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
____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解读
重庆工商大学 黄志亮
2011、9、30
同志们:
7月20日至21日,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究?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问题,听取和讨论了市委书记薄熙来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就《决定(讨论稿)》所作的说明,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的决议》。整个会议开得圆满成功!
为了把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学习宣传好、贯彻落实好,根据市委安排,在奇帆市长为市级宣传文化系统作专题报告的基础上,组织宣讲团到区县和部门宣讲全委会精神,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宣讲报告会。下面,我从这次全委会的重大意义、预期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举措、贯彻落实等5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关于这次全委会的重大意义
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是重庆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的宣言书,是市委向全市人民发出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动员令,是吹响缩小三个差距朝着共同富裕宏伟目标努力奋斗的进军号。无论是领导讲话,还是作出的《决定》,
1
都在战略层面有高度、在制度层面有深度、在政策层面有力度。可以说,这次全委会既具有举旗定向的政治意义,又具有继往开来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攻坚克难的实践意义。具体地讲,表现在4个方面。
第一,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孔夫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孙中山主张?天下为公?;从王小波、李顺起义第一次提出?均贫富?口号,到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以期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境界,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有?共同富裕?的追求,但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将这一愿望变成现实。马克思曾说:?新社会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列宁曾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根据科学原则进行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使所有劳动者过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毛泽东曾强调:?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他还强调:?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中国搞
2
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邓小平说:中国?发展起来以后,‘共同富裕’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重庆经济》,2011.4.12)
薄熙来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越性。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提出,“新社会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毛主席在建国之初明确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涵,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薄熙来说,江泽民同志讲“三个代表”,其实每个“代表”都和共同富裕紧紧相连。“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共同富裕,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基础也是共同富裕,因为共同富裕和两极分化是不同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对立的文化现象。私人占有、两极分化是奴隶主、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的落后的文化,而共同富裕是人民大众的、充满朝气和正义的文化,所以是先进的文化。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言自明,当然是共同富裕。西方从英国1640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走向近现代已有370多年历史,他们引以为豪的理念是“自由、民主、平等、博
3
爱”,但就是不提“共同富裕”这个涉及人类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根本问题。只有共产党人以彻底唯物主义的勇气和大公无私的精神,把“共同富裕”写在了自己的旗臶上,正像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宣言的: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我们坚信,迟早有一天,全人类都要走上这条共同富裕之路
只有在共同富裕的“沃土”上,才能生长出和谐社会的“参天大树”
薄熙来说,“共同富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都在强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个“发展”同样扣紧了“共同富裕”,因为科学的发展,全面的发展,自然包括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各个地区共同的发展。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生活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健康发展和全体国民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薄熙来说,共同富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说到底,和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培育”出来的。就像种树,必须挖大坑、施好肥,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共富。如果一个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不但没有和谐,还会问题多多。“公道行,人心平,天下宁”,共同富裕是培育和谐社会的“沃土”,在此基础上,才能生长出和谐社会的“参天大树”。
4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重庆努力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价值取向就是要在又好又快推进发展的同时,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和谐共生、全面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共富?,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第二,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抱负和价值追求。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到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从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到江泽民同志?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臵?,昭示着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历史,就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历史。共产党人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最大责任。
重庆努力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勇于破解世界级难题,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谋幸福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
第三,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邓小平同志曾严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