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边读课文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多少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词读准。
3、同桌的同学互相认读画出来的生字词,对方读音不够准的要帮忙纠正。
4、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
班读。
5、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6、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轮着读一遍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通顺。
7、指名读,评读,自荐读。(他读的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
地方你可以超过他?)
(二)、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好,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
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你的收获。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一小节,你读懂了些什么? (1)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小树在春风里长出了
绿绿的嫩芽和树梢)小树长出的嫩芽和树梢,一定很可爱,小树也一定很高兴(指导学生看小树长出绿芽的图),你能把这节读好吗?指导读,两个“绿”字应读得稍重一点。 (2)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些什么? (指导学生看小树长出红花的
图),你能把小树的美丽和高兴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导读,两个“红”字应读得稍重一点。
(3)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些什么?(我明白了小树很想长成大
树,然后让小鸟来筑巢)小树对小鸟真好呀!谁能把小树说的话读好?再想想:小鸟听了小树的话,会说些什么?
三、当堂训练
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把课文准确、流利地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看。 3、指名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4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书写新字。
三、先学后教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有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
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笔画所占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 11 -
3、你发现了什么?(比如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哪些部首你认识,
哪些是新出现的?这些字是什么结构?你最快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些笔画?)小组交流,互相说说。
4、教师边念笔顺边在田字格里示范,学生边观察边在桌面上跟老师一起书空。
5、指导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
6、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看谁写得工整美观。 四、当堂训练
1、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2、你从这课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几个填在花篮里。
3、选择这些词语中你最喜欢的一两个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2、小树谣
嫩芽 花蕊 绿 红 树梢 花苞 等小树----大树(小鸟筑巢)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夜、落、少、村、扬、烟、童、散、忙、趁、纸”12个生字。
2.会写“少、处、忙、村、知、放、春”7个字。 3.学习“竖心旁”“木字旁”“失字旁”“反文”4个部首。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准12个会认字。按正确笔顺书写7个会写字,并注意安
排好字的间架结构。认识并正确书写4个部首。
2.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儿歌,你们能背下来吗?(全班齐背两首儿歌)
背得真好!对于春天,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指名说话,进行语言训练,同时激发学习情趣)
2、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我们一样,古时候的文人也作了很多诗来赞美春天。请看这首诗(图片
- 12 -
(或看书)出示《春晓》诗文。)。
3、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 4、出示自学指导: 借助拼音自读。 二、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
决(拼音节、结合上文猜字、问同学、问老师等。) 1、检查读音情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夜、落、少、、知、处。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春 2、再读诗文,检查读音。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 (3).指名读。
3、识字、理解、感悟、朗读:
学生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具体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学习“春”。理解“晓”。 A学习“春”时可以采取猜字谜的形式:“三人观日”。既而理解
“春”的意思,指名进行组次练习。
B读题目质疑(如果学生初读时已经提出就直接解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C结合“日字旁”理解字义——与太阳有关。指早晨。
D再读课题,导入:这首诗表现的是春天早晨怎样的景象呢? (2)分别朗读每一个诗句,感受其中的意境: A:春眠不觉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并读出春天的早晨沉
睡后舒服的感觉。引导朗读:春眠/不觉晓。
B:处处闻啼鸟:通过图片演示,理解“处处”。(分别在不同的方
位出现小鸟及叫声,使学生如临其境。)引导朗读:处处/闻啼鸟。
学习“处”:分析字形: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与“外”、“夜”对比记忆。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图片展示被春雨打落的花瓣,
使学生感受诗人对落花的怜惜之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 D:学习“知”:分析结构,认识“失字旁”。重点指导第四笔不出头、第五笔是点。
E:学习“少”: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容易错的地方,与小对比。
第二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区别多音字“shǎo”“shào”。
F:整体感悟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写字:
少:独体字,注意笔画间的间架结构,位置安排。(自己描、写。互评。)
处:正方形,外边三笔老师带写,注意撇短捺长、找准
- 13 -
斜度。
知:左右对比,可以用画线法比较: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教师指导(横与横之间的距离、
长短。)
[针对不同的字,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指导,调动学生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合作时间与空间。重点突破难点。]
三、当堂训练:
背诵古诗、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解题、学习“村居”。 1、上节课我们学习学习了《春晓》,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 指名背诵《春晓》
2、激趣:下面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 3、齐读课题,学习“村”: 4、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古诗《村居》 二、先学后教
(一)1、带入情景:(出示挂图)
2、整体感受: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什么想法?
3、导入识字:诗中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你能试
着认认吗?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鼓励合作互助。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尽量读流畅。 (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学习: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读懂的内容、讨论不懂的词句。
3、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
诗的大意。重点指导词义: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小组汇报、评议。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听。
2、师生共赏。 3、朗读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指导写字。
- 14 -
同桌交流,师重点指导: 忙:板书“竖心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右边的横插在左边点的下面。)
村:左右同高同长,注意“木字旁”和“村”中两点的位置关系。
放:板书四笔反文的书写方法。可采取笔画拼摆的方式让学生形象感受。
三、当堂训练:
听写字词、背诵课文。
4、春雨的色彩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色彩。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色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贴图。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出示雨景图片。)激趣
1.小朋友,把你刚才看到的、听到的给大家说说吧!
2.是啊,春雨姐姐给大地换上了一件五颜六色的新衣裳,让咱们
去欣赏欣赏春雨的色彩吧!(出示课题) 相机指导写“色”字。 3.出示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
来的美丽色彩。
4.出示自学指导: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二、先学后教
(一)1.自由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画出来,多拼几次。 2.同桌互相读画出的字词,并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交流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