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时:按时。 涘:水边,岸。
辩:通假字,通“辨”,分辨。 望洋:抬头仰视的样子。
22.将这段文字中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知道的道理很多,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23.这段选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用主观的视觉感受来表现客观世界中黄河的宽阔和大海的浩瀚。 (二)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4.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初:当初。
寤生:逆生,难产。 亟:屡次。 弗:不。
25.分析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交代姜氏和郑庄公之间矛盾的起因:因庄公寤生,姜氏恶之,而偏爱共叔段,甚至欲立共叔段为太子。 26.这段文字中姜氏偏爱共叔段的表现是什么? 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
(三)阅读《战国策·齐策四》中的一段文字。
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 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
田骈曰:“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訾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也!” 田子辞。
注:①田骈:齐国文士。②高议:高论。③设为不宦:提倡不做官。设:提倡。④为役:为百姓效劳。⑤设:假托。⑥嫁过毕:比嫁者有过之而无不及,意思是说比出嫁之女还会养孩子。⑦訾:同“资”,财富。中:古时的一种量器。⑧徒:侍从。 27.解释加点的字。 訾养千钟:俸禄。 子何闻之:听说。
28.文中齐人主要是借“邻人之女”为喻以“”喻“”,用“”喻“”(用原文回答)。 以“设为不嫁”喻“设为不宦”,用“嫁过毕”喻“富过毕。” 29.这则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听其言,观其行”,才是识别他人言行真伪的唯一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 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 欢笑和眼泪。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关在这个小圈子里,我禁不住几次问我自己:难道这十八年全是白费的?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30.这十九年中,改变的是什么?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
改变的只是装束和名词;没改变的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悲剧。 31.文中“我”为什么“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十八年过去了,作者感到眼前的一切没有变化,仍是闭塞、停止、落后、愚昧,后代人仍重复着前代人的悲剧,成为旧制度、旧礼教的牺牲品,对现实的失望和逐渐醒悟,使得作者“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32.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极度愤怒之情。 (二)阅读《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这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恶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恶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这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33.本一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使人对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懑情绪,同时也表达了使人对祖国至痛至爱的复杂感情。 34.这首诗都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泥人、象征等手法。
35.“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
(三)阅读《门槛》中的一段文字。
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36.“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着什么?
象征着革命者已抱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37.“傻瓜!”的咒骂在此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市侩和怯懦者对于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诋毁。 38.最后一句评价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赞美与崇敬。
语文应试模拟第4套
一、选择题:
1.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郑伯克段于鄢》)。
2.《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属于作者重点记述的战役是(萧关之战)。 3.《张中丞传后叙》中所说的“守一城,捍天下”的“城”是指(睢阳)。 4.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陶渊明)。 5.《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
6.我国诗歌史上被誉为“诗史”的是(杜甫)。 7.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
8.下列哪位作家的诗歌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辛弃疾) 9.《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鲁国)。
10.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宝玉对封建“仕途经济”生活道路的鄙视和叛逆)。 11.《礼记)是一部(儒家著作)。
12.《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语言特点是(柔中寓刚)。
13.《冯谖客孟尝君》中最能表现冯谖的政治才能的情节是(墨家著作)。 14.《楚辞·九歌·国殇》的语言特点是(语言整齐,节奏短促)。
15.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五?莫非曾经做过令人仇恨的事吗?)。 16.《门槛》一文是(散文诗)。
17.冰心擅长写散文,其文体被誉为(冰心体)。
18.郭沫若在《炉中煤》中,借“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种修辞方法是(新文艺腔)。 19.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拟人 比喻)。 20.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老舍)。 二、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