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7)

2025-11-17

由市场配臵的?双轨制?模式。每年建成农民新村500个。(《重庆经济》,2011.4.14-15)2011年,重庆公租房建设21万套,廉租房17万套。加上棚户区改造房,有效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

三要通过税收调节等措施,切实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各种负担。第十一条,政府投入3000亿元,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减负就是增收,减负也是创富。《决定》在高度关注增加收入、做好?加法?的同时,也在处处留意减少支出、做好?减法?。例如,提出减轻普通劳动者税负、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农民工等转户进城、创业期间的税费返还和规费减免、?爱心午餐?和?蛋奶工程?、全市统筹各类社会保险等等,都是在减负,都是在增加收入。

第三,要做好“调”字文章。即调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比例、调节收入分配、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主要体现在《决定》的第7、9、10条。

一是调节收入分配,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这是第九条的内容。

提出在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中都要注意效率与公平相结合,二次分配更要重视公平。这是总结了改革30年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目前全国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60%下降到40%左右,而我市大致为43%。《决定》提出,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

31

?重庆GDP五年翻番,按不变价每年增长15%左右,加上通胀系数每年实际增长20%左右,现在重庆GDP近8000亿元,五年后绝对值达到18000亿元左右,居民收入占50%的话,意味着将有9000亿元左右直接到百姓手中,比现在直接到百姓手中的3400亿元,翻一番多。?(黄奇帆:赴大足双桥荣昌调研时讲话.日报2011.8.5)

还有,坚持把市级财政一般预算50%以上用于民生、75%用于区县和基层,充分发挥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的保障功能和基本财力奖补资金的激励功能;?三挂钩?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按上年城镇职工月平工资的30%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从制度上保障了职工工资收入的动态、同步增长,并把工资最低线纳入了常态化调整之中;调整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既有利于提高参保率,还扩大了社保基金的来源,更重要的是能收到?先富带后富?的效果。

二是调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比例,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这是第七条的内容。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近年来,重庆坚持?国进民也进?的原则,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其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到去年底市属国有资产规模达到1.25万亿元,从2000年的全国排名第19位一跃上升至第4位。国资收益是重庆的?第三财政?,为落实?民生十条?等惠民政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到去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比例已经达到了15%,每年向市财政贡献100多亿。今后5年,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将比例逐步提高到30%,每年向市财政至少上缴200多亿用于民生,服务社会,并形成国有集团

32

向财政、社保基金解缴红利和资产转让收益的常态机制,在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使全市220万困难群众生活随经济发展而提高,这是第十条的内容。毛泽东同志在建国之初就明确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我们实行这样一种制度,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毛主席讲这个话讲得很深刻,也很有预见性,要求?大家都有份?。因此,把最低生活保障放在促进共同富裕的优先位臵,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双联动?,建立起城乡低保群众、五保人员和优抚对象的生活保障标准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起物价联动机制,使全市220万困难群众生活随经济发展而提高,就成了我们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一条底线。同时,要建立对困难群众发放食品价格上涨临时生活补贴的常态机制。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物价持续上涨,我市总体上好于全国,上半年物价指数上涨5.1%,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第23位。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对困难群众的生活影响较大。市委、市政府已决定,从7月起,对200多万城乡困难群众、280万在校住读学生实施食品价格上涨的临时生活补助,财政每月为此支出1亿多元。

第四,要做好“扶”字文章。即扶贫困、扶老小、扶两翼。主要体现在《决定》的第5、6、12条。

一是扶贫困。2年消除绝对贫困,3年实现2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这是第五条的内容。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计划,

33

加快整村脱贫与连片开发,推进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教育移民、就业移民,率先在全国消除绝对贫困。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按照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0%的比例,动态确定农村贫困人口并进行扶贫开发,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重庆直辖已经14年了,18个贫困区县一个也没少,仍戴着?贫困区县?的帽子,主要盯着的是中央每年给的扶贫资金,这与重庆要建成增长极、经济中心,实现全面小康极不相称。今后5年,力争50%以上的贫困区县脱贫摘帽。对摘帽的区县,市里将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持既有帮扶资金规模不减,继续巩固脱贫成果。

二是扶老小。第六条,实施两大?关爱行动?,使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0万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市有200万空巢老人,把这些老人照顾好,是一件德政工程。《决定》提出,要发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建立农村困难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机制,区县要根据需求建设标准化养老院,动员各种力量开展一对一的?孝心儿女?帮扶活动。这是对社会养老的一种拓展,必将使?老有所养?更有保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我市一直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先后推出了?蛋奶工程?、?爱心午餐?等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不能就此满足,要按照《决定》要求,进一步培养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模式,继续推进?爱心午餐?、?蛋奶工程?,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留守儿童培养,推行?代理家长?,使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4

三是扶两翼。第十二条,把31个远郊区县城打造成区域经济中心。加大对?两翼?支持力度。加大对?两翼?和贫困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区县财政供养人口人均财力提高到10万元以上。优化?圈翼?区县对口帮扶,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在融资50亿元帮扶?两翼?区县建设特色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再融资50亿元,加快?两翼?工业化进程。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资源利益互惠共享。

第五,要做好“建”字文章。即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小城镇。主要体现在《决定》的第11、12条。

一是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5年投入3000亿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这是第十一条的内容。一个人从生命诞生到终结,要经历教育、就业、医疗、养老这样几个过程。这些年,我市不少方面已经走在了中西部的前列,如率先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养老保险提前3年实现全覆盖等等。今后重点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均衡配臵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实现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比如教育,要通过保持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4%的比例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决定》要求,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就是要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适时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确保人均水平高于全国。

二是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小城镇,加快缩小区域差距。第十二条,建31个区域经济中心,500个现代化小城镇。

35


-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石家庄市100公里水系规划设计项目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