不知道人民币似的:?赵孟兆,这人字儿好。人家都说什么王羲之的字好,我就不觉得。你看,那王羲之的行书明显就是跟赵孟兆学的嘛。?
我听出一些来,对他说:?您写一下这仨字。?他于是顺手抄起枝笔,歪歪扭扭写下:赵孟頫。
原来他还是能写对的,我暗自想着。王羲之学赵孟頫,实在是很具创造性的观点,虽说王羲之年长些,也就比赵孟頫大那么一千来岁……我只得表示?佩服。?
他说:?你看,是赵孟兆吧。? 我笑了:?是,是。?
他见我笑,也很自得的样子,肥厚的手掌一拍我的肩膀:?我看你小子挺有点慧根,怎么样,你看我的字怎么样,想不想学??我端详了他半天,觉得如此身形,很有心脑血管的特点,为了确保他不会犯病,于是决定还是?温柔敦厚?算了。便说:?不错,不错……?
尚未说完,他便很高兴地说:?那就跟我学!要这样,你就算我的第一个徒弟,学费就好说了,咱就能商量商量便宜点儿,要是一个月五千的话…….?然后忽然很豪爽地一摆手:?不,四千元都行!其实我这……你看,也一大摊子呢……?斯时他眼中闪着如金子(准确说是如见着金子)一般的光,面色也红晕起来,手舞足蹈的。他自言自语了好一阵子,方说道:?算了,咱俩不谈钱,呵呵,谈钱不雅!怎么样,成交不??
我说:?您这……我说了也不算,我再想想,回去和家父母商量一下罢。?他便给我一张名片,说:?想好了打个电话,钱都好商量。?我一看:知名艺术家友文先生。一笑,便收下,心想着赶紧走,便告辞。他要来送。将出门时他想起什么似的,迅速回转身,原来是把那厚信封锁进柜子里,又试了试锁没锁严。然后环视了一下屋子,叨念一句: ?老是有人……?这才跟出来。
我们上了车,离开。在他的身影要被白光吞没的一刹,我见到他脸上的光彩全收掉了,笑容也卸下了,又是臃肿懒散的一个身影回去。我便知道他方才着实是真正的热情。因为对一个拙劣的商人来说,有一笔生意确实是十分不易的事情。不过那张名片还算是个收获,毕竟它让我见识了当下所谓?知名艺术家?,不过如是而已。
同学们看后先写感受,然后交流。
我的感受:
教师评语:
本文写得很有才气。本文主要表现了一个貌似渊博,实则俗不可耐的“艺术家”,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也有幽默感。写人,就要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让“友文先生”自己来表现自己,比别人直接的介绍效果好多了。本文内容充实,故事性强,读来津津有味。
17
第四单元 记事的记叙文
第十三课时
一、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记事的记叙文。下面先讨论一个关键问题:记人的记叙文与记事的记叙文有什么区别?下面分组讨论,然后各组分别汇报。 二、各组汇报。 三、教师总结:1.写作目的不同。记人的记叙文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其人性;而记事的记叙文目的在于表现事件所反映出的社会和人生问题。2.写作对象不同。记人的记叙文,写作对象是个体的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对象是具体的事件。3.写作要求不同。记人的记叙文,人占据核心地位,人物要典型,可以写多个故事,每个故事的情节不必完整;记事的记叙文,事件要典型,能反映社会现象,引起读者的思考,事件要完整,有时间、地点、事件,有起因、发展、和结果,即六要素;在记事的记叙文中,人退居次要地位,只是六要素之一。 记人的记叙文,要有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等,要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记事的记叙文,要讲究叙述顺序,可以使用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尽量做到曲折生动,还可以有场面描写。4、文章题目上有明显不同。 当然,这种区分是相对的,有时很难做到界限分明,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十四课时
一、回忆。请回忆一件令自己难忘的事情。然后交流。
(同学们进行了回忆,交流得很热烈。请同学们说一说。有的同学说,过去发生的事情很多,一时不知道写什么好。这个问题提得好,提醒我们要分类。同学们还记得在学习记人的记叙文时,我们对所要写的人进行了分类,分为亲人、熟悉的人和陌生人。根据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事件,我们也可以对事件进行分类。怎么划分?) 二、分类。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法:
第一种划分,按照是否亲身经历划分为: 1.亲身参与的事件 2.亲眼看到的事件 3.听别人说的事件
建议同学们写亲身参与的事件。
1.偶然发生的事件 第二种划分,按照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划分: 2.必然发生的事件
两种事件都可以写。
18
1.重大事件 第三种划分,按照事件的规模可以划分为: 2.一般事件 3.小的事件
建议同学们写小的事件。
1.令人高兴的事件 2.令人伤心的事件 3.令人可笑的事件 第四种划分,按照情感体验可以划分为: 4.令人鼓舞的事件 5.令人沮丧的事件 6.令人气愤的事件 7.令人深思的事件 ??
这些事件都可以写、值得写。
二、选择。请同学们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事件来写。先写出题目。
第十五课时
一、根据选择的事件,确定写作题目。 二、写出“提纲”。组内交流“提纲”。
三、每组推荐一位同学的“提纲”在全班讨论。
四、教师提出,要让自己写的事件包含主题,还要“流动”起来。所谓“流动”起来,就是要展开,有波澜。一位同学写的题目是“偷桃的故事”,很好。她的“提纲”如下:
1. 学校管理严格,缺少乐趣。 2. 几个学生憋了几天,憋得难受。
3. 于是他们想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并进行了反复商量。 4. 终于选定了偷桃这件事,于是悄悄进行了。 5. 偷桃的过程。 6. 偷桃后。
这个“提纲”的优点是对偷桃前的铺垫交待得比较详细,这样就烘托了偷桃这一核心事件。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流动起来了。当然,还要进一步完善,“偷桃”这个核心事件应该突出什么?应该突出乐趣。因为学校里没有乐趣,所以就想去找乐趣,这就包含了一个主题:我们的学校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感到好玩呢?还要注意,偷桃行为是不好的,一定会付出代价。这个代价能否引起校方的思考呢?这就有了深度。建议写这个题目的同学好好修改“提纲”,
19
把这个故事写好。我们期待着。
五、一位同学写自己“坐出租车的故事”。“提纲”如下:
1. 一天下午放学晚了,妈妈因事未能来接我。
2. 着急之下,我便坐了一辆出租车。我想起妈妈以前叮嘱我,不让我坐出租车,
因为我是个女孩。
3. 我于是在车上给妈妈打了电话。
4. 妈妈非常着急,让我立刻下车,在马路旁等她来接我。 5. 我提前下了车。司机师傅很好。
6. 妈妈急匆匆地赶来了。母女一起回家。 7. 我觉得错怪了司机。妈妈小心过分了。
这个“提纲”中的事件很好,表现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要注意细节描写和事件的发展。要把妈妈的担心与司机师傅的良好表现对照着写,从而形成对比,进而让读者深入思考。我相信,经过认真修改,这个“提纲”会变成一篇出色的文章。
第十六课时
书写成文。回家完成。
第十七课时
作文讲评课。
我不认识她
段植川
上了高中,男女生交往可谓再常见不过了,有时语文老师也会拿类似的话题开个玩笑,可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每至此时,我便会想起我最好的朋友。
她是个有着明亮大眼睛的女孩,还在一年级时我们便是最好的朋友,无论到哪里总是形影不离,有时我会帮她做值日,有时她会帮我打饭,总之很快乐。转眼便到了六年级这个敏感的阶段,由于对恋爱这个话题初步接触,同学们都对此好奇而又兴奋,这也引得老师们十分激动,老师们像猎人一样寻找着班中所谓不安定分子,鼻子随时嗅着空气中的一丝丝骚动。于是我和她也不能幸免地被老猎人盯上了。
不需要调查,老师便得到了她想要的情报。老师的眼线——班干部乐此不疲地向老师汇报着我们的动态,有时与她一同放学总会感觉有一两双眼睛在盯着我们,十分不自在。老师终于耐不住寂寞,决定亲自出马了,一节自习课上,随着班干部的集体失踪,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涌上心头,第二天我与她就迎来了同学们奇怪的眼神与疏远,开始我们都很生气,可渐渐的开始不知所措,甚至恐惧,终于从朋友口中得知了缘由。老师说了,要帮助班中思想有问题的同学清醒一下。我突然间迷茫了,潜意识中开始觉得和她在一起是一件丢人的事。于是不知从那一天起,我开始自己打饭,而她开始自己做值日,只有放学回家才会偷偷凑到一起说两句话。可这还是未能逃脱猎人敏锐的视线,更大的暴风雨向我们袭来。主题班会课的题目是?同学间的关系?虽是如此,可却并未怎么讨论什么关系,反而像是个批斗会。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