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初中学生朗读研究最终版 - 图文

2025-08-08

课题编号:

冯原镇中学课题研究手册

课题名称: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王凯 学科:语文

起止时间: 2015—2016

冯原镇中学编印

1

目录

序言: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研究 一、《知识结构图》课题研究

二、开题报告 三、教师开题过程记录

四、研究过程记录(一):知识结构图课堂教学纪实五、研究过程记录(二):知识结构的图教学体验与反思六、论坛交流纪实 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八、结题答辩与鉴定书

2

一、《知识结构图》课题研究

课题名称 提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郭建锋、许会能、王印仓、贾课题成员 朋莉、李红莉、曹彬彬、成苏红、王凯 负责人 王凯 研究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之一”。语文教学其实质就是言语能力的培养,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左右着语文叫的质量和效率,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涵丰富的情感”。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书声琅琅”已成为不少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情境。一些研究显示,有80%多的阅读课让学生朗读的时间在5分钟以上。尽管学生朗读的时间越来越有保障,但朗读学习的成效,即朗读的质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学习目标的表述,朗读应该被视为一种能力。其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有一些细微差别。朗读的“评价建议”是“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其中提到了语音、语调,也提到了内容理解和文体,体现了朗读技巧与文意理解的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为对学生每一次朗读活动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在有感情朗读方面,一些教师提出要兼顾课文内容感悟和朗读技巧运用来进行指导。其一,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理解和体会特定角色或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这些思想感情的可能方式,然后把相应的表达方式在朗读中表现出来。这主要表现为感悟式的朗读指导。其二,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和运用有感情朗读的基本技能(技巧),如重音、停顿、速度、节拍、语气、语调,以及表情和肢体语言,等等。这方面比较注重范读,还强调引导学生注意朗读范例对具体技巧的运用。例如,“识谱式朗读指导”。然而,要使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真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逐渐形成朗读能力,仅仅依靠示范或技巧方面的指导是不够的。朗读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涉及阅读教学,而且涉及识字教学和口语交际训练等诸多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而朗读又是各个学段引领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文本。目前初中生在停顿断句、语调语气、朗读节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是老师朗读训练方法单一、机械造成的。因此,《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目的就是针对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弱的现象,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指导,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情动于衷而发与言”的目的。 3

研究内容 实 施 步 骤 本课题研究着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实现培养初中学生良好语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探索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以期把“有感情地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在语文学习中,真正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意境!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研究学校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的阅读(朗读)现状。 (2)通过课前、课内、课外三位一体的训练,对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方面将取得哪些成效。 (3)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4)学生朗读指导策略的应用研究。 (5)以课内策略应用带课外策略应用。 (6)初中生朗读能力评价策略的研究。 (7)研究成果的指导意义及推广。 研究步骤及时间部署: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制定科研制度;进一步调查分析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参阅相关教学网络资源与教学报刊杂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第二阶段:实验操作阶段: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探索与实践,探求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方法,激起学生朗读兴趣;适当组织朗读拓展活动,通过开展朗读拓展活动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3.第三阶段:提高发展阶段: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 4.第四阶段:修改整理:根据前面搜集的资料,撰写论文并进行修改,形成最终课题报告。 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研究准备阶段 (1)问题反思,确定课题; (2)文献研究,申报课题; (3)立项开题,制定方案; (4)学习理论,培训动员。 (二)研究实施阶段 设计为三个研究时段: 1.研究时段一 (1)组织教师问卷调查,撰写初中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2)组织研讨,解读《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3)分年段确定研究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方案; (4)培训指导:研究的理论依据“儿童学习方式”和“朗读指导策略”; (5)分子课题尝试选用相关策略,设计朗读活动并在教学中验证,开展教后反思。 2.研究时段二 第一学期完成四项工作 (1)运用“实践—反思—合作—研究”的思路,分组开展课堂观察研讨活动,专家参与,指导教师用理论分析教学活动,写反思札记; (2)开展案例研究,探究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策略的运用,围绕“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思总结”螺旋上升方式开展活动; (3)组织教研沙龙,交流研讨同课异构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的整合4

效果,进行案例分析; (4)指导专家依据研究情况分二至三次进行跟进培训、指导。 第二学期完成四项工作 (1)分组开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为主题的交流活动,总结个人、团队研究经验成果; (2)初步研讨、反思指导朗读策略的适切性和针对性,评估整合成效; (3)交流、展示课堂教学中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经验和成效,汇编成集; (4) 完成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3.研究时段三 第一学期完成四项工作 (1)培训引领:朗读教学课堂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2)分学段探究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朗读策略(开展说课—做课—评课活动); (3)反思、交流、评价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运用的实效; (4)教师个人和子课题组反思、总结运用朗读策略的典型案例和经验。 第二学期完成五项工作 (1)组织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 (2)开展区域性名师教学艺术展示和成长经验交流; (3)重点研究分析十种通用教学策略整合的效果,并总结经验; (4)培训指导,引导教师总结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策略落实中的得失和经验; (5)分层次交流,课堂教学反思,汇编成集。 (三)研究结题阶段 (1)专家培训:结题工作的准备和资料整理; (2)反思研究过程,准备申请结题; (3)分组自我评价,整理研究成果; (4)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预 期 成 果 课题研究通过阶段性的实践,预计会取得以下成果: 1.解决学生朗读中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2.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明显增加,教师能积极贯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 3.教师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不断增强,能有效指导学生朗读; 4.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 5.学生语音面貌得到大幅改善,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5


语文组初中学生朗读研究最终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 磁场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