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一定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注意天津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天津从金入主中原后,开始在河东区大直沽兴建直沽寨,元朝在三岔河口扩建成直沽镇,成为“漕运”和“海运”的交汇处,明朝1404年扩建天津卫,成为南粮北调、拱卫北京的重要大都市,天津历史上的重要大事,应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作专题复习。
5、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①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前提条件:在农业(表现4点)、手工业(表现5点)新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4点)。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江南一些地区。产生部门: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出现过程: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30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善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丧失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于是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拥与被雇佣的关系。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就是工人。主要特征:⑴微弱、稀疏;⑵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⑶发展水平低;⑷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②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发展表现:⑴范围广大;⑵部门增多;⑶手工工场规模广大。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煤业、台湾的熬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原因:⑴封建剥削沉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⑵地主、商人剥削所得钱财,多购置田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⑶政府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⑷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⑸封建行会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总之,最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三)重点问题延展
1、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作用和评价(略)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战国时期的临淄、邯郸、郢等。
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长安、洛阳、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如:明朝,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出现了一批专业性的工商业城市;对外贸易发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①前期以陆路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后期以海路为主。汉以陆路交通为主、海路为辅;唐不但有东西陆路交通,而且已开通向西、向东的海路交通;宋元明清时,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为什么从两宋时陆路贸易地位开始下降,而海路贸易地位却上升了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⑴是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相隔,如西夏控制河套地区。
⑵陆上丝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陆上丝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处内陆,只能向西运输商品,而我国传统的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的产地都在东南沿海。陆路西运,远离商品产区,既不经济,又不方便。何况对于环太平洋各国,陆上丝路无法到达。陆上丝路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要越过葱岭和戈壁沙漠,风沙弥漫,行程艰巨,又只能靠骆驼运输、运输量有限,而且时间久,运费高。
15
⑶与当时主要贸易商品有关,汉代对外贸易中丝织品占很大比例,而两宋时期陶器制品比重很大,其易碎,不适合于陆上长途运输。
⑷经济中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
⑸宋代航海业和船业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如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②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着力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③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④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3、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②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③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
②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
③“重农抑商”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④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保守,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积累,使旧的生产方式得以牢固、持久地保持。
⑤手工作坊和包买商与封建统治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⑥封建地租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这影响了手工业品的扩大再生产。
5、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①有利条件:⑴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
了充足的原料。
⑵发达的手工业。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⑶发达的商业。30多座大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
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⑷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⑸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②不利条件:⑴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⑵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
⑶封建制度的束缚。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⑷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
⑸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专题八、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成就、世界地位及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反思
(二)主体线索梳理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①造纸术:西汉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世界上所知道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4世纪东传,8世纪西传,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16
②印刷术: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板印刷品是我国868年的《金刚经》卷子;11世纪中叶北宋毕生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两宋时期向东传,同时向西传播到埃及和欧洲。
③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④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天文历法
①商朝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最长的纪日方法。
②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月食的纪录。
③《春秋》记载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④春秋时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⑤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⑥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纪录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的纪录。
⑦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制作的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⑧唐朝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测验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⑨元朝郭守敬主持编定的《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3、数学成就(略)
①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②南朝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000年。
4、医学成就(略)
①东汉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年。
②唐朝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5、地理学成就(略)
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200年。
6、农业和手工业技术
①春秋战国时期,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
②汉朝:在耕犁上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
农业手工业专著:①《夏小正》:夏朝历法中最早纪录农事等内容;
②《考工记》:战国时期手工工艺专著,在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
③《氾胜之书》:西汉氾胜之撰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
④《四民月令》:东汉后期关于农事活动安排的专书;
⑤《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⑥《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
⑦《农桑辑要》:元朝向全国颁发指导农业的书籍;
⑧《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著,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并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⑨《天工开物》:明末宋应星著,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