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 2015.12 地点 教研组办公室 主持人 郭建锋 交流语文组全体教师 主题 人 整理本学期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结题申请书和结题报告 内容记录 一、结题准备的资料 计划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总结性资料装成档案袋 二、课题结题申请书 成果主件名称、课题成果附件、研究特色、研究效果 三、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1、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2、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3、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与成效 5、存在问题及改进 学习和研讨给我的启示 通过本次研修我们收获了不少,提高了教学水平。 1.解决学生朗读中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2.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明显增加,教师能积极贯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 3.教师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不断增强,能有效指导学生朗读; 4.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 5.学生语音面貌得到大幅改善,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26
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提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结题时间 2015.12 结题报告关键词 结题 报告 摘要 自主、策略、阅读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将立足于本校现状,针对学情,以语文界专家、学者的理论作指导,借鉴国内各地的已有成果,立足于改进教学,解决现实问题,扎实、深入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本课题的界定,相关的研究现状评述。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而朗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朗读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咏,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从类似课题研究情况来看,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对朗读教学十分重视,曾撰写了《研读:一个正向我们走来的课题》等系列文章。特级教师王崧舟开展了“小学课堂语感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提出朗读教学要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己体察、展开想象。宁波市东海实验小学开展了“研读型变式”语文教学法课题研究,提出了“初读感知→细读深究→精读顿悟→熟读涵泳”的变式朗读教学结构。2011年,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在内蒙古自治区教科研规划课题研究中承担的《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总结出了抓课内带课外,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方法,采取朗读训练分类指导、朗读指导细化要求、充分朗读以读悟情的策略。以课外朗读训练为抓手,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采取晨读训练抓个案、课外朗读抓巩固等策略,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树立了朗读的信心,提高了学生朗读的能力。还有不少学校在这方面也已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的“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课题研究、江苏省东台市琼港学校的“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课题研究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也对朗读也给出了相关表述,反复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语文朗读教学这个领域中,教学前辈和大师们对朗读与朗读教学进行了广泛地探索,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国家对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也更加明确。所有这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及理论,既增强了我们开展好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本课题的研究将立足于本校现状,针对学情,以语文界专家、学者的理论作指导,借鉴国内各地的已有成果,立足于改进教学,解决现实问题,扎实、深入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27
二、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而朗读又是各个学段引领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最好手段。目前初中生在停顿断句、语调语气、朗读节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是老师朗读训练方法单一、机械造成的。由于我校的生源差异较大,一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或县区,加之高段班级均是组合而成,因此,学生朗读能力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学生亟待提高。因此,《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目的就是针对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弱的现象,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指导。 课题组选择初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的目的:一是可以通过课题的研究,易于使学生在朗读情感体验方面形成方法,利于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的提高;二是在初中学生中进行课题研究,可以集中利用一年的研究时间尽快形成一些有效的指导朗读的方法,然后在其他年级段推广。 本课题实验的另一个目的是: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促进实验语文阅读训练、朗读技巧指导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基于上述三个目标进行课题研究实验。 三、本课题选题的教改意义及应用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之一”。语文教学其实质就是言语能力的培养,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左右着语文叫的质量和效率,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涵丰富的情感”。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书声琅琅”已成为不少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情境。一些研究显示,有80%多的阅读课让学生朗读的时间在5分钟以上。尽管学生朗读的时间越来越有保障,但朗读学习的成效,即朗读的质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学习目标的表述,朗读应该被视为一种能力。其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有一些细微差别。朗读的“评价建议”是“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其中提到了语音、语调,也提到了内容理解和文体,体现了朗读技巧与文意理解的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为对学生每一次朗读活动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在有感情朗读方面,一些教师提出要兼顾课文内容感悟和朗读技巧运用来进行指导。其一,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理解和体会特定角色或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这些思想感情的可能方式,然后把相应的表达方式在朗读中表现出来。这主要表现为感悟式的朗读指导。其二,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和运用有感情朗读的基本技能(技巧),如重音、停顿、速度、节拍、语气、语调,以及表情和肢体语言,等等。这方面比较注重范读,还强调引导学生注意朗读范例对具体技巧的运用。例如,“识谱式朗读指导”。然而,要使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真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逐渐形成朗读能力,仅仅依靠示范或技巧方面的指导是不够的。朗读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涉及阅读教学,而且涉及识字教学和口语交际训练等诸多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
28
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而朗读又是各个学段引领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文本。目前初中生在停顿断句、语调语气、朗读节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是老师朗读训练方法单一、机械造成的。因此,《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目的就是针对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弱的现象,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指导,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情动于衷而发与言”的目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着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实现培养初中生良好语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探索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以期把“有感情地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在语文学习中,真正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意境!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研究学校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的阅读(朗读)现状。 (2)通过课前、课内、课外三位一体的训练,对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方面将取得哪些成效。 (3)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4)学生朗读指导策略的应用研究。 (5)以课内策略应用带课外策略应用。 (6)初中生朗读能力评价策略的研究。 (7)研究成果的指导意义及推广。 五、课题的研究成果 1.解决学生朗读中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2.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明显增加,教师能积极贯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 3.教师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不断增强,能有效指导学生朗读; 4.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 5.学生语音面貌得到大幅改善,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虽然活动即将结束,可它带给我很多启发。如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进行分模块研究,小问题探讨,把教研工作真正做好、做细,那样于学生、于我们、于学校、于整个教育事业该是怎样的艳阳天? 29
参 考 文 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陶行知教育名篇》、《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四读法”构建有效语文阅读课堂》、《用朗读点亮语文课堂》 八、结题答辩与鉴定书
课题名称 答辩主席 答辩委员会成员 问题的 提出 郭建锋 提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答辩时间 2016.1 答辩地点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 郭建锋、许会能、王印仓、王凯、贾朋莉、李红利、曹彬彬、成苏红 如何提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制定科研制度;进一步调查分析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参阅相关教学网络资源与教学报刊杂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第二阶段:实验操作阶段: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探索与实践,探求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方法,激起学生朗读兴趣;适当组织朗读拓展活动,通过开展朗读拓展活动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3.第三阶段:提高发展阶段: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 4.第四阶段:修改整理:根据前面搜集的资料,撰写论文并进行修改,形成最终课题报告。 陈述课题研究情况 研 究 过 程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