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弯折 1. 矫直钢筋端部 2. 注意安装与扶持上钢筋 3. 避免焊后过快卸夹具 4. 修理或更换夹具 3 焊包薄而大 1. 减低顶压速度 2. 减小焊接电流 3. 减少焊接时间 4 咬边 1. 减小焊接电流 2. 缩短焊接时间 3. 注意上钳口的起始点,确保上钢筋挤压到位 5 未 焊 合 焊包不匀 1. 增大焊接电流 2. 避免焊接时间过短 3. 检修夹具,确保上钢筋下送自如 6 1. 钢筋端面力求平整 2. 填装焊剂尽量均匀 3. 延长焊接时间,适当增加熔化量 1. 按规定要求烘焙焊剂 2. 清除钢筋焊接部位的铁锈 3. 确保被焊处在焊剂中的埋入深度 1. 钢筋导电部位除净铁锈 2. 尽量夹紧钢筋 1. 彻底封堵焊剂罐的漏孔 气 孔 7 8 9
烧伤 焊包下淌 2. 避免焊后过快回收焊剂 2)模板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模板加工:后台模板加工质量粗糙,拼缝不严,板面变形,尺寸偏差大。门窗及预留洞模板制作马虎。
防治措施:模板制作中严格按翻样尺寸配制,选用质量合格的材料,接缝要严密,接缝宽度不大于1.5mm;所有龙骨要确保加工精度,对加工的模板严格检查验收。
柱模板:涨模、断面尺寸不准;
预防措施: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背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时应认真按设计要求和相关安全技术交底作业。
21
现象:柱身扭向;
预防措施:支模板前先校正柱箍,确保柱箍不发生扭向。安装斜撑,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板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地,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
顶板模板
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与墙、梁四周不平,板模伸入墙、梁内“吃模”,板缝跑浆,出现麻面、蜂窝。
防治措施:板模下部支撑按详图间距布置,支撑垫木方。拉好水平杆和剪力撑,支撑采用满堂架子,用U 托调节丝杆调整标高。纵横栅经过压刨,保证尺寸一样大,并拉通线找平,保证在同一标高上。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并用靠尺找平。板模多次周转使用时,将表面的水泥砂浆清理干净,涂刷膜剂,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板及时修整和更换以确保接缝严密,板面平整;模板铺完后,将杂物清理干净。
模板安装质量一般控制措施
对跨度不小于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要求起拱。检查数量:按规范要求的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 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得小于3 间。)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检查数量为100%。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检查数量:按规范要求的检验批(对梁、柱,应抽查构
22
件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 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得小于3 间)。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
养护试块强度试验值。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模板垂直度控制
对模板垂直度严格控制,在模板安装就位前,必须对每一块模板线进行复测,无误后,方可模板安装。模板拼装配合,工长及质检员逐一检查模板垂直度,确保垂直度不超过3mm,平整度不超过2mm;模板就位前,检查顶模棍位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顶板模板标高控制:每层顶板抄测标高控制点,测量抄出混凝土墙上的50线,根据层高及板厚,沿墙周边弹出顶板模板的底标高线。
模板的变形控制
浇筑混凝土时,做分层尺竿,并配好照明,分层浇筑,层高控制在500以内,严防振捣不实或过振,使模板变形。
模板支立后,拉水平、竖向通线,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易观察模板变形,跑位; 浇筑前认真检查螺栓、顶撑及斜撑是否松动;模板支立完毕后,禁止模板与脚手架拉结。模板的拼缝、接头:模板拼缝、接头不密实时,用塑料密封条堵塞;
其他注意项目
混凝土浇筑时,所有柱板全长、全高拉通线,边浇筑边校正柱板垂直度,每次浇筑时,均派专人专职检查模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提高模板周转、安装效率,事先按工程轴线位置、尺寸将模板编号,以便定位使用。拆除后的模板按编号整理、
23
堆放。安装操作人员应采取定段、定编号负责制。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上中,严格按照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另外对于一些质量通病制定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严格执行交底制度,操作前必须有单项的施工方案和给施工队伍的书面形式的技术交底。多层板以及竹胶板选统一规格,面板平整光洁、防水性能好的面板。模板配板后四边弹线刨平,以保证柱子、楼板阳角顺直。
脱模剂及模板堆放、维修:模板所选用的脱模剂,应在安装前将脱膜剂刷上,防止过早刷上后被雨水冲洗掉。模板贮存时,其上要有遮蔽,其下垫有垫木。垫木间距要适当,避免模板变形或损伤。拆下的模板,如发现翘曲,变形,及时进行修理。破损的板面及时进行修补。
3)砼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为了防止钢筋位置的偏移,在人员主要通道处的钢筋上铺设木板,操作人员站立在木板上,避免踩踏钢筋,不碰动预留孔洞模板和墙柱插筋。
在交叉作业时,严禁操作人员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允许在模板吊帮上蹬踩,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结构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才允许拆模,竖向结构拆模时必须保证不缺棱掉角。
拆模时,对各部位模板要轻拿轻放,注意钢管或撬棍不要划伤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要使用锤子或其他工具剧烈敲打模板面。用塔吊吊装模板靠近时,要缓慢移动位置,避免模板撞击混凝土表面。
在浇筑完混凝土后,要派工人及时进行清扫,以保证施工面的平整与清洁。 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上人不留脚印以
24
后,方准在上面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在混凝土未达到强度时不允许上人,并制作警示牌以示警告。
需要注意的质量问题
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 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孔洞:原因是石子过大,水泥浆被卡住,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梁、柱连接处截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
加气砼砌块砌墙体技术保证措施:
砌筑前,墙底部应砌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或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
框架柱、剪力墙侧面等结构部位应预埋φ6的拉墙筋和构造柱、圈梁的插筋,或者结构施工后植上钢筋。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砌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留设构造柱,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墙长度每5m设构造柱。构造柱应置于墙的端部、墙角和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