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
2.1 能够熟练利用现代交流媒介进行工程表达,并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等,并可进行说明与阐释
2.2 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和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2.3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2.4能够跟踪汽车服务工程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3.外语交流能力
3.1 熟练阅读外文材料和文献,具备较强的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 3.2 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7)
1. 职业道德规范
1.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敢于负责任,并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
1.2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知识,恪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汽车行业企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1.3 为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
2. 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1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承担有关健康、安全和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2.2 具有汽车产品、生产过程及装置的安全可靠性、环保关联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5
培养标准实现途径
能 力 知识体系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 基础科学知识 课外自主实践 实现途径 课 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及实验、大学英语 其他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英语计算机考试 社会学、哲学、心理学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一般公共基础 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汽车服务工程基础、汽车营销与策划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控制技术及应用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电工电子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机械原理、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能力拓展训练、开放实验室项目 工程图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基础 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基础、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服务工程基础 汽车CAD/CAE 汽车构造拆装实习、基础强化训练 汽车创新设计训练、开放实验室项目、机动车驾驶证项目、汽车或机械学科竞赛 汽车生产实习、岗位实习、毕业设计 管理技术与拓展知识 基础科学知识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校内实践环节 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知识 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专业基础知识 课外自主实践 基础科学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应用设计分析知识 校内实践环节 课外自主实践 企业实践环节 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 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应用适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分析和解决汽车服务工程的实际问题,并经过汽车产品规划与开发、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汽车性能检测、专业及专业发展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 课外自主实践 拓展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拓展知识 校内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参加讲座或学术报告会、企业讲座 汽车新技术概论 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服务系统规划、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技术、汽车诊断实验 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汽车碰撞与安全、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可靠性、汽车保险与理陪、国际汽车贸易理论与实务、汽车物流工程 汽车维修实习 36
能 力 知识体系 汽车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工程创新的基本能力。 具备系统思维和工程推理能力,具有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以及设计、实施和控制初步能力 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价值效益意识,能够参与跨专业及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 面对社会和环境的各种变迁具有较强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及社会服务意识 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课外自主实践 课 程 汽车创新设计训练、开放实验室项目、汽车或机械学科竞赛 汽车生产实习、汽车后市场工程实习、岗位实习、毕业设计 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服务系统规划、汽车营销与策划 汽车创新设计训练、开放实验室项目、论文 毕业设计、汽车后市场工程实习、汽车生产实习、岗位实习 大学计算机基础、英语 社会实践、能力拓展训练、汽车创新设计训练 毕业设计、 汽车生产实习、岗位实习、汽车后市场工程实习 大学计算机基础、英语、社会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英语听说训练、军事训练 毕业设计、汽车生产实习、岗位实习、汽车后市场工程实习 社会实践、参加讲座或学术报告会 实现途径 企业实践环节 专业基础知识 课外自主实践 企业实践环节 一般公共基础 课外自主实践 企业实践环节 一般公共基础 校内实践环节 企业实践环节 课外自主实践 社会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思想道德一般公共基础 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育、英语 专业与专业发展 专业导论、汽车服务工程、职业生涯指导讲座 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服务系统规划、汽车市场调管理技术与拓展查与预测、国际汽车贸易理论与实务、汽车服务企知识 业财务管理 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技术、汽专业知识 车营销与策划、国际汽车贸易理论与实务 汽车后市场工程实习、汽车生产实习、岗位实习、企业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
37
附件3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
本科培养计划
一、本科阶段的培养计划
1.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机械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拥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即可从事汽车工程领域的产品规划与开发、性能检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汽车及零部件设计、汽车试验等工程领域的工作。
2.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及汽车服务工程的基础理论,培养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试验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在汽车服务工程中的应用知识,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技术、营销和贸易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工程素质。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其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以及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产品和工程要求优化、设计有关产品、工艺系统及设备,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
38
(4)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应用适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分析和解决汽车服务工程的实际问题,并经过汽车产品规划与开发、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工程创新的基本能力。
(5)具备系统思维和工程推理能力,具有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汽车及工程的设计、实施和控制初步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价值效益意识,能够参与跨专业及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
(8)面对社会和环境的各种变迁具有较强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及社会服务意识。
3.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管理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B、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B、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服务系统规划、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工程等。
4.特色课程
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营销与策划。
5.学制与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答辩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达到了见习(初级)汽车服务工程师技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