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教材编写应考虑不同地区,尤其是农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适当拓展相关内容,选择贴近当地生活的素材。
8.教材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方案,供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
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是多样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应为教学服务,力求切合实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做到:
1. 有效整合和利用学校已有的基本教学资源 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参考、其他各类图书、教学用具(包括地球仪、挂图等)、音像资料、教学软件、校内环境、设施和校园网络、图书馆等是学校中基本的教学资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并加以利用。
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小组、文体活动、校本课程等,丰富和拓展本课程的内容。
2. 因地制宜利用社区环境资源
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商店,社区,纪念馆,博
31
物馆,公园,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文化体育场馆,校外教育基地以及区域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等等是需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3. 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
学校师生、家长、社区人员以及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本地区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等,也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整理、开发的课程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媒体。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