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略)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①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精神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
②对有些内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大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③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3、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的认识
①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的发展呈现出流派众多,异彩纷呈的特点,其中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明显。
②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往往和时代发展紧密相联,是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反过来又影响到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哲学思想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趋向成熟。尤其是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最为突出,从荀子的“制天命而用制”到王充无神论的《论衡》,从范缜反佛教的《神灭论》到王夫之的“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和“动静结合”、“趋势更新”的朴素辩证法,使唯物主义思想逐步臻于成熟。
4、明末清初民主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相同点:二者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都提出了一些改造封建社会的主张。但在产生的历史条件、内容、影响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20
不同点:①产生条件:
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但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方以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经济条件:明清之际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文化条件: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②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③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到一定的影响;欧洲启蒙运动为北美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专题十、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二)主体线索梳理
1、古代主要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略)
①西周:犬戎活动在泾水以北和汾水以西地区。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在淮河流域分布着淮夷。
②春秋:在我国北方分布着狄、戎,南方分布着越族。
③战国:北方和东北草原主要分布着匈奴、东胡;东商沿海和珠江流域活动着越族。
④秦汉:边疆地区主要生活着匈奴、西域各族和越族。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
⑤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蜀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东晋十六国:自东汉末年开始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内迁。他们居住在今甘肃、陕西、山西至河北、辽宁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⑥唐:A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很快统一我国西北地区。
B回纥:原住色楞格河一带,唐太宗时回纥南移,归附唐朝,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各部,控
制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地区。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分裂。
C靺鞨: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7世纪中叶后,黑水和粟末靺鞨两部强大起来,
黑水在北,分布在黑龙江下游,粟末在黑水南部。唐玄宗时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D南诏:分布在云南西北洱海一带。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
E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⑦两宋: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契丹)、西夏(党项)、大理(南诏);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西夏(党项)、金(女真)、蒙古和大理。
⑧元朝: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忽必烈建立全国性政权,少数民族内迁,汉族外迁,民族融合步伐加快。
⑨明:北方活动着瓦刺和鞑靼,东北活动着女真各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皇太极改民族为满洲,改国号为清,顺治帝入关,用武力统一全国。
⑩清:在全国分布着50多个民族。总之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大杂居、小聚集、相互交错杂居。其中云南、贵州、广西、新疆等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数最多的省区。
2、维吾尔、蒙古、满族溯源
①维吾尔:回纥(唐)—回鹘(9世纪中期)—畏兀儿(元)—维吾尔(清)
②蒙古:蒙古(元朝)—鞑靼、瓦刺(明朝)—漠南、漠北、漠西(明末清初)。
③满族:黑水靺鞨(唐)—女真(北宋)—满州(明末清初)—满族(辛亥革命后)。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