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环节名称 汽车构造拆装实习 内容和要求 熟悉了解汽车主要总成及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初步掌握汽车总成的拆装程序和基础技能 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汽车主要总成及零部件故障诊断的操作规程,掌握汽车维护和保养的基础技能,了解汽车修理等级和大修工艺。 小 计 周数 2 1 14.5 学分 2 1 15 汽车维修实习 (2)课外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名称 创新设计训练 能力拓展强化训练 开放实验室项目 机动车驾驶证项目 汽车或机械学科竞赛 其他学科竞赛 社会实践 内容和要求 在老师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参加1~2项国家、校、院创新课题以及指导老师的实际科研课题, 并独立承担部分工作,提交相关报告或论文,并参加答辩。 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项目,并通过相应考核;;5 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参加开放实验室项目的设计、立项及相应的研究工作,并通过结题考核。 课外时间进行机动车驾驶培训,并通过考查,获得资格证。 大学生创新竞赛、其他竞赛活动 数学、建模及文化、体育等方面,根据不同奖项给予不同的奖励学分 提交社会调查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出有效建议及问题解决方案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英语及计算机考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水平考试并获相关证书者 论 文 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或被录入会议论文集 每篇论文 2~3 2 1 1 学分 4 2 4 2 2 1~3 1 2 参加讲座或学术报告会 参加规定次数的讲座或学术报告会,并提交详细记录与心得 注: (1)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外特色实践环节不得少于10个学分。超过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数内。 (2)凡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计学分,不重复计学分。 20
5.4.3 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环节名称 内容 要求 学分 熟悉汽车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规划与开等环节,了解汽车生产的工艺流程发、汽车生产工艺、汽车生产物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对汽车汽车生产实习 流、汽车产品质检、汽车生产管生产物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理 检验、汽车生产质量与控制的关键环节有基本认识。 掌握汽车市场调查的方法,熟悉汽汽车市场调查、汽车销售、汽车车销售、汽车配件管理、汽车维修汽车后市场工物流、配件管理、技术服务、网与信息反馈等汽车服务工作,了解程实习 点管理、事故勘察、机动车保险汽车事故鉴定与勘察的工作流程及与理赔 分析方法。 通过轮岗了解各种工作岗位的工作熟悉各主要实习岗位:汽车销售特点,熟悉各个主要岗位的运作现服务公司、市场部、技术中心规状和规律,能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岗位实习 划部、质量部、供应链管理部、针对企业的现状进行评价,培养学各生产车间; 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通过调研和文献查询,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工程问题、能够分析工程问题中关键点、根据关键点能够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文献检索、创新命题、沟通,说服团队以获得支持、充分方案设计与讨论、风险预测、项了解项目进行存在的风险,包括经毕业设计 目实施、课题交流、工程控制与济和技术风险、提出详细的设计方调整、课题完成总结、撰写论文案,并预计成果节点、对阶段性成或说明书 果和问题及时交流,撰写汇报材料或PPT演示项目的整个过程和节点应该可控,并能够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论文应达到学士优秀论文水平 小计 2 4 4 15 25 企业培养方案见附件4
21
6.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6.1 组织保障
6.1.1 成立“汽车服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委员会和试点工作组,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体系
专家委员会由汽车学院院长任主任,专家委员会成员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合作培养企业负责人,企业教授级高工、汽车服务工程系主任、汽车试验中心主任、学科责任教授等学校与企业的各方面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卓越汽车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
试点工作组由汽车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汽车服务工程系主任副组长,教学办主任、学工办主任、实验中心负责人、各相关企业一线负责人参加,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管理、组织、协调。学院教学办负责处理日常工作,负责起草相关教学管理文件,协调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师资聘请与培训,学生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等。在各合作企业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站,明确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到企业后的各项工作。 6.1.2 建立会议制度,搭建校企交流平台
每年协助汽车行业董事会组织召开一次汽车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议,及时沟通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信息,及时了解行业动态。
每年召开三个座谈会,即学生座谈会、骨干教师座谈会、企业人员、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感受、企业期望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及时发现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为下一步方案的优化与落实提出预案。
每学期召开1-2次试点工作会议,研究讨论本学期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计划情况,提出下学期计划执行方案,落实各环节责任人。
22
6.2 条件保障
6.2.1 建立激励机制,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工程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试点专业的相关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定期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了解生产实际,提高教师的工程素养。同时,专业教师加强与企业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共同完成技术开发等方式,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另外,采取一定措施鼓励教师提升工程能力。另一方面,聘用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日常教学活动,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讲座,为学生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的教育、工程师方面的基本训练。形成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两方面共同组成的教学队伍。通过相关政策的实施,做到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师要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在4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
在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环节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研究性学习提供指导,企业导师为学生实践和设计创新提供指导或现场咨询。
6.2.2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施开放教学
统筹校内外资源,加强学科之间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我校在汽车学科的传统优势,将科研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利用校内各个研究基地现有的大型设备、试验体系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出台实验设备管理条例、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鼓励实验室、科研基地、训练基地对学生开放。利用学校举办国内、国际会议机会,安排学生参与接待、服务、交流训练,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外语交流能力。
23
6.2.3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
学校将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实践教学工作。学校每年基本建设经费将向试点专业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建设倾斜。
6.3 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教学过程监控
实行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形成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段式的集中监控和教学过程的随机监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
领导听课与巡视检查: 开学初、期中及期末,校、院(部)领导带队开展教学巡视。坚持校、院(部)领导及职能部门干部听课、巡课制度。
督导员全面督查: 通过随机与重点听课、开学初及节假日后教学检查、考试巡查,对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实习等环节进行过程跟踪检查和有针对性地抽查,以及围绕教风、学风等展开座谈与调查等,实现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管理部门监控: 教务处通过规章制度与质量标准建设和科学管理,实现教学质量控制;人事处通过岗前培训、外派进修、职称评定与教学质量挂钩以及政策倾斜等措施严把师资质量关。学工部与教学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学生事务的严格管理以及学风建设等,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作用。
教、学互评: 实施学生网上评教和教师同行听课评教、评学。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相长。
6.4 规范管理,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实践质量
6.4.1 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实习在计划阶段就应制订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依据岗位性质确定评价指标,并进行量化,统一标准,以求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一级指标明确评价内容,二级指标作为具体考核内容,并相应的做出成绩评定准则。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