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奠定了整个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决定》提出的12条举措,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与分配辩证关系原理。一方面,既充分发挥生产的决定作用,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生产发展、做大?蛋糕?的重大举措。例如,实现充分就业创业,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培育壮大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材料轻纺等支柱产业,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综合实力等。另一方面,又注重分配的巨大反作用,在分好?蛋糕?、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创新了一系列制度设计。例如,实施动态扶贫、整村脱贫,实施两大“关爱行动?,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建设公租房,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比例,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双联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如熙来书记所讲: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不仅可以兼得,而且越是把?蛋糕?分得好,就越能把?蛋糕?做得大、做得快。重庆这几年抓民生、促共富,不仅实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也增势强劲。这说明,抓分好?蛋糕?、促进共同富裕,并不耽误发展,还能够促进做大?蛋糕?。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辅相成,共富与发展良性互动。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越多,生产积极性就越高,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也越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就越好。
上海复旦大学周东华说:?把公平与效率分开,把‘做蛋糕’和‘分蛋糕’分为两段做,根本就是浪漫主义的一种理想化表达,其实是不可能的,最后导致的就是两极分化。?。(《重庆日报》2011.8.16)
16
(二)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邓小平多次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平均主义提出来的。平均主义严重挫伤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他又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其实,反对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讲的是效率问题;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讲的是公平问题。就收入分配而言,讲公平绝不是平均分配社会财富,而是在保障所有人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基础上,使人们的收入与其能力素质、付出的努力以及合法占有的资源相符。公平出效率,没有公平就会伤害人们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但如果片面追求收入的绝对平均,实际上就是平均主义,反而是一种不公平,因为人们的付出不能得到合理回报,其结果只能是共同贫穷。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关键要调整创新收入分配机制。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比例关系,切实纠正劳动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问题,防止平均主义。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财富在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分配关系,避免两极分化。政府应当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提高对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使财政收入转化为人民的福利。基于这些原理,市委《决定》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合理确定在国民收入中政府、企业、居民收入的分配比例,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理念,大幅提高劳动
17
者报酬的占比,确保职工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企业效益、管理层薪酬同步提高,坚持民生支出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50%以上、对区县支出占比在75%以上、市级以上公共服务预算增量的70%以上投向农村?三条硬杠子?,推进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房建设,等等,都是迈向效率与公平?兼得?、平均主义与两极分化?双防?的务实创新举措。
(三)既要促进共同富裕,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对共同富裕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他说:?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绝不是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走回头路,而恰恰相反,必须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正如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指出的那样,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这些问题当然包括三个差距在内,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因此,共同富裕与改革开放是并行不悖的关系,改
18
革开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共同富裕。
《决定》12条举措目标指向是促进共同富裕,但始终坚持了改革开放的方向,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许多方面在全国是首创。比如,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让500万农民工进城,享受城市市民待遇。建设?公租房?,打破住房?单轨制?,保障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里有相对廉价的房屋租住。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农村?三地?(承包土地、承包林地、宅基地)抵押贷款的制度、地票交易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发挥各类企业工会、职代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稳步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支持31个远郊区县城功能提档升级,建设区域性、专业性公共服务中心,打造500个产业坚实、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城镇。还有,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两江新区,重庆已经成为引领中西部扩大开放的旗臶。这一系列改革开放的举措,必将对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既是长久之计,又是当务之急。消灭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既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也是一个贯穿改革开放始终的基本原则。我们现在提出的是?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是?缩小?、?促进?,不是?消灭?、?实现?。促进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过程,既是动力也是活力。我们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共同富裕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久之计,需要全党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19
然而,长久之计不等于现在不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进步,一些地区、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已成为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如果不重视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影响社会安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发展也难以为继、不可持续。重庆发展是中国的缩影,一点不能掉以轻心,要敢于在全国率先。正如熙来书记所说:上有中央的明令,下有百姓的渴望;前有领袖的预言,后有两极分化的风险;既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作铺垫,又有不进则退不治则乱的压力;?决不能只是少数人百万、千万地发家暴富,而工农大众却没份。?要求全市上下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正视缩小三个差距的问题,破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难题,做到不能等、不能拖。越往后拖,贫富、城乡、区域差距越大,解决成本就越大,工作难度就越大。早抓比晚抓更主动、更有利。因此,我们要着眼长远,狠抓当前,把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五)既要依靠市场调节,又要依靠政府调控。市场?既无心脏,也无头脑,它没有良心,也不会思考,没有什么顾忌?,所以,市场竞争往往具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特征,导致财富越来越集中的?马太效应?。正如熙来书记所说,单靠市场不可能自动实现共同富裕。欧美搞市场经济二、三百年了,可谓十分成熟了,但到现在也没有自动修复。从几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国看,德国70%最贫穷的人口只拥有财富总额的9%;英国10%最富有的家庭占据私人财富的44%;美国20%的富人占有50%的财富,而千分之一的顶尖收入者掌握了美国10%以上的财富。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