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讨论邻里怎样才能和睦相处。观察边环境。(中) 自家周边和公共设施,为合理使用和爱护它们提出建议,做力所能及的事。 4.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4.向父母了解他们从事的工作、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家庭经济来源,通过诸如水电、电节约的途径和方法。(中、高) 信等费用了解家庭日常开支。 5.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5.组织“与父母长辈沟通”的主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题活动,请父母长辈一起参加。讨之间矛盾的方法。(高) 论怎样用平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长辈之间的矛盾。 三、我们的学校生活
内容标准 1. 能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教学活动建议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看平面图。能利用简单的图形平面图、寻找学校设施或周边标志画出学校平面图以及上学路物的活动。 线图。(中) 2.了解学校主要部门的工作和2.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并交流学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校某一方面的发展变化。访问老师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或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并向同学介员的劳动。(中) 绍是怎样为培养学生辛勤工作的。 3.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3.通过游戏,体会时间的宝贵。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尝试设计一周的课余或寒暑假的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时间安排,并进行交流。搜集关于(中) 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11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4.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4.可以讲述同学们互相关心的事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例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中常出现的摩擦和冲突,设置情尊重,友好交往。(中、高) 境,讨论解决的办法。 5.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5.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事,并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在班内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中) 6.知道班级和学习中的有关规6.通过游戏和学校、班级活动,则,并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体验规则的必要性,并尝试制定规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则。 动规则和学校纪律。(中) 7.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7.分析班级民主参与和管理的现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状,提出积极建议。 现实意义。(高) 四、我们的社区生活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能够识读本地区(区、县、1.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区(区、县、市等)、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市、省)及省会城市的方位。开展面示意图。正确辨认区域地图上认识地图的活动和查找地名的比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中、赛。 高) 2.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2. 按主题分组查阅资料、调查访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问、收集实物(有条件的学校可组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织实地考察),并用报告、图片、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实物展览等形式进行交流。 12
内容标准 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中) 教学活动建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3.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3.观察或访问身边的劳动者,了动者,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解他们的劳动情况,互相交流。 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中) 4.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4.观察和实地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能够独立地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近商业场所,比较价格变化。模拟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或尝试实际购物活动,学习选择商护意识。(中) 品。 5.了解本地区交通情况,知道5.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通工具,讨论为什么使用这种交通法规,注意安全。(中) 工具。通过观察、访问调查或知识竞赛,学习有关的交通知识、法规和安全小常识。 6.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6.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及来的方便。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使用、维护情况,提出一些改进的人有责的意识,能够自觉地爱护建议。 公共设施。(中)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7.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公共场所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中公共秩序的情况和人们的言谈(中、高) 举止、行为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 8.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8.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观察本地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区的公益设施和福利机构。了解社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会和人们对老人和残疾人群关怀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的事例。通过模拟活动体会残疾人 13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在生活中的不便和他们为克服困益活动。(中、高) 难所付出的努力。 9. 了解在公共生活中存在不同可以选择班级、学校和社会上对来的社会群体,各种群体享有同等自某些地域、行业、生活处境的人的公民权利,应相互尊重,平等有歧视或偏见的言行,或者不同群相待,不歧视,不抱有偏见。(高) 体之间发生摩擦、冲突的现象,让学生展开辩论。 10.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10.列举本地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设计、举办模拟民俗表演活动。列影响。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举本地现实存在的陈规陋习、迷信气,不参与迷信活动。(中、高) 现象,分析其对人们的不良影响。 11. 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11.进行实地调查,说明产生环境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通过板报、环保意识。(中) 标语、广播等形式进行环保宣传,并在校内开展诸如节水、节能等活动。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环境保护建议。 五、我们的国家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1. 进行查找地图竞赛或拼图游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高) 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2.选择、列举代表民族文化的实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 戏。 例(诸如:传统节日、歌曲、民 14
内容标准 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高) 教学活动建议 间传说、历史故事、服饰、建筑、饮食等),进行交流展示。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3.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3.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气候、地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高) 形、资源等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生产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的影响。 4.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4.列举一些能够代表中国的典型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标志和象征并说明理由。观看有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关祖国风光的影视片;收集整理(高) 图片、诗文、风景点门票等资料,互相交流。 5.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的方法。(高) 6.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中、高) 6.了解当地一种农产品的来历,相互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访问农户,或参加农业劳动、参观农业科技园。 以常见的生活用品为例,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相互交流。 7.了解我国的交通发展状况,7.设置情境,对比古今到达同一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目的地所采用的交通工具和所选 5.收集有关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例,认识灾害的巨大破坏性。开展逃生模拟活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