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最终的影响。
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已经认识到追求展示知识形成过程,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的模式被追求学生的思维过程所取代,陶醉在自己创造的意境当中, 陶醉于学生羡慕的目光之中, 津津乐道于自己讲解的兴奋时代应一去不复返了。再反思那种模式的教学,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教师解题方法的再现;课本知识的记忆与再现;面对新问题时,思维的苍白与无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又我想起老子的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更希望学生从简单的模仿与操作升级到有自己新奇的想法, 有创造的乐趣, 有社会实践的需求,有自己学习的愿望。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理解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场面,而这种场面的支撑点就应是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指:有一定组织形式;有一定活动方式;有一定活动内容或对象;有一定目标或任务;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 我们在这里主要研究以学生互动为主的活动形式。
为了形成师生或生生互动的局面, 就需要有相应的问题情景或学习任务, 因此,从实际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构成情景或任务是活动的起点, 所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而形成问题是活动的特点。 但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