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从花滩至双河的资源开发工业发展轴。重点以发展资源开发加工工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
沿两条工业轴线分别布局三个工业集中区:一是龙双(龙头—双河)工业集中区,引导以矿产资源为主要原料的工业企业进入。二是长宁镇宋家坝工业集中区,以县城为依托,引导科技含量较高,资源消耗小的轻工、食品加工等一、二类工业企业进入该工业聚集区;三是下长工业集中区,作为长宁县2020年以内重点发展工业集中区。
(三)第三产业及旅游业发展规划
围绕打造建设 “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战略定位,依托“蜀南竹海”国家级风景区,抓住四川旅游发展机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各要素上档升级。全力建设中国生态经济强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的竹生态养生旅游目的地,培育和壮大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旅游主导”作用,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1、旅游主导产业
立足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加速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打造旅游品牌。发展壮大以生态养生、竹文化、喀斯特地形地貌、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一城一廊四区”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以养生休闲为龙头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和系列化旅游产业,把长宁县城建成具有海外知名度的竹生态养生名城。
(1)建设竹生态养生名城
依托竹海知名度和长宁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养生休闲产业,着力建设竹生态养生名城。
宜宾市长宁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说明书 建设养生休闲产业,集中布局县城养生产业。依托“蜀南竹海”、“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竹子之乡”、“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等金字招牌,抓住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县的大好机遇,优化长宁县城的功能布局,规划建设养生配套服务产业集中区,规范养生产业发展。
增添县城竹文化元素。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打造、文化塑造上,增加竹生态元素,增加竹文化内涵,建设竹生态名城。积极建设竹文化公园、竹生态博物馆;建设竹产品展示、销售集中街区和专业市场。
建设旅游接待中心。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在县城建设2家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酒店。将三里半区域打造成游客集中接待区域。积极改造现有宾馆酒店,提升档次和接待能力。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发展出租汽车,优化县城公交线路,完善旅游站点建设,提升长宁旅游客运的通达能力。发展特色餐饮,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形成产业化经营,丰富旅游商品市场。 (2)实施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差异化战略,树立精品意识。
立足长宁自然禀赋,面向海内外游客开发竹养生、竹文化、休闲文化、生态文化、川南地方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家乐,建成一批观光、休闲、娱乐的乡村俱乐部。面向城乡居民推行户外休闲娱乐及健身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加大竹笋、竹荪、竹海豆豉、竹海腊肉、竹工艺品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形成产业化经营,丰富旅游商品市场,提高长宁县旅游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3)实施双心一线的空间战略
强力打造蜀南竹海这一旅游中心,强化蜀南竹海对全县旅游发展的带头作
16
用,展现竹海风景区的独特魅力。开发建设淯江河县城段水上风光;加快“竹海三江世外桃源”建设进程,着力将“竹海三江世外桃源”打造成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会议商务为一体的世界级旅游精品和长宁、宜宾乃至川南旅游环线的重要支撑中心。重点发展县城这一旅游服务中心,突出生态城市格局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养生休闲娱乐文化设施,以丰富的活动为突破口,刺激住宿和娱乐购物消费。系统开发开佛—长宁—竹海—三江湖—梅硐这一旅游精品线路,整合旅游资源,通过舒适、便捷、快速的交通线路建设提升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把国家AA级景区“西部竹石林”为中心的葡萄井、竹海迷宫、竹海氡温泉、翼王峡、翡翠峡等景区景点建成充分体现川南民俗文化、苗家风情、喀斯特地貌风光的特色生态旅游区。把国家AA级旅游区佛崃山为主体的佛教文化度假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区。
(4)实施旅游商品开发战略
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聘请能工巧匠和知名艺术家来参与旅游商品的研制与设计,形成以竹制品为主的传统工业品系列、现代旅游纪念品系列、名特土产品系列、地方特色艺术精品系列等商品,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文化复兴与形象塑造战略
从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入手,塑造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文化是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是旅游产品之魂。通过挖掘地域传统文化,培育城市现代文化提升旅游产品品质。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升城市的影响力,让游客有积极而舒适旅游体验,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有利于开拓旅游市场。
2、商贸流通业
宜宾市长宁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说明书 (1)加快商贸流通企业和商贸中心建设。在县城建设1—2个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场所,使之成为全县综合经济功能较强的物流中心。建设综合性的商贸中心,不断提高全县商品的物流速度和流通效益,激活全县商贸经济。 (2)发展特色市场,形成市场体系。通过政策扶持和多元化投资,加速建设果品、竹类产品、畜牧产品、旅游商品等专业市场,建设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大力拓展农村市场。鼓励和支持城市连锁企业将连锁经营网点向农村延伸,重点加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大力支持各类营销企业、专业营销大户的发展,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经销龙头企业。
(3)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流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流通效率,促进流通业的健康发展。
3、交通运输业
(1)加快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客运业发展。加快出租汽车增量,优化县城公交线路,按规划发展城市公交车数量和提高公交车档次。加快旅游客运业发展,拓展长宁与省内外各城市(景区)的旅游客运直达线路,提升长宁旅游客运的通达能力,积极发展农村客运。
(2)整顿货运秩序,促进物流发展。积极改进货物运输服务形式,多层次拓展货运业务,加快货运场站建设,培育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使货物运输业向专业化物流化方向发展,以满足我县工农业生产、商贸流通业等的快速发展需要。
4、房地产业
(1)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给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着力改善广大中
17
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大力鼓励乡镇居民到县城购房。全面完成旧城改造,推进新区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规范乡镇房地产建设,促进乡镇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2)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地产和休闲地产,适应农村城镇化的需求,顺应农民改变居住环境的愿望,积极鼓励发展集镇房地产业
(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信贷和住房保险,大力拓展房地产二级市场,加大住房营销力度,规范装饰装修市场秩序,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的分业经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5、文化娱乐服务业
(1)传承长宁竹文化精髓,通过文物建筑、日常用品、餐饮、服务等体现川南特别是长宁风格,融入竹文化内容,以说唱艺术、方言土语多样化表现形式来充分展现长宁的特色文化艺术,建设县城竹工艺一条街和展示竹文化的主题公园。
(2)进一步挖掘完善开佛的佛崃山宗教旅游文化,双河古镇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化石文化;梅硐镇的苗族文化、竹石林文化;三元乡的民间说唱艺术等,加强文物修缮和保护,使之成为体现长宁悠久文化和历史的见证,形成重要的旅游景点。
(3)按照“城内休闲、城边观赏十里淯江”的思路。突出特色,逐步形成规模宏大,类型齐全,设施完善,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要的主体文化娱乐服务体系,形成不夜城热闹繁华景象。
(4)加强文化娱乐市场管理、调整文化娱乐设施规划布局,积极培育和开拓
宜宾市长宁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说明书 文化市场,扩大引资范围,吸引外商投资和更多民间资金投入,提升文化娱乐品位,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促进文化娱乐繁荣发展。
6、金融、保险业
完善金融体系。鼓励长宁各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机制,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引进大型商业银行在长宁设立分支机构。发展融资担保服务,建立长宁县各种类型的融资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本组建商业性担保机构或企业会员制担保机构,改善金融投资环境。充分发挥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转变服务机制、降低服务门槛、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支持保险业发展,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保险公司及其分公司在长宁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提高保险服务质量。
7、农村社会综合服务业、公共服务
为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产品加工、销售,提供高质量的产前、产中、产后专业技术服务和综合配套服务,逐步建立起多行业、多层次、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加快劳动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市政服务功能,提供便捷、高效的公用服务。强化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快生态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治安防范网络体系。
8、社区服务业
加强社区服务,建立服务门类齐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
18
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和规范化进程,增强社区就业安置能力。探索社区服务公司化运作的新模式,积极发展家政、维修、养老、网络、幼儿、文体娱乐、医疗卫生保健等服务。
三、县域城镇化水平
近10年长宁县域人口变动情况统计表 年份 总人口 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 综合增长 (人) 率(?) 率(?) 率(?) 1999 423846 1.23 8.55 8.48 2000 424251 0.96 0.96 0.95 2001 425433 1.35 2.79 2.78 2002 427185 1.22 4.12 4.10 2003 428166 2.29 2.30 2.29 2004 429698 2.11 3.58 3.57 2005 430770 2.58 2.49 2.49 2006 431987 3.23 2.83 2.82 2007 438168 3.20 14.31 14.11 2008 441911 3.20 15.32 14.89 2009 44399 2.7 16.10 15.32 (一)县域总人口预测
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1999年和2006年,人口有两次较大的突变,剔除突变因素,可计算出长宁县县域人口综合增长率为2.7?,据此,近期人口增长率按2.7?考虑,远期由于计划生育影响,参考宜宾市总体规划按1.8?可推测:
近期2015年县域人口为:443999×(1+2.7?)5 = 450025人,按45万人计; 远期2020年县域人口为:450025×(1+1.8?)5 = 455443人,按46万人计。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1、方法一:经济水平相关法
宜宾市长宁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说明书 经济水平对数相关模型为北京大学周一星对数相关模型: Yn=44.3999lgXn-74.96
式中Yn和Xn分别代表第N年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以美元计) 2009年,长宁县人均GDP为15035元,按当年年底外汇牌价,折合美元约为1600美元,根据该模型,现状城市化水平应为48.4﹪,而实际长宁县城镇化水平仅为36﹪,偏差系数为0.63,说明长宁城镇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预测今后城镇发展将逐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偏差值将逐渐缩小,根据宜宾区域该偏差值的变化情况,预测长宁在2015年、2020年分别为0.7、0.85。
根据长宁县经济预测,长宁县2015年、2020年人均GDP分别为2600美元/人、4200美元/人,加偏差系数校正得:长宁县2015年、2020年城镇化水平分别为33.88﹪、41.14﹪。
2、方法二:区域城镇化水平类比法
2009年宜宾市城镇化水平为为36.56%,规划2015年为41%,2020年为50%。现状宜宾城镇化水平类比偏差系数:0.7,考虑长宁城镇化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近期会很快增大,远期也有增大的趋势。预测到2015年、2020年,该类比偏差系数分别为0.8、0.9。则计算,长宁县2015年和2020年城镇化水平分别为42﹪和50﹪。
3、城镇化水平预测结论
综合以上两种方法,预测结果如下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县域人口 443999人 45万人 46万人 城镇化率 24.91% 42% 50%
19
城镇人口 110612人 18.9万人 23万人 四、县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 (一)县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城镇体系在空间上形成“一心、两轴、三片”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梯度推进、分步发展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心”:以长宁镇为核心增长极,建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的新兴旅游城镇。
“两轴”:构建两条经济发展轴线,主轴线为“(江安)—下长—古河—长宁—竹海—双河—(兴文)”经济带;次轴线为“(珙县)—硐底—龙头—(兴文)”经济带。通过两条轴线,发挥极核辐射作用,同时连接三大经济片区,构建县域网络经济。
“三片”:根据自然资源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把全县划分为“三大经济片区”。
A、北部综合经济区
以下长镇、古河镇、开佛乡为主体,包括梅白乡、三元乡、铜鼓乡等。规划构建以一、二类工业为主体,农业、商贸和休闲旅游为辅助的产业体系,逐步引导人口经济向本区域集聚。
B、中部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
以县城为依托,竹海镇、梅硐镇为主体,包括老翁镇、双河镇南部区域、龙头镇东部区域及桃坪、井江、铜锣、富兴四个乡。以蜀南竹海、梅硐石林为支撑的生态旅游经济区,以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旅游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
宜宾市长宁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说明书 C、西南部资源开发加工经济区
以龙头镇、双河镇为中心,包括花滩镇、硐底镇。重点发展以矿产资源开发加工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经济区域。 (二)县域城镇等级结构
根据长宁县村镇现状基础及发展趋势,把全县村镇划分为五级:
一级县域中心城市: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即县城长宁镇。
二级中心镇:几个片区中心城镇,包括竹海镇、古河镇、双河镇、下长镇。 三级一般镇:即服务于本镇及周边场镇的地区性城镇,包括老翁镇、花滩镇、硐底镇、龙头镇、梅硐镇、开佛乡、富兴乡、三元乡、梅白乡、铜鼓乡、铜锣乡、井江乡、桃坪乡。
四级中心村:即服务于周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较为完善的村庄,(67个)
五级基层村:一般村庄(120个) (三)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按城镇承担的经济职能分为六类: 1、综合型
包括长宁镇、双河镇。长宁镇是综合型旅游城市,重点发展旅游、食品加工、竹类加工、建材等工业,积极开拓高新技术行业,第三产业以旅游服务、商贸为主。工业以一类工业为主。双河镇为南部中心,应加快完善片区中心城镇职能,服务于县域南部片区和邻县城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