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5个县,包括“蜀南竹海、石海洞乡、僰人悬棺、奇泉之乡”等风 景名胜区。区内旅游资源“特色各异,错位发展,有机互补,共同提升”。 (二)旅游开发总体战略
进一步巩固、提升竹生态旅游,同时大力培育竹文化旅游,把蜀南竹海(中心景区)建成成熟的世界级旅游精品景区;依托蜀南竹海的著名品牌,大力开拓外围景区,创造两个旅游精品.实施搭载式市场营销策略,以达到中心景区和外围景区双赢的目的,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县经济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着重建设“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把长宁县城建成蜀南竹海旅游经济支撑中心,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使长宁县成为旅游经济大县和旅游经济强县。
长宁旅游的形体框架是:一核、一心、一线、三片。 一核:世界级旅游精品景区,即蜀南竹海; 一心:旅游支撑中心,即长宁县城;
一线:古河—长宁—淯江竹文化中心—蜀南竹海—龙头—梅硐
三片:北部观光休闲旅游区、中部竹海生态文化综合旅游区、南部休闲度假旅游区
(三)旅游片区规划
1、北部观光休闲旅游区
北部观光休闲旅游区,包括香炉滩,碧浪湖(方四滩水库)、古河七个洞东汉古墓、古河飞泉寺、开佛佛崃山等主要景区景点。
佛崃山分布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由80多个小山组成,幅员面积14平方公里,淯江河从山脚流过。主峰海拔663米,曾是川南佛教名山.现有次生松林2000
宜宾市长宁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说明书 亩,有古银杏树一棵,树龄300—400年,高20多米。有本地及邻县(江安、泸州纳溪)香客上山朝拜,年香客近万人。半山腰关口一带,有万亩梨树。碧浪湖(方四滩水库)面积980亩,水面较开阔,是全县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最大人工水库,湖中有3个小岛。
本区建设重点是佛崃山和碧浪湖景区,突出宗教朝拜和水上游乐的特色。逐步修缮佛崃山寺庙遗迹,应以保护性抢救为主,通过专家考证复原部分有宗教丈化价值的遗迹,避免大规模的重建。开展宗教朝拜旅游,建成参禅悟道、修身养性的高品味体验地。依托佛崃山万亩梨树基地开展生态农业观光,组织农户发展农家乐旅游。将碧浪湖建设成全县最大的水上运动、休闲娱乐场所。选择湖中条件最好的岛屿建设度假村。建设游船码头,开展水上运动项目。远期加强对古河七个涧东汉古墓和飞泉寺的历史丈化价值的挖掘,开展古代文化遗存观光旅游。北部旅游区远期将形成以古河为中心的旅游体系。
2、中部竹海生态养生综合旅游区
中部竹海生态、养生综合旅游区,包括蜀南竹海中心景区、长宁镇竹海广场、三里半电站、伏龙寺、忠烈牌坊、节孝牌坊、老翁菩萨、三松湖、石鹿沟、通天湖、一匹绸瀑布、三江湖(湖泊、古榕树、田园风光)、竹海镇(古民居、古戏台、古牌坊、石板路)等主要景区景点。
竹海中心景区景观最具特色的是大面积竹景,融丹崖、溪瀑、湖泊、文化古迹于一体。景色优美,环境清幽,以“竹海天下翠”闻名遐迩。最大的不足是特色不突出,竹文化的发掘不深,以及车人同道、功能混杂等人为因素。因此,突出特色是提高蜀南竹海品质的关键。规划从展示竹林景观的幽与翠和发掘竹文化
31
内涵两个方面入手。“翡翠长廊’主题就是展现竹海“幽”与“翠”的特色。
本区建设重点是竹文化中心景区(竹文化博物馆、淯江水上运动、三江湖度假区、三松湖中华竹类园)。竹文化博物馆是竹海的灵魂和标志,国内外最完善的竹文化和竹类生态研究基地。其与游人中心合一,可成为游人认识竹海,游览竹海的窗口。竹文化展示项目主要为竹博物馆、观海楼,竹文化节等。第二种展示形式是景区景点内建设竹文化小品,以雕刻、绘画,石刻、书法、文物、实物等形式展示某一项主题文化内容。第三是通过竹美食、竹工艺品展示竹文化内容。利用三里半—竹海镇河段,开展水上游览观光,开发赛艇、皮滑艇,划船、野餐、垂钓等项目。三江湖位于竹海西南边,紧邻中心景区。对外邻近川云公路,景区内外有水泥公路贯通,交通亦很方便。在此建设高档旅游接待设施,构筑高品位旅游度假区,有利于分流竹海中心景区客流压力,且可以作竹海的一个服务接待基地,使单纯的观光旅游过渡为观光—度假旅游。三松湖植被茂密,水面曲折,环境幽静,近期将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中华竹类生态园。
规划将各个景点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区。中部旅游区远期将形成以县城城市游览景区为中心,老翁、竹海为支撑点的旅游体系。加强各景点之间的联系,增加和改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设施,完善公厕、垃圾桶、路标路灯、休闲座椅等旅游设施。
竹海原“翡翠长廊”景点固景区公路贯通,游人失去了自由摄影、散步、观景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开辟新的景点以体现付海特色十分必要。开辟一个区间,给游人参与自由创作竹工艺品的场所和机会,将竹文化溶入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区。
宜宾市长宁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说明书 3、南部休闲度假旅游区
南部休闲度假旅游区,包括翡翠峡溶洞群、氡温泉、石笋削岩、葡萄井、竹海迷宫(溶洞)、桃源仙洞、笔架丈峰、宝屏秀色、五车书石景、文庙、天主教堂、小峡、石林(石陇山)、洗碗口翠湖等主要景区景点.
本区建设重点是龙头氡温泉和翡翠峡溶洞游览区。龙头温泉具备建设中型温泉疗养保健度假地的资源条件。该地紧邻竹海景区,有宜—叙公路贯通,地形开阔,为度假区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以温泉保健旅游为主题,推出温泉保健、沐浴、浴疗、度假休闲、娱乐和其他体现温泉丈化的项目。规划以洞穴观光旅游为主题,开发峡谷观光、乘竹伐、观蝶、洞穴观光探奇、田园观光(硐底周围)等项目。
本区开避游览、休疗养等一系列旅游活动,并保留和完善棋牌传统活动,突出休闲度假特色。南部旅游区远期将形成以双河为中心,龙头,梅硐为支撑点的旅游体系。
八、县域综合防灾规划要点 (一)抗震规划
长宁县位于我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度区(0.1~0.15≈7度设防)。依据川南地震破坏性区划,宜宾属5~5.9级地震区,6度设防区。长宁县地震防护等级为6度。 (二)防洪规划
1、防洪规划
长宁县特殊的地形特征和水文特点,造成长宁县内外洪涝灾害较多,由于暴
32
雨强度大,山体陡峭,故山洪、河溪泛滥。 长宁县城防洪安全主要受淯江河洪水威胁,按30年一遇洪水位设防(洪水位267.44米加0.5米安全超高设防)。重点工程按50年一遇标准校核。淯江河按30年一遇防护标准已修建部分滨河防护堤,上游修建有水电站拦河坝,不易受洪水威胁。
长宁县域目前防洪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河岸无防护工程,部分乡镇建有一定程度的防护工程,但局部工程无法起到全面防护作用,防洪能力较低。
2、规划措施
改造城区地下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加建污水管道系统,原有的雨污混流管道用作雨水管道,并加以整治提高排洪负荷,对断面小的进行改造加大过水断面,无下水道的道路加建排水管道。
整治、疏通河道,加大河道的防洪能力。
加强对现有河道的综合治理,截弯取直,部分河段拓宽、疏淤,形成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地形和现有水利设施条件,采用蓄水、饮水、排水相结合的工程措施。 (三)人防规划
1、 降低县城旧城区人口密度,新建区域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和蓄滞洪区,在地质环境较不适宜建设区内应合理确定城市建设规模和内容。
2、加强对危险品源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的管理。在治理现有危险源同时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对于现状无法满足安全规范要求以及具有重大安全隐
宜宾市长宁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说明书 患的危险源,根据规划实施调整并尽快排除。对于城市生产生活所必需的高风险设施,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审慎建设、严格管理。
3、重要目标、市政公用设施相对分散布局,增加灾时应变能力。 4、 改革管理体制,建立长效机制,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全县的防灾减灾工作。
5、 完善医疗急救网络,为市民提供及时、适宜和高质量的疾病预防、医疗、救治服务,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6、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建设防灾避难场所,确保避难场所面积充足和疏散通道畅通,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防灾避险。 (四)消防规划
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宁县仅有消防站一个,县消防大队业务管理。现有消防车2辆,消防队员12人,负责县城及竹海景区消防任务。其余乡镇无消防站,只有简易消防设施。长宁县现状消防设施不足,只有2台消防车,无特种消防车;消防栓数量不够,防护面积有限;消防通信设施不健全。
2、消防规划
规划建设现有长宁县标准普通消防站,并建设成为消防指挥中心,用现代化手段调度指挥全县消防队伍,在长宁镇另行选址建设县特勤消防站。在县域二级城镇建设小型普通消防站;其余三、四级城镇以建设兼职消防站(点)为主;在蜀南竹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佛梨山等风景名胜区,设立护林防火站和火警瞭望台,并架设电话专线与消防站联系。
33
九、县域环保环卫设施规划 (一)生态环境保护
发展城镇气化、电气化事业,提高电气化率、燃气普及率,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完善县域城镇排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保护饮用水源,确保城镇饮用水水源水质,对饮用水源要定期监测。
综合控制措施规划:深入开展环保宣传,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并逐步增加环保投入,切实解决污染治理资金渠道。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并推广实用环保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县域绿化率,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加强“三废”综合治理,变废为宝,工业企业建设要实行“三同时”,有“三废”处理设施,达标排放。城镇近期要发展沼气化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初步处理,条件成熟时修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农村要发展沼气池、氧化塘等简易设施,即可生产能源,又可养鱼种草。
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70%以上,25度以上的陡坡地要基本实现退耕还林,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二)环卫工程
垃圾填埋场设在城区外,垃圾收集覆盖全部县域,逐步推行垃圾袋装化,密封集运,实行卫生填埋。特殊垃圾集中于宜宾市特殊垃圾处理中心处理。
第五章 上位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评价与调整
一、对上位规划的评价
宜宾市长宁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说明书 2010年12月,《宜宾市长宁县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在总体规划中,从县域的功能结构、产业布局、村镇体系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方面均作了详细和合理的安排,为长宁县未来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对各村镇在产业发展、村镇结构、行政区划调整、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聚居点等级等相关方面均作了规划布置和科学安排,为下一步的村镇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总体规划更多是从宏观的层面解决全县的发展方向,而在微观层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基础设施方面相关指标偏高,需要进行调整。 二、对上位规划的调整
(一)综合用水指标及水源选择
1、综合用水指标
全县用水普及率100%。长宁县城综合用水标准为500升/人·日(其中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为300升/人·日),远期供水总用量6万吨/日;其他乡镇350~500升/人·日,总用水量约3.5万吨/日;全县城镇用水量为9.5万吨/日。
村庄按150-250 L/人·d计。乡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满足需求。 2、水源规划
河流沿岸城镇给水源以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为主,适当辅以地下水。规划远期新建水厂取东山水库水作为长宁县城、古河及沿岸工业集中区的用水水源。农村采取井水、山泉为供水水源,推广集中用水,大力发展机井,彻底解决城镇居
34
民和农村人畜饮水问题。
上述规划中,综合用水量均偏高,用水量根据规范和实际用水情况,应调整为县城综合用水标准为300-400升/人·日,乡镇200~300升/人·日,村庄100-150 L/人·d。
此外,新村聚居点应设高位水池或水塔,以满足聚居点村民用水的需求。 新村聚居点对水源的选择应有多种方式,如采用清水泵房、山泉水、地下水、山地蓄水等。彻底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 (二)电话普及率
2020年城镇电话普及率80%,农村电话普及率40%。全县手机普及率50%。 上述规划中,城镇电话普及率80%偏高,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为2020年城镇电话普及率70%,农村电话普及率40%。 (三)消防规划
规划建设现有长宁县标准普通消防站,并建设成为消防指挥中心,用现代化手段调度指挥全县消防队伍,在长宁镇另行选址建设县特勤消防站。在县域二级城镇建设小型普通消防站;其余三、四级城镇以建设兼职消防站(点)为主;在蜀南竹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佛梨山等风景名胜区,设立护林防火站和火警瞭望台,并架设电话专线与消防站联系。
上述规划中,规划表述和消防站分级不明确,消防站应分为一级消防站、二级消防站。县城设一级消防站,乡镇设二级消防站。 (四)环卫工程
垃圾填埋场设在城区外,垃圾收集覆盖全部县域,逐步推行垃圾袋装化,密
宜宾市长宁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说明书 封集运,实行卫生填埋。特殊垃圾集中于宜宾市特殊垃圾处理中心处理。
上述规划中,对环卫设施的设置没有详细的规划作指导。 1、公共厕所
在新村聚居点,大型(人口600人以上)以上的新村聚居点至少设置一个独立式公共厕所。
2、垃圾收集、转运站
(1)供居民或村民直接倾倒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其收集服务半径不大于200m、占地面积不小于40m2。
(2)垃圾收集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垃圾箱、废物箱、果皮箱等。大型以上新村应设置2个以上的垃圾收集点。
(3)废物箱的设置一般沿道路设置间隔80m~100m。
第六章 县域新村建设布局规划
一、县域新村建设动力
(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倾斜和支持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要求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并就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2008年以来,为应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