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mens PLM Software、Sun Microsystems,以及他们的全球运营机构发起,着力于提高学生适应国际化需求的工程能力,开展学生自主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训练,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高校和学术机构进行战略性的支持,将以数学为基础的CAD/CAM/CAE整合进战略学术合作伙伴的课程,培养未来的汽车产品寿命周期的管理团队。汽车学院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PACE计划已获批准,通过实施该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
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和技能培训等项目,对我校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资培训、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积累了一定基础,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也坚定了我们做好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教育的信心。
10
3. 试点规模及学制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项目,根据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的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和现有工作基础,试点规模为现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班的规模,4个自然班, 140人左右。采取零批次单独招生,根据成绩择优选拔,确保生源质量。
基本学制分4年和6年两种。本科学制4年,完成学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和准应用工程师资质。硕士研究生学制6年,完成学业后授予工学工程硕士学位和准设计工程师资质。
试点班学生中的50%可以免试进入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该班在本科学习的前3年采用“末位淘汰”与“分级介入”相结合的动态学籍管理模式,以确保学生培养质量。试点班学生的学籍异动在每学年初(9月)完成。
试点班学生的学籍异动原则上在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范围内进行。根据学生学分及综合考评情况,对试点专业学生进行“升级”确认,对学分未达到最低要求的学生实施“淘汰”或降级学习。
学籍管理及异动条件
年学级 期 1 大一 2 3 大二 4 5 大三 6 7 大四 8 1 教育内容 通识教育 学科教育 专业教育 企业工程实践 毕业设计(在企业完成) 课程教学 “升级”条件 取得一年级总学分的三分之二 取得二年级总学分的四分之三 取得三年级总学分的四分之三 工程实践总结报告合格才能进入毕业设计 取得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可以毕业,但只有当GPA≥2.0才能进入硕士阶段 取得研一全部学分 11
中途“介入”条件 取得所学专业一年级总学分的四分之三 取得所学专业前两年的全部学分 取得所学专业前三年的全部学分 研
年学级 期 一 2 3 研二 4 教育内容 企业工程实践 学位论文(在企业完成) “升级”条件 中途“介入”条件 试点专业学生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采取学校现有学生管理模式,同时积极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试点专业学生就业采取自主择业与推荐就业形式相结合,鼓励学生与联合培养企业和单位提前签定就业协议,将学生在校实践环节的培养与企业岗前培训深入结合。
12
4.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
1.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
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 3.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4.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5.江西江铃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6.江峡汽车修理厂
7.武汉华星汉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8.深圳市中汽南方投资集团 9.深圳市标远富特有限公司
10.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11.湖北三环华通汽车有限公司 12.湖北三环劲通汽车有限公司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见附件1
13
5. 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5.1 培养目标和要求
5.1.1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机械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拥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即可从事汽车工程领域的产品规划与开发、性能检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汽车及零部件设计、汽车试验等工程领域的工作。 5.1.2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答辩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汽车服务工程学士学位)。达到了见习(初级)汽车服务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获得见习(初级)汽车服务工程师技术资格。
5.1.3 知识、能力与素质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其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以及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产品和工程要求优化、设计有关产品、工艺系统及设备,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